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人可以用,但是一定要對其進行壓製。
這個事情,李雲自己來做,反而不太合適。
身為主心骨,最好不要把過多的矛盾牽扯到自己頭上,倒不是說去做個不粘鍋,而是如果自己身上的矛頭太多,很有可能會導致整個集團重心不穩,最後生出問題。
理想狀態下,自然是內部各派互相製衡,在前期做到同而不和,中期做到鬥而不破。
至於後期…
那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後的事情了,李雲管不著,也問不到。
就目前來說,杜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政治夥伴,他願意拋卻自身的階級立場,從而站在李雲這一邊。
之所以如此,倒不全是因為忠誠度,也不是因為他背叛了自己的階級,而是一直跟在李雲身邊的杜謙,看的很清楚。
在李雲未來的新朝,高門世族這種東西,大概率是不會存在了。
新的科考模式,加上知識普及度,還有其他重重手段之下,願意老老實實接受的,會慢慢退化成為士族。
這樣,至少還能維係宗族,在將來成為書香門第之後,還有古老的祖先們可以吹噓。
而如果不願意和平的,李某人也不會手軟,未來一段時間之內,這些世族都會被他給清理乾淨。
在這種情況下,杜謙原有的階級,實際上自己已經不存在了。
京兆杜氏,現在已經分崩離析,他將來重建的杜家,也不會再是什麼世族,而是成為士族。
一字之差,天差地彆。
……
年關過去。
陸嬛先劉蘇幾個月懷孕,這會兒已經漸漸顯懷。
她這一次懷孕之後,彆的倒沒有什麼變化,就是陸家的人來看過她幾回,除了陸嬛的兄弟陸斌之外,還有她的叔叔陸禎。
對於陸家的安排,李雲現在還沒有主意,隻能先放一放,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陸家他是一定會用的。
因為他的“外戚”太少了,根本不夠用。
一個薛家上下,能幫上忙搭上手的,也就老丈人薛嵩,跟薛收薛放兩兄弟,再往下一輩,他最大的那個內侄薛圭,也至少要兩三年之後,才有可能出來做事情。
人數太少了。
創業初期,李雲是非常需要這麼一群不一定能力出眾,但沒有任何背叛理由的群體,放置在一些不怎麼需要能力,但是又相當重要的位置上。
也就是要鞏固自身的威權。
這個時候,因為江南東道的南邊,已經基本上掃清,隻需要駐紮幾個都尉營在南邊,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因此過了年關之後,李正也就沒有再回到南方去。
他在金陵,有一套自己的宅子,不過還是常常往李園跑,抱著大侄子李元逗樂。
到了二月份,天氣慢慢暖和了一些,李正便到了李園的書房裡,尋到了正在批閱文書的李雲。
這會兒,李雲的桌子上,堆了厚厚的一堆文書,其中一多半是關於新城以及今年金陵文會的事情。
李正自己找了把凳子坐了下來,然後看著李雲,有些出神,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說道:“二哥似乎是…換了個人。”
李雲手中的筆停了下來,抬頭看了看他,沉默了片刻之後,笑著說道:“怎麼這麼說?”
“以前的二哥,認字都不多。”
李正默默說道:“現在的二哥,像是常年辦公事的衙門老爺了。”
“人總是要有變化的。”
李雲徹底放下了毛筆,看了看他,問道:“有什麼事?”
李正撓了撓頭,將自己心裡亂七八糟的念頭拋在腦後,對著李雲笑了笑:“二哥,我家婆娘,也懷了身子了。”
“好事。”
李雲笑著說道:“好事情,過兩天在你家擺一桌,我們弟兄們去喝一頓酒。”
李正擺了擺手道:“還是等孩兒降生之後再說,對了二哥。”
他看著李雲說道:“這兩天,三叔來找我了,說了說北征的事情,他…他不反對二哥親自領兵北上,但是反對我去。”
李正輕聲道:“三叔說,江東這裡,我們的人留的太少了,他想讓我,跟鄧陽換一換,讓我來領金陵軍。”
李雲啞然失笑。
“咱們都下蒼山多長時間了?怎麼還是寨子裡那些想法?”
李雲站了起來,給他倒了杯茶水,開口笑道:“這江東的錢糧,現在是杜和執掌,但是他幾乎每天,都要往我這裡送文書,我去了北邊也是一樣,最多隔三天,他就要通過九司給我送文書。”
“江北駐軍的後勤,有我那老丈人還有大舅哥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