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春節還未到來。
在一個冷清的冬日清晨,李建國從寒意中醒來。
饑餓與乾渴讓他睜開了蒙矓的雙眼。
他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
牆壁上的舊報紙已泛黃,上麵赫然寫著諸如“一切為了加速社會主義建設”、“迎接偉大的時代”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紅色大字。
李建國腦子還處於半昏迷狀態,但這些陌生的景象迅速喚醒了他的記憶。
前世的他是21世紀的一名程序員,因過度勞累猝死而意外穿越到這個時代。
他現在所占據的這副身體,前主人也叫李建國。
原李建國是個孤兒,獨自一人住在四合院內,並擁有一座三室的小院。
生前他曾是豐澤園的學徒,但由於患了重病而被老板辭退,隻獲得了區區十八萬元的補償。
雖然看似一筆可觀的收入,但實際上在當時來說並不多。
由於沒有親人和朋友的支持,再加上那時代醫學條件有限,原本不太嚴重的病情在種種不利因素下變得複雜起來。
豐澤園的解雇讓前李建國失去了生活來源,同時院子裡的人們也開始對他起了歹念,試圖迫使他出讓部分房間。
儘管原李建國極力反抗,但他最終還是無法抵抗疾病的折磨和社會的壓力,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為李建國的穿越鋪平了道路。
李建國深知自己來自未來,了解這個四合院的曆史背景和那個時代的社會麵貌,所以決定不重蹈原李建國的覆轍,而是要在這一時代有所作為。
此刻,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填飽肚子。
李建國緩緩起身,抖落寒冷的被褥,勉強支撐著虛弱的身體走向廚房。
揭開食物罩時,他看到一張孤零零的碟子上擺放著兩個乾巴巴的窩窩頭。
環顧四周,屋子裡僅有幾顆卷心菜和少量玉米粉。
這些就是家中現有的所有食物。
對於從未嘗過如此粗糙飲食的李建國而言,吃這個窩窩頭無疑是一項挑戰。
但他深知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克服眼前的困難。
於是他艱難拿起鍋子,準備去院子接一壺冷水用來煮食。
恰在此時,同住在院內的易中海注意到了他的動作,關切地問道
“建國,你感覺怎麼樣了?”
易中海對李建國遲遲未出過門感到非常好奇。
大約一周前,他還曾要求李建國搬家騰房。
當時遭到拒絕後,他就再也沒有見到過李建國,甚至一度以為他去世了。
這種想法使他眼中閃過一絲遺憾。
如果李建國真不在了,自己就有機會拿到他的兩三間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