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籌錢煉鐵_我父劉玄德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曆史軍事 > 我父劉玄德 > 第176章 籌錢煉鐵

第176章 籌錢煉鐵(1 / 2)

平心而論,原時空江東帶投黨大哥張昭、張紘都是能力極強的士人,張紘乃是孫氏江東的奠基人,曆史性的提出了江東的戰略格局,也正是因為有張紘的存在,孫策對魯肅態度非常有意思。

他一邊對魯肅的投奔感到非常高興,誇讚魯肅乃是英俊之才,但同時卻沒對魯肅委以重任,隻是隨意安排了個閒職,讓魯肅很是困頓。

雖然具體原因是什麼,正史上也沒寫,但肯定不是為弟儲才,畢竟孫策當時才二十出頭,他也不知道自己會死那麼早。

劉封覺得,很可能是因為魯肅的戰略與張紘完全相反的緣故,使得孫策沒法重用魯肅。

張紘主張先投丹陽,聚兵吳會,進取揚州,然後逆流而上,並吞荊襄,全取長江之險。然後以荊、揚為根基,退可為父報仇,割據一方,進可匡扶漢室,成就齊桓、晉文之霸業。

張紘的態度是和張昭一致的,他們是堅定的扶漢派,認為漢室雖然傾頹,卻可匡扶。

可魯肅是什麼樣的態度?

漢室不可再興,將軍當早圖王霸之業。

而且魯肅的戰略方向一直是北上淮泗,進取徐、豫兩州,逐鹿中原。

這不論是戰略走向,還是三觀,都與張紘截然相反,這讓孫策如何重用他。

事實上,東吳最後也還是在張紘和魯肅的戰略走向中來回搖擺,一會攻打荊州,一會攻打合肥。

最後白衣渡江拿下荊州,也是因為劉備的荊州集團內訌給了機會。

這時候張紘都已經去世了,可想他的戰略規劃給東吳的影響之深厚。

而張昭與張紘比起來,能力更強,堪稱王佐之才。

不但文武雙全,上馬能領軍,下馬可安民,更厲害的是,他還能調和不同派係之間的矛盾,做到讓諸派係通力合作。

孫權稱帝之後,手下所有派係竟一致公推張昭為宰相,這可把孫權給嚇到了,於是堅決不允,最後選了江東四大士族之顧雍為相。

就憑這一點,整個三國能做到的不過三個人,另外兩人分彆是潁川魁首荀文若,蜀漢相父諸葛亮。

魏蜀吳各得一人,得建國祚,確實當得起王佐之才四個字。

可偏偏有意思的是,不論張紘,還是張昭,都非常討厭魯肅,與之不和。張昭甚至還曾經多次當眾批評魯肅,恐怕也跟魯肅對漢室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畢竟魯肅、張紘都是廣陵人,張昭是彭城人,魯肅和張紘乃是同郡,和張昭是同州,這應該是鄉黨一般鐵打的關係,而且還一起效力江東,本應該互相幫扶才對。

可張昭甚至直接說出“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不少人覺得張昭這是在打擊周瑜,可問題是,孫權其實並不相信周瑜,何須張昭挑撥打擊。

而徐州二張的這種態度,其實也代表了上層士族的態度,他們對漢室還是有感情的,希望能夠複興東漢,匡扶漢室。

不過劉封覺得問題不大,畢竟張紘、張昭是忠心於漢室,而自己和老爹也姓劉啊。

複興漢室的不一定是劉協,也可以是劉備啊。

隻是有趣的是,魯肅今日如此力薦二張,來日未必能得二張喜歡,也不知魯肅會不會後悔今日之言。

“子敬先生所言甚是。”

劉封沒有辭讓,而是正色保證道:“先生且寬心,封必力勸家父改弦易轍,再次征辟二張先生。”

得到劉封的保證,魯肅很是高興。

隨後,魯肅又說道:“少主,如今世道混亂,兵火連天,袁紹、曹操、袁術、公孫瓚等人無不互相攻伐,隻為爭權奪利。主上仁厚慈善,注重民生,肅以為可繼續收攏流民,大力屯田。如此一來,彼等互相征伐,百姓流離失所,無處容身,戶口日益減少,其產出也日漸其匱。而我收攏流民,使其安居,編戶齊民,征收稅賦。”

“三五年後,彼等必定日益殘破衰敗,而我徐州必當足兵足食,到時主公吊民伐罪,提甲兵十萬西出,當能橫掃天下。上可再造炎漢,下可安撫黎民。”

劉封敏銳的注意到了魯肅的用詞,露出欣喜之色,起身拜道:“多謝先生所教,封銘感五內,不敢或忘。”

魯肅離席回拜:“少主如此禮遇,肅安敢不以死效乎。”

兩人重回席位後,劉封開始進入正題:“子敬先生,我得一秘法,可增鐵營之出,隻是初期投入巨大,想詢問先生可有參營之意。”

魯肅先小吃了一驚,增產鐵營難度可不小。

一要增加鐵礦石的產量,沒有原料,工匠再多也不過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一點是重中之重。

現在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挖礦工人,以及給與更多的鐵製工具。

當然,找到品質更好,更為容易開采的露天礦藏也是個辦法,隻是這種辦法就是可遇不可求了。

其次就是增加高爐,能夠及時的將鐵礦石熔煉成合格的鐵錠。

最後再是打鐵工匠,這一步也相當重要,如果打鐵工匠不夠多,技術不夠好,鐵錠再多也來不及被打造成武器,盔甲和工具。

其實這三個環節,最優的解答劉封都有。

後麵兩個問題不大,一個就是推廣灌鋼法即可。

東漢時候,已經發明了炒鋼法、百煉法和水排,技術水平已經相當不錯,完全具備進階灌鋼法的基礎,而且劉封還記得明代的活塞式鼓風機的簡單構造方法,可以請工匠進行複原,可大大降低人力消耗,提升效率。

至於打造工匠,一方麵會增加工匠的人數,另外一方麵可以從原始流水線上下功夫。東漢末年主流的鐵甲是紮甲,由許多甲片構成,其實是很適合嘗試流水線製作法的。

唯一最難的點,就在第一點,也就是增加鐵礦石產量上。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隻是劉封很是猶豫。

要知道在古代,開礦最難的地方在於開。

明知道地下有礦石,可你很難越過岩石層進行開采。

東漢時代的人們,隻能使用放火燒山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利用熱脹冷縮的物理原理使得山石崩裂,進而開采礦石。

人類鋼鐵產量大爆發,還是在1700年以後,從那開始,火藥被引入了開礦行動中。

劉封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黑火藥這個大殺器給拿出來,思考再三,他覺得還是把這個留在後麵。

因為黑火藥實在是毫無技術門檻,非常容易泄露。

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多雇傭些流民來增加礦石產量。

“我想在下邳建一座鐵官營,建在此處,沛國、魯國、彭城、廣陵乃至於朐縣的鐵礦、煤炭都可走水路送到下邳,交通十分便利,而且下邳本身就有大量的鐵礦,所處的位置也在徐州腹地,非常安全。”

“目前想要建兩座高爐,再建四座焦爐,用以煉焦炭。”

劉備算過,朐縣的鐵礦資源不算豐富,就足夠一座高爐滿負荷運轉了。

而下邳的鐵官營,最少要承擔起下邳本地、魯國以及彭城三地的鐵礦石,還能接受沛國鐵礦石的富裕量。下邳,彭城以及沛國,都以生產鐵礦石而著名,產量遠勝朐縣。

如此一來,就具有起兩座高爐的基礎了。

至於最後是不是建幾座高爐,劉封現在還沒拿定主意。

因為有了土法煉焦和活塞式鼓風機的技術在手,解決了燃料和鼓風問題後,理論上是可以建設更高更大的高爐,這樣煉鐵的效率更高,也更節約材料。

糜家在朐縣的那座高爐可日產五百斤鐵,後世發現的東漢最大的高爐位於宛城,日產生鐵兩千斤。

因此,劉封打算做兩手準備,如果工匠們覺得有土法煉焦和活塞式鼓風機,尤其還是水力驅動的這些技術輔助,能夠建立更大更高的高爐,那就直接起更大更高的高爐。

如果工匠們覺得沒把握,那劉封打算就先建一座日產兩千斤的高爐試試水,如果沒有問題,那第二座再嘗試提升產量。

具體提升多少,到時候再聽大匠師們的意見。

“以目前的準備來看,第一期就需要籌錢三千萬錢,一萬石糧食。我欲尋子敬先生、子仲先生,陳太守聚資,”



最新小说: 仙俠:從箭術橫推神魔世界! 蘭香緣 捕魚大亨:從北海道漁村開始 我在前世打造神話命格 滿朝奸細,開局覺醒帝王之眼 吃蘑菇後,我成了絕世古仙醫 龍族:最終冠位指定 惡雌腰軟會撩人,深陷雄競修羅場 喋血的藏寶圖 修仙老祖嬌又軟,四位大佬瘋狂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