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對俞興的印象出現了三次變化。
最早是節目上的橫衝直撞,後來是再度聯係時的堅守原則,現在則……似乎是橫衝直撞的堅守原則。
入職之前沒太覺得有什麼,但入職之後就稍微有些如芒刺背。
好在,這種感覺在跟著一起了解微信開發工作的進展之後就更換為帶著驚訝的欣賞。
微信公司召開了一次頗為全麵的總結會議,技術總監、副總監、各組組長都出現在會議室,順帶著,李善友的副總裁身份也被介紹給大家。
雖說從上一家離職有些小風波,但這群搞技術的人明顯不怎麼關心那點破事,反倒覺得這位的商業運營經驗非常豐富,看起來就是能壓住場子的人。
李善友很謙虛,經過與俞總的——姑且稱之為“交流”,他還是擺正了一些心態,自己這次過來就是嘗鮮,就是觀摩,就是看看移動互聯網項目有沒有新的玩法。
不過,他聽著大家條理清晰的彙報,恍惚間覺得自己像是在列席一個大廠的技術會議。
大廠是什麼感覺……
就是比酷6網還更專業的感覺!
不,不僅僅是酷6……
李善友是酷6網的創始人,但他創業前的職務是搜狐的高級副總裁,彼時搜狐雖然有點過氣,但也還算是互聯網大廠。
“我們這兩周基本完成了用戶管理模塊的基本框架,未來兩周的重點是落實消息傳輸模塊的底層通信協議實現,關於這一點,我們小組還是打算用自定義協議,也就是在TCP的基礎上開發自定義的應用層協議。”應用層小組的組長宋新蕾談到自己團隊的工作進展與計劃,“這樣能實現更複雜的業務邏輯和更好的消息管理。”
她見老板在認真聆聽,又略微解釋道:“消息裡麵會包括消息長度、發送者ID、接收者ID、時間戳等信息,如果我們後續傳送語音,那就可以再使用UDP協議,但得等我們先期的項目基本完成再繼續考慮。”
不同的消息類型需要適配的協議,文本消息用TCP保證它的可靠傳輸,語音消息可以使用UDP,再通過上層的應用層協議進行丟包重傳、亂序重排、流量控製等處理,用以彌補本身的不足。
俞興點點頭,伸手在文件上打了個勾,又用箭頭標向下一步工作目標。
他在這場會議之前已經拿到主要的工作信息資料,也經過了秘書藺玲玲的加工注解,如此就能大致明白大家在做什麼。
具體的技術不懂如何開發,但知道進展和卡在哪一步就能協調相關資源來進行攻克,也就清晰的知道公司大概處於什麼位置。
微信在確立係統架構設計之後就把開發工作進行了劃分,目前是分為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表現層、基礎設施層這五大團隊。
技術總監與副總監負責統籌和攻堅,不同方向的團隊設立組長,分門彆類的設置開發預期,每隔一周或兩周進行反饋和回看,以此再繼續確定問題和修正計劃。
俞興一定程度上仍舊是在通過不同人的表現來確定他們的能力,比如,技術總監葛智傑雖然不扛壓,動輒就想撂挑子,而副總監譚睿澤也時不時對他有意見,但涉及到軟件開發的層麵,前者表現出的底氣明顯超過後者。
這種底氣或許可以短時間裡表演出來,可是,隨著開發工作的進行,有沒有真功夫就瞞不住了。
會議開了半天,最終還更正了一個內測的時間目標,按照當前進展,五月底或者六月初有望完成當前階段的工作。
雖說喊出了對標QQ的口號,但微信公司開發的產品實際上沒有繁複的功能,就是一個簡潔的信息通訊,規模體量的預估也沒對係統提出過高的要求。
關於這一點,俞興過去一周還駁斥了來自開發團隊的意見,堅持要做功能簡單的產品,除了開發工作的難易程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隻有鮮明的產品才能被市場快速的記住。
微信後來增加了很多功能,但那是它穩固市場之後的事情,如果己方一上來就盲目對標QQ花裡胡哨的功能,反而會對起步工作造成困擾。
俞興很確信這一點,也就堅持了意見。
“李總,怎麼樣?走,去食堂吃飯去。”俞興伸了個懶腰,招呼思考中的李善友。
李善友的注意力被吸引回來,吃驚道:“你們還有食堂呢?”
俞興點頭道:“當然。”
十分鐘之後,李善友坐在沙縣大酒店裡哭笑不得道:“這就是公司的食堂?”
“真的是啊,我們是長期合作的,直接記賬當餐補的。”俞興認真的說道。
李善友:“……”
他勉強的接受這種說法,又好奇的問道:“俞總,我記得你是學醫出身啊,今天上午的這個會議讓我覺得你對技術方麵也懂不少。”
俞興瞥了眼副總裁一眼,說道:“李總,咱們公司草創,你又是前輩,就不要搞溜須拍馬那一套了。”
“我……”李善友一口氣差點沒喘過來,微怒道,“我不至於!”
“那我也沒你說的那麼懂啊,哦,我看的材料都是注釋版的,是秘書處理過的。”俞興這麼解釋了一句,又說道,“從年後到現在,這有一個多月,我經常和他們交流,沒事也會琢磨琢磨,聊幾句是行的,你這樣的外行看起來就像真的了。”
李善友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是個外行。
俞興這時候笑道:“李總,你這樣學數學的去互聯網公司,我覺得也挺……好玩的。”
李善友是南開的數學專業畢業,但在搜狐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裡做到了高級副總裁。
“公司當然需要技術,但不是隻有技術。”李善友說道,“就好像那個期權,等到公司開始市場運營,負責這部分的團隊是不是也需要拿一些。”
俞興微微點頭:“這個到時候再說,市場運營不是很難,我覺得最難的反而是技術部分。”
李善友有些訝異,看了眼俞興,感覺他是認真的。
他想了想,說道:“一個手機軟件的開發……好吧,能看出來公司對開發這一塊確實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俞興明白李善友的意思,解釋道:“一個普通軟件的開發是不難,但能夠支撐一百萬、兩百萬乃至上千萬用戶使用的軟件就很難了。”
李善友笑道:“一萬用戶不難,一百萬用戶就很難了,至於一千萬用戶……企鵝都得為之動容了。”
“如果連讓企鵝動容都做不到,那我們選擇這個方向又乾什麼呢?”俞興笑著說道,“我們選這個方向就是為了贏一次企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