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心情不錯,盛情款待王叢,就是向厲元朗拋出橄欖枝。
實際上,馮青能有今天,背後的最大推手,乃是原組織部長、現任省委副書記的鄭令文。
而鄭令文,正是郭啟安這條線上的左膀右臂。
論起來,說他是郭啟安的人,一點不為過。
其實,王錫民反映的情況,雖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馮青霸道,絕非信口雌黃。
原因有兩點。
一個是,王錫民是從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位置上,就任邊口市委書記的。
說實話,關於這個位置,還真不是馮青心甘情願爭取來的。
當時,原來書記突發疾病,倒在崗位上。
書記一職空懸,導致邊口市一度出現極不穩定情況。
道理很簡單,有希望競爭這一位置的人,各個摩拳擦掌,都鉚足勁想要嘗試一下。
你爭我奪,很容易出現不可預測的意外發生。
而這種意外,肯定是負麵的,會在乾群之中引發不好影響。
省委考慮到這些因素,認為此事不能拖泥帶水,必須快刀斬亂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儘快確定書記人選。
作為掌握全省乾部調配的組織部長,鄭令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馮青。
馮青是他的副手,無論能力還是資曆,絕對沒問題。
然而,馮青對於出任邊口書記,並不感冒。
因為邊口在全省地級市中,經濟發展等各項指標,處於中下遊。
彆看身為邊境城市,由於隔江相望的對麵國度,實在貧瘠。
並且在各種不可控的因素下,經常關閉邊境。
貿易來往時斷時續,不能保證數量,也對邊口市的外貿經濟,起不到任何波瀾。
所以說,想要在邊口做出成績,為日後有更大發展,顯然潛力不足。
可鄭令文主動找到他,隱晦的表示,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多少雙眼睛賊溜溜盯著,你馮青若是挑三揀四,非要等到心儀位置,估計就沒戲了。
換言之,再有這類空缺,鄭令文也不會向省委推薦他了。
得不到組織部長的垂青,等於封死晉升之路。
即便馮青心裡一百個不願意,還是違心同意。
和得罪鄭令文相比,自己那點小心思,根本不值一提。
有了鄭令文的推薦,加之省委急切心情,一切水到渠成。
不出三天,在省委常委會上,全票通過任命決定。
乾部公示期結束,馮青便踏上新的征程,正式執掌邊口市。
這件事發生在兩年以前,那時候的厲元朗還在體總,壓根不知情。
要說馮青和王錫民有矛盾,一點不摻假。
兩人理念不同,加上王錫民也是書記最有力的競爭者。
隻是在衝刺的最後一刻,輸在了先天優勢上麵,王錫民自然心有不甘。
表麵上配合,背地裡卻暗自較勁。
當涉及決策的時候,馮青所屬角度,難免與王錫民發生衝突。
一言不合,導致二人出現爭執。
當然了,最後妥協的往往是王錫民。
誰讓他是副書記,歸馮青領導呢。
不過,那會兒的馮青,該給王錫民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怎麼說,在邊口市,他不可能一言九鼎。
畢竟人剛來,還未站穩腳跟,有些時候,需要王錫民的大力配合。
因而,他和王錫民關係還算和諧,至少表麵上是這樣的。
兩年過去,隨著馮青建立起自己班底,在邊口市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
更在於,他的老領導,原組織部長鄭令文,一躍成為省委副書記、漢林市委書記,僅次於郭啟安和厲元朗,位居洛遷省第三位。
下一步,若是一切順利的話,就是省長的存在。
鄭令文升官,馮青的腰杆子也跟著直起來。
說話再不像以前那樣,對於下屬,其實在他眼裡,整個邊口市,包括他王錫民,都是他的部下。
於是乎,各種大會小會,馮青說話更加硬氣。
要是哪個人提出不同意見,馮青一點不客氣,不管當著多少人的麵,該訓斥的訓斥,該教育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