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萬歲壽……”
一晃七日過去,新春已然過去,元宵則馬上到來。
在此之前,李漼接到了王式送來的奏表,翻閱過後,他便召來了南衙北司中的官員。
北司的齊元簡、亓元實、楊玄階、楊玄冀、西門季玄、楊公慶等人先後走入殿內。
在他們走入殿內後,南衙的徐商、路岩、於琮、王鐸等四人也緊隨其後走入了鹹寧宮。
徐商、路岩為宰相,召他們前來並不奇怪,而於琮、王鐸則是屬於李漼正在考察的對象。
二人一個是新任戶部尚書,一個是禮部尚書,都是李漼備選的宰相。
當然,他最希望的是劉瞻擔任宰相,但由於劉瞻眼下還在宣武軍擔任節度使,因此他不得不暫時選一人來頂替高璩。
這麼想著,李漼也收回了目光,將目光投向了北司這六人身上。
“這是王式寫給朕的奏表,諸卿各自傳閱吧……”
李漼話音落下,站在他旁邊的田允便接過了奏表,走下金台將奏表傳遞。
一份奏表,先後經過十個人的手,內容也被眾人了然於胸。
饒是如此,其中不少人還是因為王式所需錢糧太多而略微皺眉。
待奏表被眾人閱覽而儘,身為樞密使的齊元簡便率先開口道:
“陛下,王式奏表之中所需兵馬錢糧,是否過於誇大?”
他的問題問出後,不少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李漼。
不是他們小題大做,而是王式所需兵馬錢糧確實太多了。
首先是預期說好的三川兵馬,山南西道二萬人、東川二萬人、西川三萬人。
除此之前,還有京西北八鎮的兵馬和禁軍兵馬。
但經過西川之役,王式也看清楚京西北八鎮和禁軍的虛實,因此王式調整了兵額,京西北八鎮隻需要出兵四萬,禁軍出兵二萬即可。
來到這裡,便已經動用了十三萬兵馬,但王式並未停下。
他希望從中原的宣武、忠武、義成、河中、昭義、河東等六鎮抽調二萬兵馬馳援關中。
除此之外,再效仿平定王守文之亂時作法,調動平夏拓跋部和代北的沙陀精騎進駐朔方,襲擾涼、蘭二州。
這前前後後所調遣的兵馬數量,最少也有十六萬,單說境外作戰的賞錢,每月便不下三十萬,更彆提基本的軍餉和糧秣支出了。
即便隻打上四五個月,也最少要消耗四百餘萬貫錢糧,但從大唐過往討擊藩鎮的經驗來看,劉繼隆這種體量的藩鎮,最少也需要二三年時間才能將其討平。
如今朝廷雖然加稅一分於百姓,但每年所積存的錢糧不過二百萬貫,並且還有四百多萬貫積欠軍餉並未償還。
即便討平了隴右,得到了隴右的人口圖籍和絲路商道,大唐也需要減稅後消化三五年才能走出戰爭陰影。
更重要的是,王式還額外提出了派遣使者去招撫多康吐蕃,拉攏黠戛斯出兵等計策。
這些計策很好,但問題就是需要花錢,而此時的大唐錢糧有限,根本無法按照王式的計劃來討平隴右。
興許王式自己也清楚,所以他在獻策之後,依舊勸阻李漼不必著急討平隴右。
隻是李漼在得知隴右每年的錢糧度支情況後,早已將隴右視為朝廷重振威望的轉機,更何況已經準備了這麼久,若是不對隴右動兵,豈不是讓天下藩鎮看笑話?
正因如此,當齊元簡提出質疑後,李漼便沉穩道:
“討平隴右,自然要萬事俱備,所需錢糧兵馬也自然越多越好。”
李漼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但北司的齊元簡和南衙的路岩、於琮卻十分清楚。
“陛下,若是以此策討平隴右,即便馬到功成,也免不了積欠千萬軍餉,望陛下三思。”
於琮主動站出來開口,對李漼提醒了起來,而北司的齊元簡則是沉思片刻,不免想到了身處西川的高駢。
“陛下,臣以為不如派天使詢問西川節度使高駢,倒也可以看看高千裡和王小年二人誰的策論更好。”
齊元簡和高駢不算熟悉,但二人畢竟都在王宗實手下當過差,他自然更傾向於自己人。
他的話也贏得了右神策軍中尉西門季玄和副使楊公慶的認可,隻因為高駢雖然投靠王宗實,但他在右神策軍當過差,與二人也算相熟。
麵對齊元簡的這番話,李漼目光看向南衙四位官員,徐商與路岩、於琮、王鐸四人麵麵相覷,最後紛紛點頭。
高駢此人家世複雜,不管是北司還是南衙,倒是極少有攻劾他的官員。
“既然如此,那便派天使詢問詢問高駢吧。”
李漼眼見眾人同意,這才頷首準許,但同時也說道:
“中原六鎮兵馬調遣暫且不提,但平夏部和代北的沙陀部還是早些調動才好。”
平夏部和沙陀部,雖然已經獲得了大唐的官職,但他們官職地位,隻以守捉使的身份在代北和夏州遊奕。
當地環境惡劣,時不時需要麵對和韃靼、黨項的鬥爭而時刻警惕備戰,因此兩方部眾驍勇善戰。
隻要調撥些許甲胄,便能將其武裝起來。
若是能再保障其吃食,戰後給予些許錢帛,那無疑是極易驅使的兵馬。
相比較調動六鎮的耗費,調動平夏部和沙陀部卻並不難,耗費也不算太大。
群臣麵麵相覷,最後紛紛作揖附和:“陛下聖明……”
“好了,朕乏了,退下吧。”
三刻鐘不到,李漼便結束了常議,但北司南衙的官員臉色卻並不好看。
如今的局麵如何,其實他們心裡都清楚,隻是都假裝不知道。
李漼為什麼這麼著急討平隴右,他們也十分清楚,但他們並不著急。
大唐頹勢已經顯露,可誰能保證會在自己手中傾覆呢?
隻要不在自己手中傾覆,那事後無非換個王朝效忠罷了。
不管是劉家、楊家、李家還是司馬家,皇帝總歸需要他們幫忙治理天下的。
思緒間,幾人重整心情向外走去,而朝廷也派出了天使往西川趕去。
在朝廷行動的同時,身處隴右的劉繼隆也開始針對愈發濃重的硝煙做出了部署。
十四鎮兵馬已經是隴右能夠承受的極限,他並沒有擴軍,但卻調整了各鎮的兵力布置。
正月十五,劉繼隆設西川都督及東川都督,武州、岷州、鬆州、迭州四鎮南下,更名為西川左鎮、西川右鎮,東川左鎮、東川右鎮。
西川都督節製西川二鎮,轄茂州、維州,翼州等三州。
東川都督節製東川二鎮,轄鬆州、龍州、文州、扶州等四州。
劉繼隆以尚鐸羅為西川都督,楊信為都督府長史。
以張昶為東川都督,陳瑛為都督府長史。
四鎮南下後,隴南還剩洮州鎮和成州鎮,二鎮更名為隴南左鎮、隴南右鎮,置隴南都督,節製二鎮兵馬,轄隴南六州。
劉繼隆以陳靖崇為隴南都督、耿明為都督府長史。
河臨渭蘭四州置隴西都督府,以李驥為都督、曹茂為都督府長史,四鎮更名為隴西左右前後四鎮。
涼州、廓州、鄯州及伏俟城置涼州都督府,以馬成為都督、李商隱為都督府長史,三州所轄四鎮分彆更名為涼州前後左右四鎮。
經此調整,隴右都護府治下便有五處都督府,其中涼州、隴西兩處最強,各自節製四鎮兵馬,擁兵一萬八千。
餘下的隴南、東川、西川三處都督府,各自僅節製二鎮兵馬,兵馬為九千。
從劉繼隆對隴右都護府治下各都督府的兵馬和轄區看來,不難看出,南邊主防守,北邊主進攻。
正因如此,在茂州石泉縣待了大半年的劉繼隆,也在元宵節過後返回了臨州狄道縣。
“窸窸窣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