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友蘇曆銘為了慶賀甲子退休,2023年9月8日在大學時代的長春策劃並舉辦了一場同窗悅讀會並特邀當年同城的校園詩人一起重聚,被我婉拒。特寫一首古體詩遙祝:四十三年前,詩歌正少年;小舟從此逝,沽酒歸田園……
2024年是我大學畢業四十年,7月份我接到母校所在地春城的同班同學的邀約,將舉辦紀念聚會。之前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聚會我都是積極響應者和發起者之一。但此次我雖然表麵應承但心裡己決定不再叁加一一相見不如懷念!
一是新冠疫情以來,無論是客觀封禁還是主動閉關,我已淡出江湖。開始清理功利名單特彆是三觀不同的名單包括一些多年合作夥伴及至愛親朋好友,拉黑,退出和刪除一些微信群和通訊錄人員。因為一係列的天災人禍使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極其脆弱、冷漠和自私,心.氣和元.氣損傷殆儘……
二是去年正式退休,馬放南山、心灰意冷,開始精神上斷舍離,逐步和堅決放棄無效社交,為全麵進入隱居和獨居狀態做好準備……
2023年11月30日和2024年1月6日,我往返桑梓看望和照顧年逾八旬的二老,兩次路過春城,這裡說的春城不是指南方的昆明,而是北方的長春——我的精神故鄉。所謂精神故鄉主要包含兩種意義:一是最純真最美好的大學時代特彆是初戀及生死戀都發生在這座城市;二是對我最重要並伴我一生的詩歌也發軔並成長於斯。
而且此次故鄉之行我還特意選擇了大學時代的綠皮火車,想重回舊日時光和記憶:2013.11.30.微信“40年後再次坐上綠皮火車,仿佛回到了八十年代上大學的場景和感覺……最驚喜車過道處有老鐵煙灰缸還可以吸煙??”,不由得想起八十年代坐綠皮火車寫的一首體驗詩——《凶險的子夜》
通紅煙頭
燙不透暗綠鐵皮
乘上子夜慢車
遠離終點
擦臀而過的站台
閃爍翌日的鬼火
幾件白色製服
總在背後晃來晃去
放棄公開身份
以犯罪心理危脅空間
去死亡的旅途上
堅守站立者的形象
選擇任何一個女人風流淒慘
所有凶手都是至熟同類
每一種麵向迥然被動
鐵橋下轟響異國河流
車廂中
穿梭行騙的聲音
角落裡
伺機暴力的凶器
這類年代
燈光最輝煌的陰謀
一塊神秘傷痕
使右胸葉隱隱作疼
眼神機警
默默吃掉
左肩藍色兜內
那枚珍藏多年的
橙
色
蘋
果
1986年於桑梓綠皮火車上
午夜時分,車過長春站,停留15分鐘,一時思緒萬千,哀從中來!就如同人近花甲以來每次回故土離開時都仿佛是最後的告彆或訣彆!——時光的列車隻能短暫停留但永遠奔馳向前,無法倒流!隻能在夢中在記憶裡……
《這座城市隻有春天》外一首)
這座城市隻有春天
名字叫長春
它定格了我的大學和初戀
從此忽略其它季節
隻在春天來這座城市
我要讓她永恒
《與這座城市永彆》
晚上8點半的長春站
燈火輝煌
照耀我60歲的華發
與白雪輝映
18歲的青春
在此啟航
再未靠岸
今夜在此停留十分鐘
然後與這座城市永彆
但把愛戀留在這裡
為天堂刻上一個芳名
2024.1.6.午夜車過長春
《八十年代一去不複返》外一首)
今日黃昏
再次坐上綠皮火車
時光倒回四十年
那時我還是一名大學生
與四位同鄉同窗
二男二女
寒假後一起結伴返校
那時的我們
眼中充滿希望
心裡洋溢著愛
坐的是開往春天的列車
而我現在坐的卻是
從初冬開往嚴冬的列車
青春一去不複返
八十年代一去不複返
??外
黑夜籠罩
這個冬季何其漫長而難熬
《最後的告彆》
車到春城
正是子夜
站台上燈火通明
空無一人
大學時代的詩歌和戀情
己化做漫天的飛雪
每一次的經停
都似最後的告彆
就如這趟記憶的綠皮列車
每一次駛回故鄉
都是為了走得更遠
列車重啟
穿城而過
大雪也停了
2023年11月30日午夜於長春火車站
望著車窗外燈火輝煌和空無一人的站台,這個我無比熟悉的站台,大學四年八個寒暑假循環往複的站台一一突然眼前出現1984年9月大學畢業季同學們一波波到火車站為奔赴東北、北京和全國各地的同學送行。大家互相擁抱彼此祝願熱淚盈眶,對未來一片茫然卻又充滿盲目的希望!
1980年夏,印象特彆深的就是高考拿到通知書時,寫了第一首所謂的古體詩,按照五言絕句的格式,“天邊火燒雲,朱戶落喜金;醉酒流音樂,圓舞征途新。”。
9月1日到春城財院報道的第一天,因為對金融專業沒有興趣,加上一看大學校園跟中學差不多,曾想一度退學。但寬敞通達,鬱鬱蔥蔥的斯大林大街和古樸端重的日式教學樓吸引並留住了我,讓我這個來自鄉村和小城的子弟第一次領略了大都市和曾經皇城的氣派和魅力!尤其一年後的同一天我在校園食堂邂逅新生師妹,一見鐘情,開啟了一曲寫了三年匿名情書的單相思,一場持續了17年的柏拉圖式戀愛,更使我悔不當初生出退學的念頭!關於這段校園戀情本人在寫這部長篇小說的同時,已寫了一部中篇小說《天堂戀人》並將在《作家》雜誌刊表,敬請關注和閱讀)。
此處特取大學時代三個生動的細節和三位傳奇性的同學以紀念逝去的青春一一
一。福貴人李玉琴:開學不久,因為常去學院隔著斯大林大街斜對麵朱漆大門的長春圖書館,後來得知那位接待我們的知性而親切的圖書管理員阿姨竟然就是中國末代皇帝和滿州國皇帝溥儀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1942年16歲被選入偽滿洲國的”皇宮”中並被封”為”福貴人”,己被改造的沒有一絲一毫的皇家風範。為此還特意研究了一下相關曆史並去偽皇宮參觀考察一番,昔日的榮光不再,徒剩沒落和荒蕪……
二。四年唯一五分的寫作課:大學四年因為不務正業和奉行60分萬歲的原則,所以絕大部份課程都是及格,隻有極少的良好。但唯獨寫作課拿了五分即優秀,還得到任課老師戚露荷女士的肯定和表揚,所寫的《牽牛花》一文還被當作範文並在課堂上由我朗誦。一時讓我有點受寵若驚和自以為傲!戚老師人如其名,一看年輕時就是個文藝青年。大學畢業三十年紀念聚會時,我們特意把她請來,雖然頭發花白但依然優雅,與老人家握手時她像當年課堂上一樣清脆地喊出我的名字,不由得心頭一熱,眼眶濕潤……
三。每次假期返校偷老爸的名牌煙酒分批請客:大學時代每次假期返校時,我都會把家裡屯積的好酒好煙及罐頭裝滿旅行袋偷運走。因為爸爸當時正擔任小城財貿辦的領導有審批的特權。回到班上在分門彆類請同學如球友,文友、寢友,學習好的,混社會等吃喝,借此結交不同團體和愛好的朋友。所以我在同學中人緣和社交較廣,為將來進入社會積累了資源和人脈。畢業後去大學講演或在公司給新招聘的大學生做內訓時,常常把大學比為烏托邦,一幫年齡相同,誌趣相投的莘莘學子在一座精神孤島上學習,思考和交流,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圈層,為未來投身社會的大海,打好基礎和航線。
四。小唐:2023年秋日的一天,我在有“藍城威尼斯”之稱的東港海邊散步,意外而驚喜地碰到15年未見的大學同班同學小唐。小唐與我四年同宿舍,是一位五短身材,堅持長跑,性格耿直的的車軸漢子。臨畢業前做出一件驚動全院師生的大事:在學校沒有援藏名額的情況下,自己主動到省高教廳申請到了一個援藏特例而且還是到最艱苦最偏僻的阿裡地區。可謂豪情萬丈,特立獨行!搞得全校師生為他隆重歡送。這一去就是8年,後獲批帶著妻兒返回故裡藍城,卻落下了醉氧的毛病,每天下午三點多鐘都要請假回家睡覺……
五。老高:此兄身高八尺,儀表堂堂,上大學前是縣二人轉劇團的男主,聲音洪亮高亢。入學後每天晩上到有回音的水房吊嗓,聲若洪鐘,繞梁不絕。他家境貧寒,但卻喜打扮和女色,為此發明一招幾乎每周都可穿上新衣服,令友邦驚詫莫名!即每次去百貨商店買件新衣,穿一周後去鼓動如簧之舌以各種不合適的理由退貨。再去另家商店如法泡之,以至循環往複,不但常裝新衣且每次都領回一位社會女子在同學前招搖。大學肄業,口碑較差,找工作不易。後來聽說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杭州贏得當地人行某領導千斤的青睞,做了乘龍快婿,仕途順遂一一真乃人才一表人才也!
六。小馬:著名北大荒852農場場長馬懇之老兒子,人小鬼大,膽大妄為。校內校外,畢業前後都極善結交各路神仙,三教九流均能打成一片,與我也頗為投契。畢業前與我一同相約申請去內蒙支邊,想博得一些政策紅利和政治資本,但我卻關健時候蔫退,至今想起仍心有愧疚。他赴蒙後分配至銀行學校任教,但不甘於此,後恰逢改開遂做校辦企業,實業、貿易、融資甚至走私,啥掙錢乾啥,路子極野。完成原始積累後,娶了電視台少兒節目身高1.7米的靚麗主持人,而他隻有1.65左右,頗似香港喜劇人王祖藍與太太之萌高差。後殺回老家黑龍江,充分利用父輩的基因和資源從事現代農業,並博得在銀行任職同學的大力支持,貸款數筆。後項目失敗,卷款而逸。我最後一次在北京見他是2003年左右,保鏢隨身,手提一黑色密碼箱,神秘莫測、飄忽不定。自此失去聯係,所有同學都稱找不到他了,恐凶多吉少!近幾年,多次夢見他罹險,甚為想念而擔憂……
大學及畢業後的詩歌軌跡和活動:
大學前兩年,主要通過閱讀西方十九.世.紀.文學.拜倫、惠特曼、海涅、普希金、雪萊等了解自由詩,同時還看了大量的哲學和傳記,這個時候開始覺得可以寫了,可以表達了,但寫的完全不是自己的語言,就如批判知識分子寫作一樣說他們都是翻譯和移植來的,寫的並不是自己的感受,根本不是自己的語言,而是二手玫瑰。
尤其我所在的吉林財貿學院,是一個專業院校,當時全國大學生詩潮已經風起雲湧,但在我們學校連詩社都沒有,很封閉,所以隻能在十九.世.紀.文.學的語言和情結裡,開始與潮流無關的個人寫作。雖然孤軍奮戰但依然激情滿懷。經常在課堂上不務正業,在宿舍熄燈後在被窩裡開著手電筒夜戰。放寒暑假後回到家鄉去爸爸的辦公室免費手刻油印幾十份,像電影《紅岩》裡的地下工作者一樣,開學後在同學中散發,大學畢業三十年聚會時,有同學說仍保留著我當年詩集的手寫本。。。。。
後來通過吉大《北極星》詩社的蘇曆銘和包臨軒才知道大學生詩派校園詩歌的現象和風格。更了解到上一代那位與寫過名動一時的《將軍,不能這樣做》的葉文福齊名的政治抒情詩人曲有源,他因《眼鏡》詩刊事件身陷囹圄。出獄後成了中國白話詩的大師與第三代的口語詩異曲同工),《曲有源白話詩選》還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大學畢業後我與他成了忘年交,建立了深厚而親密的友誼。他一直擔任《作家》詩歌編輯,對我多有提攜,1988年,他和徐敬亞,宗仁發,孟浪和我還共同發起了《中國現代詩年鑒》,後因故流產。2022年他駕鶴西去,我專門寫詩痛切悼念,被嚴力兄發表於紐約《一行》詩刊上一一
《你與死神打了個平手》外一首)
80歲
你己與死神打了個平手
用詩的短匕首
因為囚禁歲月
你說過一句至理名言
最光明的地方最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