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章:詩與生存生活,詩人與工作及商業_江湖與彼岸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都市言情 > 江湖與彼岸 > 四十七章:詩與生存生活,詩人與工作及商業

四十七章:詩與生存生活,詩人與工作及商業(2 / 2)

是因為它總是在長出新葉後才落下舊葉

我看見一隻鳥兒落下然後飛起

有一天我看見二隻其中一隻飛走後

沒有等第二隻飛離我已轉身去了樓頂

抬頭一瞬

滿天的星辰已無聲地布滿星空

這應是另一隻鳥

它的飛翔神秘、寂靜、廣闊無垠

張維,生於1964年,居於常熟虞山尚湖之濱,著有《詩七十五首》《靈性的時代》《生的超越》《向》等,主編《海子駱一禾作品集》《十年詩選》等與朋友合編)。主編《詩人讀詩》《詩畫周刊》。三月三詩會組委會成員,現為虞山當代美術館館長。

廣告行業

一個少年來世的夢

江南春

讓我來指給你們看

那個懷著絕密心事的少年

是怎樣被玫瑰燙傷了手指

他曾經真的活過

隻因為惦記著來世的夢

而不能繼續再活

直到終老的一天,我瞥見

映照在上帝鋥亮的紐扣之間的

依舊是他浪裡淘沙的模樣

不可磨平的來世之夢

無力挽留的來世之夢

一個少年回到臨街的窗口

遠處,警告和呼救的人群

小心規避著內心的失敗

如今他死期將至

好似強弩之末

隻顧及傾聽和追憶

那站立著等候著他的

是一兩行帶有缺陷的詩

江南春,1973年出生於上海,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分眾傳媒創始人。曾出版詩集《抒情時代》。

音樂經紀人

左右手

稅劍

在堤岸上,經過兩棵大樹

坑窪越來越多

趕緊給女兒注射

一個圓形的夢

她就在圓滿裡跳躍

一個圓,兩個圓

左手一塊糖果

右手一塊蛋糕

和女人相互交換麵具

女兒,女人,此刻我在遙遠

想象生命的這兩位女性

窗的呼吸投影,凝望

雙重景物:窗上有肥胖

而不願上鏡的她

也有我鈍了的麵龐

畫麵會再次返回到岸堤

我牽著四歲的小手

一起奔跑,前方巨大的裂縫

有隻手在縫合

另一隻手撥開天眼

霧靄在山頂,一台挖掘機橫亙穀底

我打開窗,伸向窗外

兩次窗前,兩隻手打開窗

被打開第二次後

消弭憤恨

有花粉凝注眼神

稅劍,1983年生於四川樂山,參與編輯民刊《活塞》共七卷,著有詩集《伽馬刀集》20112013年作品輯),現為獨立音樂人莫染的經紀人。

期貨交易員

問號

小蘇打

你每失蹤一天

我都要在紙上畫

一個問號

今天已經是三個問號了

紙上的問號

都差不多

心中的問號

卻越來越大

大到每天早上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扯著嗓子

對天空喊

你到底跑哪裡

去啦

小蘇打,生於1992年,音樂專業,期貨交易員,02年寫詩至今,現居四川成都。著有詩集《後現代樂章》,主編《中國90後詩選》。

個體餐飲業主

水仙

岑燦

火圍著小爐,柴木舉鯨

砂藥罐子正安全的發藍

嗬,無論從牛角到真相

開始的總要顯得奢侈些

為何紐扣總要由下往上

為何生活總激動於消逝

有的人搖著戀愛的秋千

有的人使鐘表臻於完美

夏天未至,暗涼的肉體

已作了誇誇其談的木星

夏天已至,憂傷的隱形

少女與燈分吃一個甜梨

行人休暇像水仙又像貓

自戀時除了神是認真的

岑燦,1995年生於黔南,曾獲第四屆“南方進步詩人獎”,現在貴州都勻經營一家牛肉粉店。

基層公務員

劈柴的午後

趙琳

父親還在抱怨過冬的木柴未劈完

他一邊責罵我力氣小,一塊木柴要劈三下

才聽見一分為二的響動

他一邊輪起袖子朝下一塊木柴劈去

我無法像父親那樣:

劈開的桃木有美好的條紋

劈斷的梨木有梨花的清香

劈出的木屑還留在斧頭上

劈完的木柴整齊堆在一處……

我吃力劈好一截,看了看堆積的木柴

告訴自己,我能嗅到

世間所有植物的味道

不再嫌棄手上粘滿的鬆樹油脂

不再害怕過敏的漆樹

椿樹和蘋果樹天然的香味異常迷人

直到暮色來臨,你所看到

各種木柴在火光中燃為灰燼

這漫長的冬季有了故鄉的氣息

趙琳,95後,甘肅隴南人,基層公務員。有作品在《詩刊》《中國作家》《星星》《草堂》《北京文學》《飛天》等刊物發表。參加《星星》詩刊第十一屆大學生詩歌夏令營。獲第九屆“包商銀行杯”一等獎、第三屆“詩探索??春泥詩歌獎”提名獎、第六屆野草文學獎等,詩歌入選多種年度選本。

文章來源:中國詩歌網

《中國房地產的詩人們房地產就像一首詩》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歌的民族,我們的詩以“關關雎鳩”為源頭,經過“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滾滾楚江,一直到了聞一多的“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中國的詩海,時而激情,時而平靜,其中亙古不變的是詩人澎湃的創意和對時代的責任感。

中國的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信仰是支撐其靈魂的血脈。中國的文化經曆過一場災難,而那以後的中國人就沒有了信仰,因為我們突然發現我們一直以來所崇尚的,當做生命去景仰的在一夜之間都成了錯誤,於是我們不再相信任何人,欲望戰勝了英雄主義,世界在激流湧蕩的市場經濟中迅速顛倒,大多數的中國人不再寫詩,不再思考問題,而曾經在八、九十年代張揚著時代精神的朦朧詩人和新生代詩人們,又在乾什麼呢?

海子死了,顧城死了,駱一禾也死了,活著的詩人中,舒婷在寫散文,食指在養病,芒克在畫畫,徐彥平而更多的詩人則下海了,李亞偉混跡於出版業、駱英、蘇曆銘、蘭馬則在現今炙手可熱的地產界大展身手,整個詩界空前的寂寞。

詩人下海是詩界的無奈還是理想主義在新的環境背景下的重新闡釋?我們且來看看馳騁在地產界的詩人們的身影,聽聽他們在這利益的世界裡發出的心聲,那麼究竟是市場淹沒了詩還是詩拯救了市場。房地產與詩到底是怎樣的辨證關係?也許通過黃怒波、蘇曆銘、徐彥平、默默、朱淩波、蘭馬等六位著名詩人馳騁於中國房地產界的經曆,我們會明白,其實房地產就像一首詩!

黃怒波一切都是文化的,也是商業的。

黃怒波,筆名駱英,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美國中坤公司董事長、中國市長協會會長助理、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出版有詩集《不要再愛我》、《拒絕憂鬱》,2006胡潤房地產富豪榜第18名。

黃怒波的詩

落英季節(節選)

在落英的季節開始漂泊在那遙遠的家鄉使我憂傷讓剛起的風隨意翻開了思緒我茫然遊蕩在大街小巷這城市的馬路一定堅硬痛苦沉重的腳步一遍遍徜徉是落葉把燈光撕得很碎站在路旁與流浪的小狗互相張望我想那紫色的殘葉一定是風笛

我們印象中的詩人要麼如閒雲野鶴般,不食人間煙火;要麼就瀟灑豪邁,恍然間舉杯,對影成了三人;再者就如杜甫、屈原般憂國憂民,壯誌未酬儘灑滿腔熱血。不管怎樣,在無商不奸的傳統理念下,詩人和商業就算不是有血海深仇,也不應該有任何的瓜葛,卻忽略了商業其實也是文化的一種,忽略了詩人為商業文明所做出的貢獻。

1981年,黃怒波懷揣著北大中文係的文憑,在中宣部一路混到處長之位,正當仕途不可限量之時,黃怒波卻選擇了離開。

1990年,黃怒波進入中國市長協會任中國城市出版社社長,因為文人的精神堅持,不肯倒賣書號,幾次受到誣陷。後建設部為了解決三十幾個人的生計問題,特批了一個谘詢中心,交由出版社去運營,這就是後來的中坤科工貿集團。

詩人的心中總會有些莫名的堅持,文化的烙印一經刻在詩人心中,那是從事任何行業都無法抹去的。黃怒波的堅持就是:將房子當作一種文化而不是機械的重複。

1997年,黃怒波投資500萬到600萬開發宏村,大搞特搞旅遊產業。而當時的宏村隻是一個破爛的小村,其價值並不被大多數人所看好,黃怒波曾在這裡有過5年的古代漢語教學經曆,他以一個詩人獨到的市場眼光和人文關懷賭著一場關於文化和經濟的遊戲。

而事實證明,黃怒波是正確的。2000年,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收入每年超過1000萬。

將一個破爛的小村變成了世界文化遺產恐怕比賺錢更有成就感,而這也是隻有中國詩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誰說無商不奸?誰說文化就必須閉門造車?從詩人到官員,從商人到巨富,再從巨富到詩人的回歸,黃怒波的經曆證明了商業和詩其實是可以完美結合的,不管是黃山宏村的成功開發,還是有著濃濃文化氛圍的長河灣,甚至是對一時代北京建築的曆史性把握,黃怒波都向世人證明了“一切都是文化的,也是商業的”。

朱淩波我的願望,實業家抑或政治家

朱淩波,現任清華大學國際商業地產運營商培訓辦首席專家、第一金橙房地產谘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80年代活躍於校園的先鋒詩人,和詩友一起出過一本《北方沒有上帝》的詩集。

朱淩波的詩

最後一個冬季(節選)

深淵的過去惡夢般晃來晃去自由的幽靈逃亡囚禁或罹難大雪封門的日子坐在那爐火旁追憶回想默默地埋葬激情和激情的工具潔白的布條封閉四麵的窗簾僅僅保留一袋夏天的蔬菜和糧食椅子床和香煙陪伴生命的最後一個冬季沒有遺言一切都將在某個夜晚與燭光一同消失

80年代的這一批詩人中,朱淩波現在的生活幾乎和詩歌無關。投身商界將近二十載,幾乎很少寫詩,也和詩界沒有什麼聯係,就像朱淩波所說的,我的願望並不是成為一個詩人,而是一個實業家或政治家。

那麼難道朱淩波的商業真的和詩無關嗎?其實不然,朱淩波說正是詩歌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終極價值,讓他在屢戰屢敗的境地下屢敗屢戰,一直堅持到現在。

詩人朱淩波自稱“屢敗屢戰”的職業生涯足夠跌宕起伏,是我們這個激烈變化的時代的縮微心靈檔案。

大學時代的朱淩波學的就是金融專業,畢業後在銀行工作了三年。後來他放棄了這個當時被認為最好的職業,到黑龍江當地一家黨報當了記者。朱淩波的想法很簡單,“我就是想寫點東西。”

不過很快,朱淩波就發現了詩意在現實麵前的艱難,很多人往往為了一套房就被束縛,而商界則真實的多,可以實現很多的願望。

在朱淩波的印象中,最艱難的記憶則是1991年的衛益行事件。在這件被定性為“建國以來最大的金融詐騙案”中,擔任行政副總的朱淩波也受到了調查,這是朱淩波職業生涯中的冬季,如果走極端,會被社會遺棄,如果完全投入市場,則會泯滅自己的理想。

可以說是詩歌支撐著朱淩波走過了這段最艱難的日子,並將其打造成了生活中的硬漢。在詩人朱淩波眼中,狂風暴雨也可以是很詩意的。英雄主義不僅幫助朱淩波度過了商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個冬季,也是他源源不斷的創意的來源。

從1989年開始,朱淩波開始棄詩下海。他曾經是那麼銳利的詩人,能寫能評,被稱為“雙槍將”,如今“雙槍將”似乎成了他兩重身份的注解地產商和詩人。下海後的朱淩波涉足過貿易實業、廣告傳媒、金融投資和房地產等多種行業,最後選擇了做谘詢。現在朱淩波印著清華大學ogo的名片上,寫著“國際商業地產運營商creo”“國際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兩大頭銜。

默默將“詩意棲居”引入地產界

默默,原名朱偉國,1985年與孟浪等人創立“海上”詩群,有詩作收入《後朦朧詩全集》。第三代“撒嬌派”詩歌代表人物,199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詩人。4年後,跨入房地產,為上海房產界“怪才”。

默默的詩

永遠不長大多好(節選)

要是還是一個孩子多好永遠不長大多好可以向和藹的警察口吃地解釋並沒有迷路可以和布娃娃接吻到處撒尿可以怕打針怕日光燈熄滅屋裡漆黑怕雨水濺濕心愛的皮鞋

在人性化成為一個很大的賣點的今天,房地產界宣傳的最多的一個理念就是“詩意地棲居”,不管是“向湖而居,還是關於天堂的建造,無非都是居住的詩意化。不過也許很少有人會知道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房地產商人叫朱偉國,筆名默默。

關於詩人下海,默默有過這樣一段既無奈又現實的評論:“經濟不獨立,人格就不可能獨立,精神更不可能獨立,那還談什麼詩歌?”

1991年,默默經曆了一次大的變故,這次變故使他失去了工作,走在馬路上,他發現自己除了詩歌一無所有,但詩歌又不能當飯吃,於是就下海,嘗遍了世態炎涼,將所有的創作衝動都壓了下去。當生活遭遇理想,連魯迅都說,活著最重要,而理想通常都不是生活的全部。

其實古代的詩人們也有著為生活而奔波的無奈,而並不是那麼的不食人間煙火,流傳至今的許多頗為有名的墓誌銘就是古代文人賺錢的一種方式。關於生活和理想,同樣已混跡於商海中的李亞偉就認為,詩歌隻是一種愛好,就和務農的老頭喜歡閒時聽戲是一樣的,做為一個對生活有欲望的人來講,經商可以實現更多的夢想。

放棄詩歌,李亞偉是灑脫的,默默卻像割舍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的無奈。默默的從商之路相當順利,雖然在初期也小有坎坷,但很快在房地產谘詢顧問等方麵發展起來。1996年,當上海的房產廣告還在糾纏房型、價位的時候,默默大喊:人,詩意地居住!在海德格爾的“幫助”下,默默創造了造房速度趕不上賣房速度的奇跡,也從此把“品質”二字引入房地產銷售之中。2000年,默默在上海首推“小戶型”ycity,一個月內,500多套單身公寓被白領們“詩意地居住”,同時,“小戶型”概念讓無數人找到了治療城市傷疤的良方。

“彆人看我春風得意,生意越做越大。但我自己覺得很痛苦。”“那幾年,我在家裡一本書都不敢放。哪怕有一本書,我拿起來就放不下。我的肉體和精神被撕開了,我純粹為肉體活著。”不過中國的詩人們向來就有著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既然不能讓自己圓,那就努力讓這個世界圓吧。

徐彥平古都長安旁的“高山流水”

徐彥平,同景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兼西安地區總經理,1998年曾在《北京文學》獲得詩歌新人獎。

徐彥平的詩

校園是一種鄉愁(節選)

校園是一種鄉愁是我們曾經積累知識的地方朝也學習暮也學習校園是一種鄉愁是引導我們感悟光明的地方心也血騰肺也血騰校園是一種鄉愁是想回去又不敢回去的地方處處思考事事思考

談到徐彥平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和楊愛平、袁軍共同打造的“高山流水”這一房產界的知名品牌以及他的“知音文化”。“高山流水”大型生態彆墅社區座落在“山城花冠”。依山傍水,儘得天地靈氣。傳承中華悠久曆史文化精髓,融入上古“知音文化”精神理念,是“人與自然、建築與自然、人與建築、人與人”的四重和諧。這也是詩所希望達到的最高境界。

詩和建築其實都是種偶然,來自於生命的觸動。當初中學剛畢業,來到新疆當兵的徐彥平一定不會想到詩就這樣的在戈壁灘上走進了他的心裡,從此在生命裡紮根、開花。

徐彥平中學畢業後正逢“文.革”結尾,無學可上,正在迷茫之際,大哥在東北的部隊裡乾得紅紅火火,於是也想投身軍旅。不久機會來了,順利穿上軍裝。坐在火車裡,昏頭昏腦地搖晃了幾天,終於停了下來,一看,到了新疆,不遠處就是國界線,在那邊,可以遠遠地看見蘇聯人的哨所。本來指望打上一仗,以便揚名立萬,不料軍號是天天早上吹,前線卻始終沒上成,這時才知道,原來做了鐵道兵。後來覺得開車比老老實實當兵有意思,便盤算著如何也能撥弄上方向盤。

仗著酉陽老家山水賦予他的靈秀之氣,徐彥平當上了連隊的通信員,又因為近水樓台,如意地開上了汽車。新疆原野上的路一眼望不到頭,開車駛在路上,每每一眼就能望到地球的另一邊。某天,望著長煙落日,他忽然覺得心裡翻江倒海一般,強烈地感到有種東西需要表達,於是猛地一腳踩下刹車,將車停在戈壁灘上,掏出紙筆寫下了幾行字。晚上回到營房,展紙一看,原來這就是詩。

徐彥平和詩可以用遭遇兩個字來形容,仿佛愛情,冥冥之中,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遇見了合適的人,於是便開始了一段曠古奇戀。這就是所謂的知音,不用刻意去追求。

就如望著長煙落日的徐彥平心裡突然翻江倒海,於是就有了詩一樣。我想高山流水也是這樣一種不經意的產物吧。徐彥平的生命中總有著屬於詩人的衝動,寫詩、求學、辭去待遇不菲的工作,從廣告業到地產業,可以說這是一個勇於把握生活軌跡的人。

蘭馬江湖,有關成年人的神話

蘭馬,世界中文作家協會一級作家,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新銳思想者,詩人,注冊高級策劃師,藍馬智業機構總經理,中國國際品牌研究會副秘書長兼房產品牌研究所所長,首屆中國企業傳媒獎“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出版有《繁體愛》、《抒情的蝴蝶》、《另一邊》等文學著作,另有房地產著作《奧園是這樣煉成的》、《如何成就房地產策劃》等4部。

蘭馬的詩

另一邊(節選)

到達墳墓另一邊的山外城市裡不長野草陵園花團錦簇花崗岩放射著耀眼的光芒我記住了山中的簡陋一個完整的身軀躺成一尊厚實的棺木一截生命力旺盛的樹根隨著季節的雨水長成一棵樹站在村寨口守望

讀著這樣一首充滿濃濃親情的詩,誰也不會相信這個以“儘可能滿足文化道德價值”為處世原則,戴著副黑色邊框眼鏡、有著濃濃書卷氣的蘭馬已經在地產界摸爬打滾了近十載,並以其詩人的靈動與策劃師的敏銳在地產界打開了一片屬於自己的江湖。

“江湖”是70年代後詩人們心中的神話,這一代人比誰都渴望成為英雄,通過文字更通過江湖,所以他們不能忽略詩對於市場經濟所做的貢獻,那是一代人麵對商海浮沉的精神寄托。

當年正是詩的熱情,支撐著年輕而質樸的蘭馬戴著“全國中學生10大校園詩人”及“中國大學生優秀詩人”的桂冠,從容得走出公務員的隊列,隻身勇闖羊城,成為珠三角第一批最優秀的樓記樓編,被房地產人士稱為“廣州樓市第一支筆”!時勢造英雄,蘭馬走的是一條王誌綱式的道路——編輯、記者、總編、高級策劃師,一路走來,風風雨雨,這期間激動過、失望過、成功過,卻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刻,都從來沒有放棄過夢想。

上帝總是喜歡有夢想的人,因為他們和他一起經營著這個世界。短短幾年時間,年輕的蘭馬在珠三角的地產界鋒芒畢露,成功策劃了諸如富豪山莊、東怡新區、錦繡花園、南國奧園、南沙奧園、高山流水彆墅、知音雅苑等知名樓盤,且由其創造與提倡的“房地產軟新聞傳播”模式,業已成為中國房地產營銷傳播最佳途徑。

當夢想照進現實,蘭馬又開始了他的又一次生命之旅。2004年下半年,進入清華園攻讀ba,且認識在未名湖讀書的寧波籍女子,於是在詩歌與房地產之外,他戀愛了!這也許就是緣分,因為愛邂逅了寧波這座城市。2007年,意氣風發的蘭馬攜手新婚妻子,開始了寧波的創業之旅。2007年4月,藍馬智業機構正式成立,做寧波最具品牌力的創意產業運營商,是藍馬智業機構的宏偉目標,也是蘭馬心中的一個神話。要做就做最好的,藍馬智業機構成立之初,就成功全新包裝與策劃了“楊梅苑彆墅”“舜韻華庭”,近百座彆墅現已全部銷售完畢。我們無法想象這樣一個單薄的文人身上蘊涵著多麼巨大的力量,在新經濟的陽光下,就要噴薄而出。

2007年,是蘭馬的幸福之年,初為老板和初為人父都同樣有著濃濃的歡喜。做為一個追求人性關懷的詩人,蘭馬對公司、對員工、對客戶都充滿了溫情,我們相信藍馬智業機構不會僅僅隻是蘭馬心中的一個神話。蘭馬,仍然走在路上,神話仍然在美麗的延伸。

蘇曆銘:理想新城,有鳥飛過的天空

蘇曆銘,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從事過8年證券投資,後改行房地產,為理想新城常務副總經理,出版詩集《田野之死》、《有鳥飛過》、《陌生的鑰匙》,曾獲華文青年詩歌獎。

蘇曆銘的詩

有鳥飛過(節選)

鳥的飛過已牽動不了我的目光即使它的翅膀曾扇動過我如雲朵變幻的遐想季節已變,星光已冷一張稚氣的臉也已出現了一片思想的丘陵充滿激情的聲音

每個詩人都是一個單純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有著最純真的向往,而這些有著純真向往的詩人們跨入了現實的世界,世界也因為理想化而變得溫情脈脈起來。蘇曆銘的理想新城就是這個偉大構想對世界的安慰。

280米寬的三環綠化隔離帶,10萬平米的千年白塔文化公園,蜿蜒而過的原生態河景,尤其那滿眼的綠意盎然……理想新城不僅僅是一個超級大盤,更是對“詩意棲居”理念的完美闡釋。正像蘇曆銘所說的“在理想新城,你能感受到有鳥飛過天空那是一種多麼美的意境。”

不過蘇曆銘並不想當一名純粹意義上的學者,在很多時候,詩人更喜歡將他的理想主義投入現實的生活中。蘇曆銘從事的是證券投資市場,這是一個需要創造力和靈敏性的職業,正投合了詩人喜歡創造的性情。不到三年時間,蘇曆銘從一個普通員工做到了總經理,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實現著自己在商場上的文化之夢。

和黃怒波一樣,蘇曆銘也曾有過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1991年,蘇曆銘毅然離開了計委,自費留學日本,碩士畢業後,又放棄國外優越的待遇,回到祖國,那時他對人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中國即便是一艘破船,我也要回去,去做其中的一名水手。”

理想即“文化”,新城即“土地”即“國家”。詩人們總是含著熱淚,不管身在什麼行業,都像那隻連羽毛也要腐爛在裡麵的小鳥,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蘇曆銘希望在文化產業中有所發展,將自己的熱愛真正放到職業中去,但又不是傳統意義的文化公司,而是把文化當成一個產業、一種商業行為來看待。

後記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詩壇是蕭條的,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下,詩人們各自為陣,詩壇上並沒有形成20世紀80年代的詩歌陣營,而詩歌到了21世紀,則幾乎是銷聲匿跡。21世紀的詩人們是寂寞的,純文學的年代已經漸行漸遠。於是,21世紀的詩人們開始順應市場潮流,將詩帶進了商業,詩人的英雄主義理想紮根在急流暗湧的商場上,開出了人性的地產之花。我們相信,21世紀的詩人不會寂寞,因為房地產本身就是一首詩,關鍵是我們如何去讀,並且如何去讀懂?

——詳見《品牌地產》雜誌2007年1011月琥珀合刊號

:.



最新小说: 嬌軟雌性有空間,每天深陷修羅場 活人藥,死人方:女鬼夜夜來問診 一世符仙 全球貶值:假千金日薪百萬帶飛全家 重生毒妃一皺眉,全朝野動蕩不安 雨落花開 我就是總裁 諸天:從T800到黃金超人 最強小吃攤,彆再給我送錦旗了! 我說大明要完,老朱誇我千古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