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叢往桌子上拍了五百塊錢,要請在場的村民們喝酒。
這種鄉村小吃鋪,花五百塊錢全場埋單,足夠用了,還能有富餘。
先不說黃主任,看到一筆大生意送上門的喜悅勁兒,光是那些村民,各個臉上泛著亮光,美滋滋的五官全都聚在一塊兒,嘴就沒合上過。
這個民族能歌善舞,卻有個習俗。
那就是喜歡喝慢酒,要是誰家請客,能從中午一直喝到後半夜。
中間誰喝多了,可以離席,再有彆人加入進來。
喝高興了,當場邊跳邊唱,不把炕跳塌了,都不算完。
另外,也不習慣存錢,主打一個現掙現花,隻要自己活得滋潤就行。
相比較其他少數民族村屯,這個村很窮,所以光棍也多。
彆的村子,不少人投親靠友去國外打工。
掙錢了,不是滯留國外不回,就是在城裡買房安家,搬離村子。
可英山村不同,他們這些人的親屬,基本上就在對岸。
那裡比這還窮,再說,也不允許外國人去他們那裡打工。
還有一點,他們之所以很少出去掙錢,還有一個重點原因,那就是舍不得妻兒。
由於特殊原因,男人們擔心離開家了,妻子逃跑,雞飛蛋打一場空。
現在快秋收了,家裡僅有幾畝薄田,農活少。
閒來無事的時候,就聚在村裡的小吃鋪,賒點酒,吃著鹹菜侃大山。
吃什麼不重要,隻要有酒精麻醉,窮也快樂。
王叢突然提出請大家喝酒,不用自己花錢,誰心裡都樂開了花。
黃主任也不問王叢的動機是什麼,有錢賺,操那麼多閒心乾嘛。
小吃鋪做飯快,不到半個小時,大大小小做了一大桌子菜。
把小吃鋪的幾張桌子一拚,大家圍坐過來。
黃主任端起酒杯,這才想起來王叢為什麼請大家喝酒。
王叢當然不能說實話,隨便編了一個喜歡與大家交朋友的理由,提議第一杯酒就為這個乾杯。
王叢是南方人,對於北方,尤其這個民族了解不多。
好在他的酒量可以,一圈推杯換盞下來,王叢頭不暈、眼不花,一點醉意沒有。
可桌上有的人就不行了,一杯白酒下肚,就此打開話匣子。
王叢順著話題聊下去,主要打聽村裡小學校的情況。
他開車路過村小學,發覺校舍破舊,想必學習條件很差。
黃主任沒說什麼,其中有人卻插言,“村裡有個學校就不錯了,要不我們這些沒有身份的孩子上哪念書去。”
王叢感覺他話裡有話,便問原因。
黃主任見話題敏感,正想抬手阻攔,可那人已然喝得醉意朦朧,壓根刹不住車,索性說了實話。
他們村裡,有不少人娶了對岸女人,說是娶,實則就是搭夥過日子。
因為女人們都是從對岸偷著跑過來的,非正規渠道,所以生下來的孩子上不了戶口,成為黑戶。
可隨著孩子長大,要接受教育。
紛紛送到村小學讀書,但享受不到九年義務教育,學費需要家長負責。
其實,鄉裡也知道,原本出手乾預過。
可實際一調查,這種情況的孩子具有普遍性。
並且,還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如果追查下去,很多家庭妻離子散,容易引起公憤,不利於社會穩定。
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麼稀裡糊塗得了。
反正孩子們讀完小學,掌握一點文化,不耽誤種地就行。
要不然,彆的村子人口流失現象嚴重,就英山村流失的少。究其原因,這些人沒有身份證,根本出不了門。
掌握這一情況,王叢總算沒有白來,至少有了新發現。
酒過三巡,十來個人的酒桌上,先後走了三、四個人。
但卻不影響熱鬨程度。
大家吆五喝六,自然少不了有人喝得興起,當著大家夥的麵,又唱又跳。
正在這時,有人推門進來。
是一個五十幾歲的中年男子,直奔黃主任而來。
此刻的黃主任,也喝得滿臉通紅。
一看該男子,連忙擺手打招呼,“崔校長,你來得正好,快坐,我們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