遊擊共和國的組織度是非常強的,計劃出爐就立刻施行,雖然現在是傍晚時分,命令旋即傳達到各個集體農莊,乃至北方的霍姆尼奇兵站和列奇察、多納伊奇渡口守軍那裡。
……
正是他們討論的時刻,一支龐大的難民群,已經艱難通過了彆列津納河,進入了第聶伯河。
時間已經是傍晚,橘紅的太陽碩大無比,它很快就落下地平線了。
一個瘦弱不堪的小女孩,僅僅跟在母親身後。她孱弱的模樣顯示了她的嚴重營養不良。
“媽媽,我們還要走多久!我好餓呀。”
“喀佳,你再忍忍,隻要到了列奇察,我們就有東西吃了。”
“真……真的?那裡難道沒有德國人嗎?”
“當然沒有,城市已經被解放了。所以我們繼續堅持,很快就到達城裡了,那裡有吃不完的麵包,還有喝不完的牛奶。”
母親給孩子畫了一張大病,饑餓的孩子頓時興奮起來,步伐也變得有力。
這支難民足足有四千人,他們是第一批前往列奇察的難民群。
紅色十月遊擊大隊目前的兵力實際變成了一支一萬三千人的龐然大物,他們在戰鬥中損失上千人,卻也突擊征召了數千人。他們要求解救的平民去列奇察,然後許諾他們會抵達始終安全的遊擊共和國。
他們不會讓難民自發的前往列奇察,遊擊大隊把幾千人組織一起,並發放少量槍械讓難民自衛,亦組織一支小隊(兵力約一個連)武裝護送。
整個難民群,頗有些數四百年前的俄國武裝移民團體,就是其戰鬥力極差。
遊擊大隊目前的任務就是在廣闊的區域,避免和德軍主力正麵作戰,以麻雀戰和運動戰,不停的騷擾敵人,以冷槍冷炮和伏擊戰術,消滅小股敵人,並積少成多。該戰士頗為有效,使得守衛斯韋特洛戈爾斯克的德軍805師,愣是被全體牽製。
當然,要持續這場漫長的作戰,遊擊大隊需要彈藥、需要糧食。彈藥可以節約使用,然軍糧的消耗可是空前的。
既然難民要抵達列奇察,上級還空投了一批糧食,友軍又在城裡繳獲了大量麵粉,遊擊大隊長吉洪·皮梅諾維奇·布馬日科夫做出斷然決定,即收繳難民的所有糧食,然後分配少量的糧食交給難民
該手段,正是列寧在1918年做的,“餘糧收集製”讓遊擊大隊的戰士們有充沛體力和法西斯作戰,介於難民隻需幾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列奇察,大隊長布馬日科夫果斷將爛攤子甩給了友軍遊擊共和國。
他的這一手段是非常理性現實的,卻也非常殘酷。大部分難民確實能平安抵達列奇察,當他們抵達城市一定是幾乎餓昏。
楊明誌等人對這一情況完全始料未及,不過遊擊共和國也想到了難民饑餓的可能性,前線的官兵,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製作熟食乾糧了。
烤製麵包頗為麻煩,而繳獲的耐儲麵包,完全被戰士分配乾淨。
前線官兵之後的夥食,幾乎就是用飯盒煮麵粥吃。也有些士兵試著揉麵做麵團,煮著烤著吃。
既然大量的難民蜂擁而至,要讓他們有體力走到列奇察,大量的糧食必不可少。
所以在楊明誌的命令下,前線官兵居然大規模做起“鍋盔”,其實就是炙烤金屬板,把麵餅迅速烙熟,以至於變得硬邦邦。
白羅斯沒有這種麵粉的吃法,因為這種烹飪確實糟糕。奈何這就是當前最高效的做飯手段,糧食也是給難民吃的,戰士們便不怎麼介意。
根據指揮部的命令,蘇軍在列奇察突擊成立了“難民轉運委員會”,其主要成員就是從部隊裡選出的基層政委,第一負責人便是第17遊擊旅旅長米羅什尼科。
當前,德軍早已放棄了渡口的多納伊奇鎮,第17遊擊旅的官兵解放了這座小城鎮後,先是搬運可用物資,之後,城鎮的利用價值也就不大了。
米羅什尼科在收到上級關於詢問科夫帕克的電報,他確實知曉這個科夫帕克,甚至還曾派人何其聯絡,然對其了解並不多。他向上級提供了一些重要情報,之後,他便一直率部駐紮在多納伊奇渡口的右岸。
他臨危受命擔任“難民轉運委員會”的第一負責人,整個部隊也的確隻有他有過管理上萬難民團體的經驗。
米羅什尼科倒是不反對這個,因此,二十一日下午,他的部下全部移動到列奇察,多納伊奇的防禦被友軍替換。
“未來兩天,必須有部隊親自參與難民的護送。人人都知曉,第17遊擊旅曾領導近萬平民,在森林中求生。”
這是拉夫連季的話,米羅什尼科毫無異議,該如何護送難民回去,他自詡經驗豐富。
所在,在其收到命令後,旋即命令剛剛進城的部下,立刻沿著河畔向北前進。
米羅什尼科有自己的策略,指望疲敝不堪的難民昂首挺胸的前進絕對不可能,搞不好已經有些難民因饑餓疲憊,不得不原地休息。難民群既然要來,如果天黑了他們還沒有到列奇察可就太糟了。
第17遊擊旅目前還有七百餘名身體健壯的戰士,米羅什尼科分出三百人,令他們扛著一些趕製的烙製硬麵餅,沿著第聶伯河北上。他估摸著,部下出城幾公裡,就能遭遇難民群。
一切,確如他所預料。
到了晚上六點十分,坐落於一棟相對完好民房內的列奇察蘇軍指揮部,突然收到了來自北方得到電報。
那是遊擊旅派出部隊的電報,電文僅有聊聊一句話——我們與難民成功會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