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與港府地政署官員的交接,自然由專業法務人士負責。
楊文東與鄭誌傑從會場出來後,便被很多記者給圍住了,不過自己與會場的保安也很給力,輕鬆將一眾記者推開;
其他幾位地產商也是如此,包括英國財團的也差不多,甚至還有部分華人記者,專門跑過去以英語問凱瑟克家族,如何看待置地輸給了華資財團氣的約翰凱瑟克臉色更青了,隻是太多記者在場、還有部分港府官員在身後,他要保持風度,便一句話不說的離開了。
回到自己的車中之後,約翰凱瑟克憤怒的吼道:“fuck,那楊文東是瘋了嗎,居然把價格抬得那麼高,接近3個億買一塊地。”
身邊的助理見老板脾氣這麼不好,也有些害怕,可職責所在,便說道:“凱瑟克先生,楊文東看好香港地產也是公開的,他這幾年在香港的投資,就超過十億了。
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有了他這麼強大的資本,那香港地產市場必然還會大漲,我們置地在中環那麼多大廈,一旦房價漲了,輕鬆就能賺出一個康樂街地皮的。”
“現在也隻能這麼安慰自己了。”約翰凱瑟克搖搖頭說道:“我原本想拿下這塊地建一個香港地標大廈,襯托我們怡和的強大,可惜”
助理安慰道:“先生,這個世界上賺錢的方法太多了,沒必要死磕地產,比如集團去年的航運,利潤就接近地產了,看如今航運市場的情況,今年可能收益更高。”
“也對,航運這一塊的確是出乎我的意料,想不到蘇伊士運河居然一直封到現在,還沒有任何通行的趨勢。”約翰凱瑟克也點頭道:“隻是可惜,我們集團雖然有航運公司,但規模不大,比起太古會德豐差不少,甚至還比不過楊文東的長興航運。”
怡和集團早年涉及的行業太多了,投資的國家也很多,這也就導致了除了香港的地產,其他業務每一樣都不是很精通;
不像太古,人家就是固定了幾個核心產業:航空、飲料、航運、貿易,其他雖然也涉及,但都是小業務;甚至長興集團這個對手,在業務上也是有規劃的。
助理道:“我覺得集團應該投入更多在航運上,現在香港的航運企業,每一家都在大規模擴張,賺的可是盆滿缽滿,比地產還要賺得多。”
這幾年香港地產行業的確發展的好,可卻比不過航運,全球缺船已經幾年了,仍然沒有緩解問題,蘇伊士運河一停,讓全球對船的需求增加至少30%,怎麼可能在幾年之內滿足得了市場需求,那些造船公司忙的飛起來也不行。
約翰凱瑟克皺眉道:“可問題是想發展也很難,根本買不到船啊,造船廠的訂單早就滿了。”
助理道:“如果買二手的,還是有機會的。”
“行,那你去全球查查,或者放出消息,看看誰想買的,我們也考慮一下。”約翰凱瑟克點點頭說道。
這段時間的航運的確是太賺錢了,甚至都讓他曾經有過拿大廈換海輪的想法.
會場之外,楊文東與李嘉成、李兆基等華人聚在一起,吃了一個便飯,順便協商了下未來地產行業的發展情況。
市場看好的情況下,其實楊文東在經營這方麵還未必比的過這幾人,也沒有什麼建議,大家各自發展,楊文東這邊會適當提供信貸幫助,那就是一起發展了。
等到最後,現場隻剩下李兆基,他顯然是有事。
“怎麼了?”楊文東問道:“新鴻基有什麼困難?”
李兆基笑道:“那倒沒有,楊生應該知道,我們新鴻基準備上市了吧?”
“對,我知道。”楊文東點點頭。
原先曆史上的1972年,是香港華人地產行業最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很多華資地產公司上市融資,也因為在股災之前,從而獲得了很多資金,順利避開了股災與地產危機。
但如今曆史已經改變,楊文東的存在促進了香港地產的發展,這幾家被自己投資的地產公司發展的更為順利,因此,有幾家也準備提前上市了,新鴻基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這種曆史的改變,楊文東也不在乎,順其自然即可,畢竟隨著時間的拖延,自己在香港的影響越來越大,那香港的未來,除了那些曆史大事,其他方麵、特彆是跟商業有關的,必然會變化。
旁邊的李兆基道:‘楊生,待新鴻基上市之後,我準備套現一部分股票,然後就從新鴻基離職了。’
“哦,為何?”楊文東反問道:“你是想自己去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