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逛完之後,幾人來到了位於倫敦郊區的長興實業工廠,這是一家生產拉杆箱、旋轉拖把、粘鉤、塑料袋、保鮮膜、收納盒等企業的綜合性工廠,基本上香港那邊有的這邊都有市場,也是為了考慮在歐洲這邊本土化市場部分產品。
“現在我們這工廠有多少工人?”楊文東問道。
魏澤濤回道:“一共1200人。”
楊文東又道:“那供應的商品,也隻是負責英國?”
“主要是英國,少部分會出口到挪威、瑞士這些非歐洲大陸的國家。”魏澤濤回答道:“歐洲大陸以後會由我們在法國以及德國的工廠生產;
但這些都是小部分,真正的大批量或許還是來自於亞洲,隻不過最近的運費貴了很多,反而顯得在歐洲生產有性價比了。”
“航運危機不會一直持續的,在歐洲這邊的工廠,有一點規模就行了,不可能全在歐洲市場。”楊文東搖搖頭說道。
未來亞洲才是製造業中心,一些特殊原因可能會導致有些時候在歐洲本土生產更劃算,但長期還是不可能的,且更重要的不僅僅是人工,而是產業鏈,未來的很多工業產業鏈就是在亞洲;
也隻有汽車、製藥、化工等特殊高利潤產業,才可能留在歐洲很長時間。
自己在這裡投資一部分,也是給當地政府帶來一些就業稅收,這樣能穩住市場,順便也能做一點產能位置多元化,偶爾也能補充一下不足的產能。
“我在歐洲的投資,會適可而止的。”魏澤濤回道。
楊文東接著問道:“我們在美國還沒工廠吧?”
“沒有,美國那邊的貨物基本上都是從灣灣進口的,他們有稅收優惠政策。”魏澤濤解釋道:“而且美國的工會很煩人,比歐洲這邊可能還要強勢一點。”
“工會的確是個問題。”楊文東點點頭道:“跟他們打交道是夠頭疼的。”
工會是應該存在的,因為他們也是社會發展的平衡器,不然資本與工人對抗,後者肯定不是對手;
但萬物需要平衡,無論是資本家還是工會,任何一方太過於強勢都會是災難,不利於社會與經濟,而西方國家的工會逐步強大,表麵上來看對工人友好,可實際上倒逼著很多企業把工廠遷去亞洲,最終工人們失業。
另外就是工會,已經逐步變成了一個盈利組織,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工人的合法權益,而是從公司身上拚命吸血,然後自己拿提成,工人獲得的好處隻是順便產物。
當然,很多資本家也不是好東西,互相牽製罷了。
魏澤濤笑道:“是的,這英國的工廠,雖然人少,可我都親自處理很多問題了,太費心費力了,後來請了幾個英國本土管理的,才好一點。”
“在歐洲的規模就先這樣,長興實業的產品,本身也是低端的,在歐美生產,其實也是反經濟的。”楊文東接著說道。
以後自己的飲料、食品、電器、電子產品等等,因為利潤高,或許還有可能在歐美生產,但普通塑料件,就純粹為了非經濟目的了。
魏澤濤點點頭:“好的,我明白。”
後麵兩天,楊文東在倫敦遊玩了幾個地方,但還是受不了有些汙染的空氣,於是乘坐飛機來到了美國洛杉磯。
“好久沒來了。”楊文東看著眼前曾經《青蜂俠》的宣傳片,不由的有了一些感慨。
如同原先曆史上一樣,李曉龍還是進入了好萊塢,並參演了幾部電影,這一點,並沒有受楊文東蝴蝶效應的影響,這也是正常,畢竟他這些年除了賣商品給美國,其他並沒有什麼投資。
林尤沺道:“李曉龍的電影我也看過,打鬥非常的精彩,現在全美很多人都知道他了。”
“也算是成功了,不過華人想在好萊塢混,可不容易。”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李曉龍如今在美國也算是小有成績了,很多電影公司也是樂意與他合作的,可問題就在於各種排擠、歧視會一直存在,甚至會刻意醜化他;
這也導致了李曉龍在原先曆史上的1970年返回香港。
對此,他也不準備乾涉,現在的李曉龍還是對好萊塢有信心的,香港那樣一個城市的市場,不可能讓他放棄好萊塢的,隻有等他自己明白了,那才是新的開始。
林尤沺問道:“楊生,您是準備找他代言我們公司的產品吧?”
早年楊文東非常關注李曉龍,就讓林尤沺好奇了,如今李曉龍出名了,也讓他猜到原因了。
楊文東搖搖頭說道:“不用,我們的產品暫時還沒涉及民用市場太多,少有的也跟他的形象不符合,沒必要。”
粘鉤、行李箱之類的,倒也勉強可以找李曉龍代言,但沒必要,其他電器類則還沒有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也不需要;
最合適的,其實還是紅牛,但這個還早呢,影子都還沒有。
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找李曉龍代言,被好萊塢認為李曉龍有代言價值,再重點培養他,那可就影響他的計劃了,他還是需要李曉龍回香港,然後在亞洲出名,再反攻好萊塢。
以自己的資本、李曉龍的能力,隻要他不死,未來絕對可以成為全球最頂級的巨星,這對於長興集團未來的全球商品戰略也會有著很大的幫助;反而簽約李曉龍能賺多少錢?其實不重要,再賺錢還能比的過香港中環的一棟大廈?
所以一切還是按計劃來就行了。
“好。”林尤沺又道:“摩爾先生與諾伊斯先生已經答應與您會麵,時間就在明天上午,斯坦福大學旁邊的一間咖啡店。”
“行,那明天我們一起去。”楊文東點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