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格裡申科!”楊明誌大喝一聲,“你!指導他們把箱子大開。”
為了本次試驗,軍營這便毫不猶豫的由派出以謝苗諾夫為首的五名試槍員,畢竟也隻有此五人全程參與了突擊步槍打靶試驗,他們的確有了經驗。
既然試槍員是老麵孔,楊明誌暗自高興,先是命人把新槍搬出木箱一字擺開,再以極快的速度給他們講解了一番新型輕機槍的操作要領。
“我記得你們都有操作dp輕機槍的經驗,現在使用新型輕機槍,兩者的使用要領基本相似。我命令你們采取常規的趴臥射姿,以往你們接受過怎樣的輕機槍操作訓練,如今就按照這些規則操作。”
話說得很簡單,不僅試槍員謝苗諾夫有些困惑,軍區司令本人一樣有著強烈質疑。
不是說好了它是突擊步槍改造的嗎?用的分明就是中間威力彈。如此輕機槍已經不是那種常規輕機槍了,還用老方案試驗合適嗎?
“可是,還有更好的方案嗎?”楊明誌無所謂的聳聳肩,他還是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他靈機一動,又想出一番看似靠譜的說辭:“反正戰場上的各類機槍手幾乎都是采取趴臥姿勢戰鬥的,不同的輕機槍操作方式大同小異。如果我的班用機槍以傳統射姿取得很好的效果,那麼我軍現有的機槍手,就具備著瞬間操作新型機槍的能力,甚至不需要特彆訓練。”
突然使用另一種武器,第一次接手就能發揮出極好效能,這可能嗎?它是不太可能的,到時操作者本身或有能力快速適應。
不過楊明誌這種老油條非常了解班用機槍操作技巧,今日,他乾脆親自上陣,完全不管身上是否附著積雪,待射擊位的沙袋固定好後,無所謂他人的態度,直接爬了下來並雙腿岔開。
和dp輕機槍手的趴臥姿勢有所區彆,楊明誌采取的是狙擊手常用的姿勢,即身體和槍管並非一條直線,之所以這樣姿勢,也是使得肩膀更能忍受槍托的後坐力。
設計者是如此姿勢,其他試槍者隨即有樣學樣。
再沒有什麼拖遝,再沒有什麼磨蹭,加上楊明誌在內合計有七名試槍員,而設計局的多布洛夫,就帶著筆記本擔任專屬記錄員。
每個人的前方有兩種靶標,一百米和二百米的。
當下的風雪天氣在俄國的冬季頗為常見,礙於能見度的暴跌,它實在適合於坦克部隊進行突擊。德軍很樂意利用這類天氣,畢竟履帶很喜歡凍結的大地與積雪,糟糕的能見度又很大程度限製了蘇軍反坦克炮之類武器的戰術效能,趁機突襲不是很好嗎?
所以當下的能見度,看清楚二百米外標靶的存在已經是肉眼的極限。如此環境,殺傷射程兩千米的機槍又如何?看不到敵人一通亂打,無非是浪費子彈罷了。
如此試驗根本不能獲得班用機槍的理想數據,能獲得的,真的隻有它在極寒狀態下的數據。數據注定是有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介於兩種彈鼓足有四十個,楊明誌想了想,初次試驗就來一記刺激的,畢竟帶到靶場的子彈數量有五千發之多,目前尚有一些子彈尚未開箱。
每個射手分的兩個彈鼓,試槍員們因為操作過突擊步槍,給新型半用機槍裝彈鼓確實是無師自通,唯一遺憾的是,他們目前還不清楚彈鼓的內部結構,隻有打完兩個彈鼓後的二次裝填,他們必將命令其中的妙趣。
“子彈都上膛了嗎?現在聽我號令,像是操作突擊步槍那般,瞄準一百米外靶標,自由射擊!”
“開火!”
楊明誌下達了開火命令,也是他率先扣動了扳機。
亮黃的槍焰從槍口噴出,楊明誌上來就是一陣長點射,不一樣的時空,給予他肩膀的卻是同樣的感觸。他的內心興奮無比,再看看不遠處的木耙,它正在被一顆顆鋼芯彈洞穿,風雪之下正是搖搖欲墜。
幾乎所有的試槍員,見得彆列科夫將軍如同操持重機槍般操作,也紛紛按住扳機不鬆手,第一個五十發的彈鼓很快就打得乾乾淨淨。
僅僅十秒鐘,槍聲突然響起又突然結束,十挺機槍同時開火,那種震撼的感覺瞬間深深觸動了軍區司令的神經。
每一挺班用機槍都在冒煙,待士兵跑進靶場將各自的靶標拿回來,所有射手包括楊明誌的臉上,都浮現出興奮的笑容。
緣何?一切還是如上次那般,靶紙早已被打出密密麻麻的搶眼,每個靶子認真數一下洞口,當屬彆列科夫將軍的靶紙槍眼最多,足有四十二個,就是最少的那個,也有多達三十發子彈上靶。
軍區司令就是內行人,他分明看到許多人根本在瘋狂掃射,按理說這種野蠻的射擊模式就不要想著能有多少子彈上靶了,哪怕距離隻有一百米,脫靶概率都是很大的。
原因非常簡單,持續性射擊下,射手已經難以用強壯的胳膊控製槍械的震動,所以為了射擊精確性,dp輕機槍手多為三發四發的點射,哪怕是重機槍射手,唯有麵對敵人的人海衝鋒才會瘋狂掃射。
靶紙上的槍眼密密麻麻,其後的木板早已麵目全非,簡直再給上一拳頭,就完全成從驚訝中清醒過來,射手瘋狂掃**度還很高,背後的原因肯定隻有一個——中間威力彈。
使用這類槍彈的槍械的共同特點就是後坐力小,再看看幾位試槍員,哪一個不是虎背熊腰的壯漢?哪怕是彆列科夫將軍,那天喝酒時,軍區司令可是知道這個中國人擼起袖子時,胳膊上清晰可見的肌肉文理。
一群壯漢操持較低後坐力的機槍,掃射狀態還能打出穩定彈道,想想看的確合情理。
“看起來真是好極了!彆列科夫將軍,五十發子彈說明問題是有限的,現在你們再打打二百米的靶子如何?”
“當然,司令同誌您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現在的能見度有些低,如果……”
“無所謂!”軍區司令聳聳肩,“其實二百米的距離,很多新兵都是很難擊中如此距離的敵人呢?你們都是老兵,風雪狀態下,您的新槍隻要有五分之一的槍彈擊中人形標靶,我就心滿意足了。”
的確,現在鵝毛大雪不停飄落,偏偏靶標的靶紙也是偏白色的,距離稍遠一些,人的眼睛都會產生出錯覺呢!更彆說如此狀態下的德軍,畢竟德國是最早批量裝備迷彩服的,白雪皚皚之下德軍官兵一律白衣,往雪地一趴,怕是距離二十米都看不明白那裡有個大活人。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