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知道戴局長來香港,有何事找我?”楊文東直入主題的問道。
就在前幾天,他的助理接到華潤方麵的電話,說有一位內地來的官員要拜訪楊文東,他得知後也很奇怪,為何內地紡織工業部的官員要拜訪自己。
在紡織領域,他雖然與伯克希爾有合資工廠,但運營上基本上都是伯克希爾的人在負責,這種非集團核心業務,他一般也不會與合作商爭奪管理權,本身自己手下也沒有專業人士,沒必要什麼都自己掌控。
反而伯克希爾的人經驗豐富,將高端的紡織產品做出來後,對香港的紡織業幫助極大,在有廉價本土原材料後,香港的紡織業,也可以開始逐步進行轉型,這也是楊文東給香港高端產業發展的一個機會,畢竟,不可能隻有自己維持未來的高端產業,能夠多一些高端服裝品牌也是好的,哪怕未來香港這裡隻有設計,沒有生產。
不過無論怎麼樣,這也是內地第一次的正式官員來拜訪他,他自然也得慎重。
戴局長頓了頓,問道:“楊先生,你可知道內地如今準備的對外采購計劃?”
“聽說過,內地準備大規模從海外引進各種設備。”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在5060年代,內地的核心問題是安全,同時誰也不知道三戰會不會隨時爆發,加上60年代又與北極熊鬨翻了,國防安全方麵的壓力非常大,所以整個國家的資源全部投向了重工業;
隨著各方麵的逐步完善,基本安全有了把握之後,民生問題便成了重中之重,當時國內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不足,所以國家發展的核心成了改善民生,為此,連“曙光”號載人航天的計劃也取消了,因為實在是太耗錢了,“先管地球內,再搞地球外”成了一句經典名言。
而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好,便有了準備大規模采購各種基礎民生設備的打算,包括大型化肥廠、化纖廠、石油工廠、烷基苯工廠、發電廠、采煤設備、鋼鐵軋機設備、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汽輪機等等等設備,總計43億美元,後世簡稱四三采購。
這也足以看出,即使內地的經濟很窮,但綜合財力還是非常強的,彆說43億美元,就算4.3億美元,現在的楊文東想要拿出這麼多現金,也得花費很大的代價。
戴局長笑道:“楊生您知道就好,我這邊負責的就是尋找合適的化纖設備,聽說楊生與美國的伯克希爾關係不錯,那可否作為中間平台,替我們詢問一下相關設備生產線。”
“為何要我去問?”楊文東不解問道。
戴局長搖搖頭道:“因為我國的對外人員對海外情況很不了解,之前的詢問報價,我們基本上確認了,是被嚴重拉高報價了。”
“這也正常,很多西方的商人的確會這樣。”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香港為何能夠成為溝通東西雙方的橋梁?其實本質原因就是如果東西方直接接觸,首先就是文化方麵會有很大的衝突,第二就是西方資本家必然漫天要價。
之前內地找到郭賀年,也是有這方麵的原因,如今內地這邊找到自己,看來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了。
戴局長接著道:“是啊,我聽說香港的紡織工廠,投資成本都不是很高,但我們出去的價格,一對比,就明顯不對了。”
楊文東回道:“戴局長,這方麵可能有西方資本家漫天要價的原因,但貴方應該要求的是從最開始的石油衍生品,到直接生產出化纖甚至衣服產品,這種整條生產線,價格肯定也是貴很多的;
而且內地人口眾多,你們要的設備規模,估計要遠遠大於香港的設備,這也是不能對比的。”
在西方或者未來工業化之後的內地,投資建工廠,基本上都是隻做屬於自己產品的一道工藝,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等都是采取購買模式,這樣會方便很多;
但這種模式,在如今還沒有工業化的內地,是行不通的,想做一款產品,就隻能自己搞全產業鏈,不然各種東西靠進口,那成本高的嚇人,且以今天的運輸效率也很難做到及時;再一個,國家層麵還得考慮斷供的可能性,所以一切都需要自主。
甚至這些年來,長興集團在香港很多時候向前端擴張產業鏈,不是說想什麼錢都自己賺,而是都依賴進口,那絕對做不起來,香港又是一個城市,也不能指望其他資本,隻能自己動手,而如果是幾十年後的內地,他做工廠的話,那絕對學習雷布斯,自己搞個組裝甚至全部外包都行,隻要監控好質量即可,多簡單?
戴局長點點頭道:“我明白,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希望通過楊生這邊的關係,來購買一條合適的生產線,香港這邊有著亞洲最大的紡織業產能,對外尋求購買產線,也不算很異常。”
“貴方需要一條年產多少萬噸的化纖生產線?”楊文東又問道。
戴局長回道:“去年國內已經分彆引進了2條總計18.5萬噸的化纖生產線,分彆在遼陽與上滬,解決了北方與東麵的化纖缺失問題;
這一次引進的目標是68萬噸,準備放在西部城市,具體哪裡,恕我目前還不能告知。”
國內過去的一些事情,其實也不算秘密,畢竟引進生產線,也是需要海外廠家來內地調式的,以香港富豪的能力,想調查輕輕鬆鬆,本身也不是國家機密,所以告知也無所謂。
但未來的,還是不能隨意透露的。
“行,這件事我會詢問一下美國那邊。”楊文東想了想,突然道:“戴局長,貴方有沒有考慮過購買二手設備?”
“二手的?”戴局長愣了下,問:“為何要買二手的?”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