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蘭,可有厚蒲草葉?”
“沒有。”
馨蘭乾脆的回答讓莫玉銘的臉上瞬間布滿了失望之色。
他重重地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唉,僅差幾片厚蒲草葉,著實麻煩!竟還需再跑一趟瑞木森林。
若有一個可用的異次元儲物袋便好了,一次可裝上幾百片厚蒲草葉,蓋幾間房子皆不成問題。”
莫玉銘垂頭喪氣地坐在自己新蓋的園屋頂上,望著遠方,思緒漸漸飄遠。
他的右手情不自禁地狠狠捏了一把掛在腰間的那個高級異次元儲物袋,眼中滿是憤懣。
“已然近百天了,這該死的臭袋子依舊打不開!害得我與小妹不知跑了多少趟瑞木森林!”
轉眼間,莫玉銘來到這個世界已有三個多月之久。
初來乍到之時,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陌生與恐懼。在剛開始的一個月裡,因為左手斷骨處於恢複期,他隻能待在家中養傷,哪裡也去不了。
那段日子,他每天都在焦急地盼望著傷勢快點好起來,心中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向往。
終於,傷勢漸漸好轉,莫玉銘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渴望。在傷好之後的日子裡,他在馨蘭的陪伴下,踏上了探索這個神秘世界的旅程。
他們幾乎跑遍了整個逸世穀的每一處角落,當然那些連大人都不敢擅闖的禁區除外。
在這個未知的世界裡,莫玉銘真正親身體驗了一回生活。他看到了大自然的美麗與殘酷,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冷漠。
親身體會與道聽途說畢竟有諸多不同,經過這段時間的生活與體驗,他真正融入了這個世界,成為其中一員,也算是真切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
然而,儘管困難重重,莫玉銘心中的希望之火從未熄滅。他相信,隻要自己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克服所有的困難,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個與世隔絕的大峽穀,從表象上瞧去,風景如畫,氣候宜人。穀內之人過著與世無爭、安靜清閒之生活,仿若神仙般自在。
或許那些土生土長的原居民並不覺有何不妥,依舊按部就班地生活著,隻因他們從未有過比較,無從察覺其中差異,在他們心中,生活本就如此,這便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日子。
然而,那些外來之人卻有著不同的感受。
尤其是一個從另一個世界穿越而來,且過慣了有著先進技術與豐富物質可享受生活的人。
來到這個連最基本的油鹽醬醋都難以保證的地方,生活該如何繼續?無人能說得清楚,除非親身經曆。莫玉銘如今便深切地體驗到了這樣的生活。
短短幾個月,他便開始覺得索然無味,對峽穀中的生活漸生厭倦。
這裡的生活與軟禁流放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更令人感到絕望。
在這個仿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莫玉銘心中的迷茫與無奈如影隨形。
他時常回憶起曾經那個充滿先進科技與豐富物資的世界,那裡的便捷與舒適與如今的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開始思索,自己究竟該如何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找到生活的方向,如何擺脫這令人窒息的乏味與絕望。
在這些日子的接觸中,莫玉銘結識了不少居住在逸世穀的老頭老太。
看到他們一個個毫無生氣、無所事事的模樣,莫玉銘感觸頗深。
由於無法出穀,大家每天除了基本的吃喝拉撒睡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能夠激發他們生活樂趣的事情。絕大部分人甚至連玄功修煉都放棄了,完全如同活死人一般。
在這裡生活,日子十分安定。沒有欺詐,沒有仇恨,沒有貧富貴賤之分,真正做到了夜不閉戶,眾人恍如一家。
誰都是一樣,自食其力。更有甚者,萬能的金錢在這裡也失去了它的魔力,變得一文不值,完全成了多餘之物。
萬兩黃金的價值並不比一顆白菜、一根蘿卜更高。
若你想吃蘿卜,就得去種植;想吃白菜,就得去栽種。因為在這裡,沒人會把它們當作商品賣給你,以換取一堆無用的黃金珠寶。
你隻能通過勞動來獲取自己想要的物質。
事實也的確如此,這裡土地肥沃,物種豐富,想要獲得一定的蔬菜瓜果並非難事。莫玉銘看著這看似祥和的景象,心中卻有著複雜的情緒。
他懷念著曾經那個充滿活力與變化的世界,那裡有挑戰,有奮鬥,也有成功的喜悅。
而在這裡,一切都顯得如此平淡和單調。
他不禁思考,這樣的生活究竟是一種寧靜的幸福,還是一種無奈的束縛。他渴望著改變,卻又不知從何做起。
然而,想得到諸如油、鹽、醬、醋以及一些必須經過加工製作才能得到的調料和日用品就極為困難了。
就拿最普通也最不可或缺的鹽來說,這裡雖有鹽礦,想要獲得鹽,自己可以去挖,且想要多少都無人阻攔。
但問題是,挖來的鹽是混雜著許多雜質的鹽礦石,也就是這裡的人稱之為土鹽的東西,苦澀不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若非身體必需,這裡的人沒人願意去親近它,更彆說是將其當成能讓食物變得更美味的調料了。
這裡最好的食物是野果,雖然野果數量眾多,但並非所有野果都是甜甜蜜蜜的,又香又甜的野果少之又少,也就那麼幾種,偶爾打打牙祭還湊合,若要大量食用則遠遠不夠。
再說,天天把水果當飯吃,時間長了也會吃膩。更何況水果的產出是分季節的,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
講到這裡,相信大多數聰明人一定能想到,這個大地溝中的人過的是怎樣的日子了。
因此,莫玉銘除了剛來到這裡的頭幾天感到有些驚喜外,接下來的日子就不太滿意了。
彆的方麵都還好,唯獨吃的太差。天天吃野果加沒有任何佐料的烤肉,都吃得反胃了。
這種原始人的生活讓莫玉銘鬱悶無比。他時常懷念曾經那個有著豐富美食選擇的世界,那裡有各種美味的調料可以讓食物變得豐富多彩。
而在這裡,一切都顯得如此簡陋和單調。他渴望著能有一些改變,讓自己的生活不再如此乏味。
但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大峽穀中,他又不知該如何去實現這些改變,隻能無奈地繼續忍受著這不儘如人意的生活。
莫玉銘原來心中也頗為疑惑為何這逸世穀的人都如此孤僻,喜歡獨處呢?他們都愛躲在自己的房間裡,十天半個月也不和大家碰一次麵,聊聊天、談談心。
這個問題曾困擾了他許久,隻是礙於現在的身份不好發問,怕彆人把他當怪胎看待。畢竟一個歲數累計才個位數的小毛孩,關注這樣的問題確實有些太早了。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才慢慢了解了事實的真相。
原來莫問以及生活在瑞木穀、逸世穀的七十幾個人中,大都是從上麵世界掉下來的。
隻有少部分是在峽穀中土生土長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人。
雖然這個世界的人普遍壽命比較長,理論上一般有點玄功修為的人,隻要不出意外活到一二百歲不成問題,即便那些沒有靈力的普通人,壽命長的也能勉強活到近百歲。
但在這個封閉的峽穀中,他們這群人的數量還是在持續減少。
原因很簡單,因為會從上麵掉下來的一般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的親人不可能也跟著一起掉下來,而且絕大多數外來人員是男性。
正因為這個特殊的原因,在這裡能夠組成家庭的機會很小。
沒有家庭的溫暖與牽掛,人們便漸漸習慣了獨來獨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外界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少。
莫玉銘理解了他們的孤獨,卻也為這種封閉的生活狀態感到無奈。
他渴望能為這個地方帶來一些改變,讓人們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與活力,但他也深知,這並非易事,需要時間和努力。
而且掉下來的人不一定都是玄功修為很高的人,即便存活了下來,也有不少被摔成了重傷,活不了幾年便去世了。
所以千百年來,這峽穀中始終無法繁榮起來。到莫玉銘為止,峽穀中總人口隻有七十八人,而且九成九是單乾戶。
馨蘭是這群人中唯一的第四代,她的母親在四十三歲生下她時,因高齡難產等原因死去了,也同時代表最年輕的一個第三代女性的離去。
原來還有一個比馨蘭母親年紀小的第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