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最終議定,袁紹進位大司馬,封鄴侯,位高三公,加開府,賜賜弓矢、節杖,加斧鉞並虎賁百人,冀州牧,都青、冀、幽、並四州。
曹操進位大將軍,錄尚書事,總覽朝政,都兗、司隸兩州。
劉備進位驃騎大將軍(三公將軍自帶開府權限,不需額外加恩),位比三公,轉封譙侯,錄尚書事,賜弓矢、節杖,加斧鉞並虎賁八十人,都豫、徐、揚三州。
罷豫州刺史郭貢,令其進京,出任三公之一的司空。
楊奉進位車騎將軍,位比三公,賜假節鉞,錄尚書事,參知朝政。
張楊進位衛將軍,位比三公,自開府,錄尚書事,參知朝政,封晉陽侯。
如此一來,楊奉能夠留在洛都,而張楊不但能身居朝廷高位,參與政務,還避免了日後死於楊醜之手,相信也算是對得起他這一次的配合之功了。
在原來的曆史中,三公中的太尉將會指給袁紹,司空由曹操擔任,總掌百官朝政,而司徒趙溫則是個長壽的,一直坐到征辟曹丕為止,也算是為漢獻帝做了自己人生最後的一次努力。
不過眼下看來,除了張喜要如同曆史上那般去職,讓位與郭貢外,其他兩人應該還能坐上一陣。
以楊彪的個性,應該會和曹操好好鬥上一鬥。
而沒有了董昭這個小內奸,僅靠丁衝一人,怕是孤掌難鳴,局勢可能比原曆史中還要艱難。
不少人以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後,立刻就順利的壓服百官,掌控朝政了。
事實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剛掌握朝政時,曹操甚至還被漢獻帝來了一次下馬威,以禁衛劍戟臨頭,出來之後還摸著脖子跟左右道,我頭尚在否。
不過曹操也就上了這一次當,第二次再來,那可就是甲兵開道,左呼右擁了。
因此,漢獻帝的這次下馬威,其實是相當不成功的,而且還壞了規矩。
曹操本來是老老實實的按規矩上朝,你偏要去恐嚇彆人,不但增加不了你的威勢,反而讓曹操找到了破壞規矩的口實。
就算是想要擴大君權,那也不是這麼搞的。
其餘各家封賞,可各自表奏,朝廷自無不準之理。
商量完後,雙方都對這個劃分頗為滿意。
曹操本來想罷免公孫瓚的前將軍,但為劉封所勸阻。
公孫瓚原本就已經是弱勢,如若再被朝廷罷免重號將軍,隻恐他麾下人心更為散亂,無端加快了袁紹平定北方的速度。
曹操聞言,大感讚同,於是收回了前言,還對劉封很是誇讚。
不過曹操說的這些話,劉封一個字都不信。
因為曆史上曹操也沒罷免過公孫瓚,這會兒突然提起來了,不過是想要坑害劉備的名望罷了。
不論如何,公孫瓚都和劉備親緣深厚,劉備此時入主勤王,轉手朝廷裡就傳出了罷免了公孫瓚的旨意,劉備難道還能去和天下每一個人解釋這是曹操乾的,跟我沒關係?
這寡婦曹壞的很,滿肚子壞水。
郭貢、張楊、楊奉等人在這次天子東歸的行動中出力不少,雖然結果上來看,也都俱是功成名就,可歸根到底還是最終成為了交易桌的砝碼。
這本質上,還是這幾個人太弱小了。
曾經的劉備,也是這般弱小,無足輕重。
幸好現在劉封來了,他也成功的改變了這一切,不但為劉備守住了徐州,更大力拓展四方。
尤其是請動劉備移鎮豫州,是為精心構思的一記妙招。
如今整個徐州已經為劉備所收攬,不論士民,俱是傾心。
這種情況下,劉備已經無須繼續親自坐鎮徐州了,況且徐州的地理環境也確實有些偏,距離中原腹地還是有不少的距離,最重要的是離開洛陽神京太遠了,不利於對京中情況的及時反應。
如此之下,安排關羽坐鎮徐州,就很合適了。
至於張飛張三叔,則或為豫州刺史,或直入劉備將軍府中,依舊跟在劉備身邊,再加上名爵獎賞,當不使張飛有受冷落之患。
劉封在和曹操瓜分蛋糕,爭權奪利的時候,徐州軍大營外也來了一群部曲。這群人步騎合計有千餘人之多,人人挽弓提槍,其中有馬匹者竟似有十之五六。
這支隊伍雖遠道而來,風塵仆仆,但登時就引起了徐州軍的警惕。
不多時,營中奔出一隊甲士,前盾後弩,憑營結陣,詢問對方來意。
為首之人,乃是一魁梧健兒與布衣士子,命令眾人呆在營外之後,兩個人來到營門外求見賈習和賈逵。
賈習此時正在軍中,聞言驚訝出營,發現來人竟然是自賈習族孫賈斌和女婿柳孚。
賈習驚訝的上前詢問,得知原來這些人竟然是來投奔自己和賈逵的。
河東已經連續三年大旱,而且還有白波賊、黃巾軍侵擾地方,彆說是普通老百姓了,就是地主家也真沒餘糧了。
在東漢時,河東柳、聞喜裴可都不是什麼豪門貴姓,彆說和汝南袁、弘農楊相比了,就是第二檔的荀、陳、鐘、韓都遠不是他們能碰瓷的。
因此,在聽說了賈習祖孫倆為徐州劉使君所征辟,現在還跟著關東勤王軍回到了河東,迎奉天子東歸。
整個襄陵縣都炸開了鍋,賈氏和柳氏兩個宗族在襄陵本地也算是個大族,商量之後,決定讓賈斌和柳孚帶隊,帶著族裡都快吃不上飯的青壯來投奔賈習祖孫。
結果消息傳出去,就連周圍幾個縣的親朋友好友都來投奔,人數就這麼滾雪球的變大了起來,而且幾乎都是精壯,其中不少人還有馬。
“大父,今年又是大旱,夏收眼看是不成了,族裡真快撐不下去了,聽說您回來了,族裡的大父們一商量,覺得隻能來投奔您了,就讓我帶著他們來了。”
賈斌,字文佑,是這一支賈家宗族的嫡脈,從小弓馬嫻熟,小有勇力。
一旁的柳孚跟著行禮道:“嶽祖,我族中景況,與文佑兄相似,懇請嶽祖能收容一二。”
賈習有些頭大,他倒不是不肯幫忙,而是這幫人來的太多了啊。
哪有一口氣投奔上千人的。
不過賈習畢竟不是一般人,很快就鎮定了下來,然後詳細詢問賈斌和柳孚之後,才弄清楚了事情的全部。
這一千多人中,賈家其實隻占了一百餘人,柳家也差不多,剩下的人裡,有兩百多人是襄陵縣的鄉黨,雖然不姓賈、柳,但也是彼此聯姻多年的豪強宗族。
這麼多年,大家都是這麼一邊內鬥,一邊扶持過來的。
眼看著賈家有了出路,其他宗族跟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最後那六七百人,是襄陵周圍的河東鄉黨,以及南下路中加入的青壯遊俠。
這些人一來是困苦於糧草吃食,二來也是仰慕關東勤王軍的威勢,故而想要跟著賈、柳等人一起投軍。
弄清楚了所有情況後,賈習不敢怠慢,先將這些人暫且安頓在營外,卻對賈斌和柳孚請求調撥一批糧草的請求置之不理。
軍中糧草,皆為有數之物,賈習雖有權限,卻如何能因私廢公?
劉封年紀不大,可眼睛裡卻揉不得沙子。
這事情要是真追究起來,賈習這顆皓首可真不一定能保得住。
不過賈習雖然沒給他們調撥糧食,卻把自己和賈逵所得的獎賞,以及隨身的財物儘數取出,交給賈斌,讓他去周圍鄉野購買吃食。
等到劉封接到消息,從安邑城中出來,看見多出了一個營地時也嚇了一大跳。
這一千多人,三百多匹戰馬,所建立起來的營地可不小,足可以比擬兩三千步卒的營地了。
劉封倒是沒急於回營地,而是勒馬瞭望。
隻見這營地雖然草建,但布置的卻有板有眼,甚至還立起來了三個營門,留出百餘米的大道,專供騎兵組織反衝鋒的。
隻此這一點,營地的建設者就至少是一個及格線以上的騎兵指揮官。
劉封不禁咋舌,天下之大,英豪何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