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方向鬼子部隊。
“撤退?”
看見上村利道發來的電報內容之後,負責指揮哈爾濱方向的鬼子臨時指揮官建穀次太不由得眉頭一皺。
“哈依!”
“報告,先頭部隊遭遇八路軍部隊伏擊,正在和八路軍部隊交火!”
“報告,……”
“報告,伯力方麵來電,司令官命令我們立刻撤退,迅速撤回哈爾濱,務必留下主力部隊斷後,防止發生潰敗!”
“報告,伯力方麵來電,命令我部馬上撤退,不能拖延!”
“報告,伯力方麵來電,命令我部……”
連續七份電報被送到建穀次太手中,每一次電報措辭都比上一次要嚴厲得多。
建穀次太也察覺到可能發生了什麼意外,不然關東軍司令部不會連續發這麼多電報讓他後撤。
“命令部隊,後軍變前軍,向哈爾濱撤退。命令先頭部隊逐步脫離與八路軍的交火,負責墊後!”
“哈依!”
建穀次太最終選擇相信關東軍司令部的命令,開始後撤,並且按照吩咐,讓先頭部隊留下墊後,以確保在撤退過程中不被追擊。
實際上,二十來萬人轉移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特彆是在行軍過程中突然調整行軍目的地,很容易出現命令傳達不到位,最終導致指揮混亂的情況。
所以一般情況下,大軍不會突然臨時轉變行軍方向,不然很容易出現混亂場景。
這個時候,萬一有人喊上一句“誰誰死了”或者彆的口號,引發突然的嘯營,可能八十萬大軍都會瞬間成為烏合之眾,哪怕能投鞭斷流,也會被人打得草木皆兵。
負責阻擊哈爾濱方向鬼子的是第六師,第十師已經開始在側翼運動,第一裝甲師則準備繞後。
戰法和攻打新京的鬼子差不多,隻不過因為沒有第三兵團作為補充兵力,對於從哈爾濱開來的鬼子部隊,目標不是全殲,而是阻擊和襲擾,如果有機會就啃一塊肉。
第六師負責正麵牽製,第十師側翼牽製,第一裝甲師發動襲擊,能擊潰多少就擊潰多少。
如果無法擊潰,那就讓出鬆原,等待新京地區戰鬥結束。
“報告,鬼子後撤了!”
聽到這句話,第六師師長徐華(他以前是七七一團團長,就是當初在平安縣阻擊戰外圍,阻擊鬼子騎兵聯隊的那個團團長,跟已經被撤職的十六師師長陳華不是同一人)。
走到地圖前,皺著眉頭。按照計劃,他們需要阻擊鬼子一天,為其餘部隊爭取時間,這鬼子才進攻不到半小時,就直接後撤了?
“前線部隊發現鬼子正在有序後撤,估計是要脫離戰鬥。”
徐華看著地圖皺著眉頭說:“小鬼子這是做什麼?是我們火力太強,把小鬼子嚇到了?”
徐華作為一名老團長,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以前他們碰到鬼子部隊,都算是硬骨頭,要麼自己乾掉他們,要麼就是自己完成任務後撤,第一次碰到主動後撤的鬼子部隊。
“命令二十五團,咬住小鬼子,給兵團司令部發電,詢問情況!”
“是!”
直覺告訴徐華,小鬼子主動後撤,肯定是有什麼事情發生了,不然小鬼子不會主動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