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破腦袋都不明白,宣大總督李誌鴻腦子裡裝的是什麼。
很多城中就幾千部隊,不趕緊組織青壯固守城池,居然逼著將領出城決戰。
從長城防線到京師,中間那麼多要塞堅城,大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現在局勢糜爛,下詔勤王看似是最佳選擇,實際上卻是隱患重重。
且不說對江南戰場的影響,光各地援軍抵達的時間、陸續,都不儘相同。
分批次抵達的援軍,很有可能被敵人抓住機會,逐個擊破在戰場上。
本來大虞的處境就不好,再折損一些精銳出去,後麵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以朝廷目前的財力,未來精兵數量,隻會越來越少。
哪怕現在的精銳,也會因為錢糧供應不足,慢慢消磨戰鬥力。
“成國公,此言差矣!”
“我大虞乃天朝上國,豈能讓胡人來去自如。
北虜居然敢孤軍深入,那麼就要趁此機會,把召集天下兵馬把他們留下。
讓天下人知道,我大虞不是他們這些宵小可以窺視的!”
內閣大臣穀嘉熙當即反駁道。
勳貴集團,最近這些日子越來越不安分了。
趁著他們不留神的功夫,居然培養出了一批年輕將領。
倘若不趕緊壓製下去,讓這些人成長下去,逐漸掌握了大權,後麵就壓不住了。
偏偏現在局勢複雜,必須要依仗勳貴們賣命。
尤其是接下來的京師保衛戰,肯定是要交給勳貴負責。
涉及到江山社稷和自己的小命,再怎麼想爭權,也不敢在這種時候瞎搞。
勳貴主持京師保衛戰,戰後在朝中的影響力必然大增。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讓九邊將門參與進來,分薄勳貴一係的功勞。
本質上,玩的還是平衡策略。
至於留下北虜,那隻是一個政治口號。
真打起來,能夠斬殺萬兒八千敵軍,就算了不起的勝利。
並非大虞軍隊不能打,主要是朝廷的財政支撐不住。
朝廷撥款不及時,下麵的將領根本不敢血拚。
一旦麾下軍隊損失慘重,朝廷沒辦法給他們補足損失不說,甚至連撫恤金都要拖欠。
“穀大人說的不錯,我大虞泱泱大國,豈能受一群胡人的欺辱。
倘若不組織反擊,未來史書上,我等都是曆史的罪人!”
首輔萬俊輝跟著表明了立場。
看得出來,文官集團在壓製武將的問題上,現在已經達成了統一。
不過計劃,還是太過空洞。
口口聲聲說著反擊,到了具體行動上,一套靠譜的方案都沒有。
除了召喚援兵外,沒有有價值的建議。
從軍事上來看,還不如讓遼鎮深入敵後,玩兒換家戰術。
大家一起玩兒殺人比賽,把北虜年輕一代全部都給弄死,斷了他們的根基。
“嗯!
擬旨,讓天下兵馬速來京師勤王。
正在參與圍剿叛軍的部隊,不在征召範圍之中。”
遲疑了一下,永寧帝做出了決策。
並非成國公的提議不好,內心深處他也想派人把北虜年輕一代屠戮乾淨,可這會有損名聲。
符合帝國的利益,卻不等於大家能接受。
放任敵軍在境內肆虐不管,就為了斷絕北虜的根基,讀書人能把他罵死。
對自己的生前身後名,永寧帝一直都很看重。
換成先帝朝時期,北虜就不敢這麼玩。
倘若幾年前出現這一幕,九邊之兵在第一時間,就會殺入了大草原進行報複。
大虞人口眾多,死上幾百萬,也傷不了元氣。
可北虜不行,他們一共就那麼點兒人口。
年輕一代被屠戮一空,甭管他們現在多麼牛逼,都難逃滅族的命運。
……
廣州府。
一隊隊士兵,整齊的排列在校場上,等待著舞陽侯訓話。
原本約好的十月出兵,解南京之圍,硬是被拖到了十一月。
此刻的南京城已經搖搖欲墜,為了催促他們加快速度,江南南邊的信使是一波接著一波。
好在拖延時間,李牧是有經驗的。
光誓師出征的儀式,就折騰到了現在。
本來該直接登船,硬是把部隊從各地拉到了廣州府,搞誓師大會。
按照計劃,出兵要拖延到十二月份,現在才十一月中旬。
前兩天的借口是天氣不好,海麵上風浪大,不適合行船。
今晴空萬裡,天氣的借口不能用,所以該舞陽侯生病了。
“提督大人,京中傳來消息,北虜犯邊。
皇上下旨召集天下軍隊勤王,總督大人邀您過去議事。
……”
“抱歉,諸位。
皇上下旨勤王,那麼原來的軍事計劃,現在就隻能取消了。
傳令下去,誓師大會取消,全軍返回各自營地正常訓練。”
李牧故作無奈的說道。
現在可不是他不想救南京,而是皇帝下達了聖旨,他這個做臣子自然要執行。
事實上,北虜犯邊的消息,他就收到了消息。
隻是沒有想到,局勢會這麼嚴重,需要召集勤王之軍。
“提督大人,可南京……”
不等身後之人說完,李牧就揮手打斷道。
“竹溪先生慎言,陛下既然下達了聖旨,自然是全方麵考慮過的。
我等做臣子的,也要理解陛下的難處。
本將知道事情太大,一時半會兒你們接受不了,不如和我一起去總督府了解一下情況。”
妥妥的敷衍之語,偏偏幾人毫無辦法。
作為江南總督派出的代表,為了催促李牧出兵,最近這些日子這些人可是天天跟在他身後。
討厭的要死,偏偏這些家夥還是有名的大儒。
打又沒法打,罵又罵不過。
想要折騰一下他們,又怕把人給弄死了,搞得李牧都沒了脾氣。
不光他受到了騷擾,舞陽侯也沒有例外,生活同樣受到了影響。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皇帝下達了聖旨,讓他們進京勤王。
再拿南京進行道德綁架,現在就喪失了作用。
甭管南京多麼重要,地位都要比京師矮上一頭。
何況還有皇帝的聖旨,政治加成就更厲害了。
再充分的理由,也不能讓他抗旨不遵。
“哎!
多事之秋啊!”
胡子花白的竹溪先生,一臉絕望的感歎道。
北虜來的不是時候,本來他都說服了李牧,出兵增援南京。
萬萬沒想到,到了誓師大會的時候,還能出現這樣的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