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號。
陳平生又帶著唐靖以及集團大部分高層,一塊去參觀位於深圳的騰德時代電池廠。
這廠還是在他最早準備乾新能源的時候花六十億資金買下來的。
前後五年也在研發板塊上投入六百多億資金,說它是全國最大的磷酸鐵鋰電池廠毫不誇張。
就目前來說它申請的專利已經高達一千多項,都是電池板塊的。
騰德時代的核心一直還是固態電池,隻等固態電池研發出來之後,騰飛新能源才真正具備進擊全球市場的功能。
而不再局限於國內市場。
彆看有些人吹得利害,國外市場根本還不認可國內的這種純電車。
真正玩電車的也就國內而已。
但凡想要出海,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完全不夠那些百年車企打的。
電車想要真正意義上的跑贏燃油車,必須要上固態電池才行。
否則任憑你再怎麼吹,也是毫無意義。
原因很簡單,國外加油費用並不高,相反電費還並不低。
你就這麼兩項一比較,真正選擇電車的極少。
至於那些所謂的智能駕駛,電動車有的,燃油車同樣也能馬上擁有。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電車僅僅隻是在國內大力扶持而已,國外真沒哪家百年車企是玩電動的。
甚至百年前人家就有電動車了,後麵被淘汰了而已。
陳平生一直想的就是海外市場,他投幾千億下來,可不僅僅隻是在國內稱王稱霸。
要是不能去往海外參與全球競爭,也根本談不上是家頂尖車企。
基於這個理念,騰飛新能源這邊倒是挺踏實的。
並沒有因為僅次於特斯拉而出現驕傲自滿的心理。
一路過去,這邊的技術負責人介紹了很多。
主要還是固態電池這五年來一路研發的過程。
參與這個核心項目的頂尖工程師,包括物理學家,數學家,化學家等。
那都不計其數。
五年,僅僅隻是將成本三百多萬降低到百萬左右。
按陳平生的預估,隻有將這塊電池成本降到三十萬以內,才具備一定的市場潛力。
也就是說能做搭配固態電池的高端車了。
電池成本三十萬,賣價至少要定在六十萬以上。
這還遠遠無法將研發成本給賺回來。
賣價超六十萬的車,銷量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而去了國外,奔馳E300定價就在五萬美金。
成本高達六十萬成本的車那要跟奔馳S級競爭。
沒有點硬實力脫離了普通群眾的愛國消費,想要跟S級競爭那無疑還是非常困難的。
陳平生並不懷疑國內能賣好,畢竟享受了非常多的優惠政策。
國外這個成本的話絕對差了一點感覺。
不管是品牌力還是其它,這個成本都不具備跟奔馳S級同檔競爭的潛力。
隻能慢慢靠時間了。
參觀完這邊的電池項目之後,他又帶著團隊去廣州參觀圓夢基金扶持起來的幾個項目。
整體而言都還非常不錯。
日子悠悠,轉眼又到了三月中旬。
武漢那邊還沒結束,其它地方又在陸陸續續開始了。
騰影集團不少的線下門店都是開開關關,但凡哪個地方受影響,也不會有什麼消費者。
現在的人日子好了都生病,聽到這玩意個個都是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