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5年楊文東入股恒生銀行之後,後續對於恒生股票的收購並不是很多,因為不是上市公司那就隻能找恒生的股東,而早年恒生銀行的股東也不算很多,加上何善衡本身也是大股東,他們二人加起來就超過50%,再收購的話,也很難瞞住他;
所以在恒生銀行上市前楊文東一共有27.1%的恒生股票,上市的時候恒生銀行釋放出25%的股份,楊文東的持股比例也變成了20.3%,不過恒生銀行也因此獲得了一共1.8億港元的現金,成為了70年代最大的一家IPO,整個香港曆史上,也隻比1961年怡和集團上市的規模小一點。
第二天,全港的各路媒體都在討論著這件事,恒生銀行在上市的第二天也就被恒生指數吸納,成為了藍籌股之一,市值直接進入了全港前二十,且因為熱度很高,股價還在持續增長。
這一天中午之後,方先名來到了楊文東的辦公室,詢問道:“楊生,恒生銀行的股票,我們是需要現在收購一些,還是賣掉一些,或者就是保持不動?”
“何善衡最近在銀行市場有沒有什麼動作,意圖出售手中的地產業務?”楊文東問道。
方先名道:“市場上有這方麵的消息,恒生銀行在打包部分風險較高的地產業務,主要都是一些普通住宅,還有少量小型地產公司;
但規模並不是很大,一些位置還行的、儲戶抗風險能力強一點的沒有出售。”
“看來他是選擇一個居中決策了。”楊文東笑道。
方先名道:“楊生,其實何生的方法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恒生銀行的規模太大,大規模出售手中業務,對市場都可能會有很大衝擊,對於股票也是;
如果未來經濟危機沒有爆發,那他身為董事會主席,推動這件事,那也是要負責任的。”
“嗯,這麼分析也對,就算是我們也並沒有大規模套現。”楊文東點點頭道。
畢竟這件事也隻是自己的建議,又不承擔責任,何善衡自然需要謹慎;且即使100%確認未來會有經濟危機,銀行也不可能出售手中全部業務,先不說內部運營,光是這樣玩以後就真的得罪全部同行了。
方先名道:“是的,何善衡這個人在銀行領域縱橫幾十年,對於風險把控其實一直很好,65年那一次也是遭到了無妄之災,恒生那時候其實運營也是正常的、沒有風險,但什麼樣的銀行也經不住擠兌的。”
“行吧,他手中現在也有2億多現金了,這筆錢不動,那未來也應該沒什麼大問題。”楊文東最終下了決定,道:“恒生指數快要到1600了,我估計快到極限了;
股票方麵,不管是恒生,還是長江實業、和合實業、新鴻基這些,都適當拋售一些套現,不超過5個點,等股災爆發之後,再收回來,也就當小玩一把吧。”
身為全港知名人物,手中握的也是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持股比例還不低,所以是不適合大規模拋售的,第一是必然會被發現,第二要是引起恐慌,那股災原因的帽子可能被帶到自己頭上,第三就是現在就算全出售了,以後想再回收,難度也不小,哪怕後麵有股災;
所以適當拋售一些,高賣低買一次,賺一點就行了,這些股票的長期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我這就去安排。”方先名答應後,又問道:“那九龍倉的股票呢?”
楊文東搖搖頭道:“這個就先彆動了,等股市下跌的時候,我們再出手收購一部分,然後就可以攤牌了。”
通過多年的逐步收購,自己手中已經有了很多九龍倉股票,市麵上的流動股票可能已經不多了,估計也是因為股價最近兩年漲的太厲害,加上九龍倉自己多次擴股融資,才沒讓怡和集團發現異常;
但一些股評人或者專家還是發現了一點蛛絲馬跡,加上置地飲牛奶以及和黃收購港燈之事,長興金融公司也就借機暫停了收購,也成功讓所有人轉移了注意力,如今也沒人關注了。
這個時候自然也不需要再高價收購九龍倉的股票了。
“好的,楊生,那九龍倉這邊暫時不動。”方先名點點頭說道。
“嗯,這段時間,安排就這樣,等股市與地產市場發生變動後,我們再開個會協商一下。”楊文東點點頭,隨即又問道:“彙豐發來了一份邀請函,桑德士要退休了,你到時候跟我一起去參加宴會吧。”
方先名回道:“好,接班人是彙豐的總經理沈弼,這個人我們也算認識了。”
“嗯,這個沈弼的確很有能力。”楊文東道:“等宴會的時候,適度溝通一下,以後我們與彙豐還是會有不少合作的。”
雖然長興集團如今的主要事業會逐步向海外發展,但香港這邊的事業規模並非會縮小,隻不過正常而已,這個正常,是相對於長興集團的其他業務,放在香港仍然是規模巨大的;
雖說自己也與渣打、東亞甚至花旗駐香港的分行有合作,但畢竟彙豐身為香港準央行以及最大的銀行,雙方必然還是會有大量合作的;
當然,如今對於楊文東來說,彙豐的合作也不是必須的,但無論怎麼樣,關係好一點總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