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就在輿論一邊倒的勢頭達到頂峰時,一些“不同的聲音”開始浮現。
有媒體人爆料稱,錢歡不過是個空降的“光杆司令”,雖然名義上是監獄長,但實際就是個擺在台麵上的傀儡。
末位淘汰製根本不是他提出的,而是二監內部的一眾實權監區長聯合搞出來的。
證據是,那份“末位淘汰製”的文件上,可不光有錢歡的簽字,還有一眾監區長的簽名。
“真相”其實是——那些監區長聯手逼錢歡簽字,然後處心積慮地引發了監獄暴動,目的就是把他逼下台。
而這一切的背後,牽扯的不僅僅是二監的內部鬥爭,而是上升到了整個監獄係統的改革推進與阻撓。
裡麵的水可就深了去了…….
這一爆料像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網絡上炸開了花。
原本一邊倒的聲討聲開始出現了裂痕,有人開始質疑錢歡真的是罪魁禍首嗎,還是說,他隻是被推上前台的替罪羊?
輿論的風向開始搖擺,像一根被風吹亂的蘆葦,左右不定。
很快,輿論分裂成了兩派。
一派依舊堅持認為錢歡罪有應得,是那個冷酷無情的官僚,應該為監獄暴動負全責;
另一派則開始為他辯護,認為他不過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真正的黑手是那些躲在幕後的實權派;
兩派吵得不可開交,而就在輿論陷入膠著時,“宮勞的遺書”事件又為這場風暴添了一把火。
遺書是陳洋曝光出來的,內容直指錢歡,控訴他的“末位淘汰製”導致了監獄內部的極度不公和壓迫。
於是,之前稍顯平衡的兩派再次被攪亂,憤怒的聲討聲像浪潮一般襲來。
然而,事情的走向卻很快變得撲朔迷離。
就在遺書公開不久後,陳洋便畏罪自殺了。
巡捕房隨後公布案情,指出陳洋生前涉嫌收受賄賂,意圖栽贓嫁禍。
並且,巡捕房進一步披露,陳洋所收受的賄賂,與二監內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惹人遐想。
這一發現無疑是又一顆炸彈,讓整件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整件事情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懸疑劇,一波三折,層層反轉,看得大眾眼花繚亂,卻又直呼過癮。
大眾的腦漿仿佛被扔進了一台高速攪拌機,徹底被攪成了漿糊。
絕大多數人那點單純的腦細胞,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顯然已經不太夠用了。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
巡捕房立馬在網上公布了案情調查的進展,指出他們通過技術手段恢複了宮勞電腦裡的郵箱,發現郵箱內還有另一封遺書。
兩封遺書的內容幾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區彆就是措辭語句有所不同。
一封遺書不夠?
要兩封?
什麼人呐,臨死前需要寫兩封遺書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