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太史、張遼,忠肝義膽。
如甘寧、賈逵,意氣奮發。
如徐晃、關平,兢兢業業。
如董昭、賈習,閒庭自若。
諸葛亮站在一旁,嘴含淺笑,溫潤如玉,雅致高潔。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劉封的身上,讓他仿佛掌握了某種力量,能夠攪動風雲,問鼎天下。
“我徐州的事業,並非是靠什麼大將軍才得以興盛蓬勃,他縱不滿,又與我何乾?”
劉封大聲嘯道:“我徐州的事業,乃是諸君秉軸持鈞,撥煩去冗,治理百姓地方與案牘之間。是諸君枕戈寢甲,浴血沙場,斥退敵軍庇佑百姓安定一方。諸君,汝等才是我徐州真正的根基,大將軍何及汝等之重!”
劉封一番心聲,感染了在場所有人。
眾多士人眾將紛紛起身,朝著劉封大禮參拜,異口同聲,願為劉封父子和徐州效死。
劉封大笑著將帳中諸人儘皆扶起,好言安撫。
當夜,劉封犒賞三軍,設宴宴請群臣。
隨後大軍繼續休整,轉運物資,同時也將鞏縣的近兩萬俘獲往南轉運,金銀財貨和糧食則暫留於鞏縣,用於南下潁川作戰所需。
隨著時間推移,南下的水路偵騎紛紛回報消息。
雖然潁川的水係和黃河以及豫、兗水係並不溝通,使得劉封無法調撥水軍參與潁川作戰。但在潁川水係裡小規模的籌集船隻,以作為水路偵查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諸葛亮兄弟將彙總整理好之後的情報放到了劉封的案頭。
根據水路偵騎的報告,潁川郡內確實有十餘萬黃巾軍餘部,大致分為四部。
其中最大的一部足有八萬人,幾乎占了潁川黃巾總數的一半,剩下的三部則分彆為四萬,兩萬和一萬。
其中人數最多的黃巾主要盤踞在潁陰城中,潁川郡內五大河之一的潩水從他城旁流過,同時也是潁川郡內極其重要的交通要隘,是潁川郡內連通東西南北的交彙點。
黃巾賊盤踞在這裡,可以隨時向任何方向突圍逃跑。
其次,第二大四萬人的這股黃巾軍,則盤踞在潁陰西北方的陽翟城中,這裡雖然不如潁陰那般交通發達,但也算得上交通便利,還是曆來潁川郡中的郡治所在。
此處依傍著潁水,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非常優渥的屯田之所。
如果不是太過靠近河南和兗州,也不至於讓潁川郡內第二大的黃巾賊來占據了。
剩下的兩股黃巾軍,一萬的盤踞在陽翟西南部,潁陰西邊的潁陽,兩萬人的則盤踞在潁陰東南部的許縣。
除了這些大的以外,還有萬餘小規模的黃巾,以千餘人或數千人的規模,盤踞在潁川內,不足以成為威脅。
黃巾軍餘部其實也很狡猾,他們盤踞的地方都是交通要道上,便於靈活轉移,同時又居於潁川中部,不論你從哪裡來攻,他們都能從另外一邊跑掉。
可黃巾軍做夢都想不到,會有人動員起數萬大軍,要將他們聚攏圍殲。
劉封之所以這麼賣力,挖曹操的牆角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曆史上的曹操在這一戰裡收獲極其豐厚,原本光靠著兗州都維持不住軍隊了,可拿下了潁川、梁國之後,不但軍隊的夥食問題解決了,甚至還有餘裕大規模屯田了。
可見這幾股黃巾軍光是存糧就肯定少不到哪裡去。
再聯想到萇奴的家底,劉封心裡忍不住癢癢了起來。
劉封這邊緊鑼密鼓的計劃著,坐鎮梁國的劉備也接二連三的收到了喜訊。
第一個喜訊,自然是徐州勤王軍在河東成功的迎奉到了天子,白波軍最後沒有選擇火並吃獨食,而是退讓了一步,和關東勤王軍分享了天子。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無疑是大大的好消息。
劉備雖然對徐州軍信心十足,可在這冬日裡圍攻城池,即便打贏了,傷亡也肯定不在少數。
白波軍軍紀是差,但戰力並不弱小。
關東聯軍固然穩操勝券,可也麵臨了傷亡和天子安全等多種問題。
所以,能不打,自然是再好不過的。
第二個喜訊,是天子成功東歸,回到了洛陽,同時犒賞三軍,獎勵有功。
天子拜劉備為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本就是三公將軍,自帶開府,儀同三公),都督徐、豫、揚三州。
這等於是以天子詔令的形式,將徐、豫、揚三州的掌控權力交給了劉備。
從劉備履任驃騎大將軍這一刻起,揚州牧劉繇都成了他的下屬,甚至劉備都有權撤換對方,隻需要事後上表朝廷就行了。
劉備登時大喜過望,他當真是沒想到天子和朝廷的封賞會如此之重。
他之前和劉封幾次商量,都覺得隻需要讓朝廷認可他對徐州的掌控,以及加強對豫州和揚州部分郡縣的法理,就是巨大的勝利了。
就如同簡雍、劉琰兩人對九江郡和廬江郡的法理,雖然眼下屁用沒有,可一旦真對九江和廬江動兵,這就是瓦解對方陣營,拉攏對方力量為己用的神器。
實際上劉備已經開始著手對九江、廬江的地方士族、豪強的接觸了。
有了這個名分,拉拉關係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嗎?
不過高興之後,劉備也大感人才不足。
以目前來看,劉備一方至少需要三套班子,朝廷一套班子,劉備和劉封兩個將軍幕府也各自需要一套班子。
原本還覺得徐州人才濟濟,眾賢雲集。
現在一下子要搞三套班子了,這人才顯然又緊張了起來。
和魯肅等左右商量了之後,劉備決定暫時不做動作,等待徐州勤王軍的歸來。
劉封的書信隨著天使而來,除了關心劉備和張飛的身體外,就是述說即將歸來的喜悅。
可沒想到,兩日後又來了一封書信,居然請劉備派出新銳兵馬前往汝南,從南往北,進入潁川,奪取郾城和臨潁。
尤其是後者臨潁,是重中之重,如果兵力不足,可以放過郾城不取,但一定要拿下臨潁。
臨潁不過距離潁陰數十裡,卻卡住了後者南下進入汝南的咽喉。
不破臨潁,潁陰之敵隻能被困在潁水和潩水之間的平原上,無依無靠,進退維穀。
劉備看完之後,立刻急招魯肅、黃就前來商議。
自進駐梁國之後,劉備就將魯肅招來了睢陽,以備問策。
好在彭城離睢陽也不遠,交通又十分便利,再加上冬日事務較少,魯肅也早已經安排妥帖,故此能抽身出來,來到劉備身邊。
至於黃就,乃是梁國名士,被郭貢征辟為彆駕。
但僅僅隻是一個冬日,此人就為劉備的魅力所傾倒,雖然不曾背離郭貢,但對劉備也已十分親近。
這也難怪黃就會有如此反應了。
拿郭貢來和劉備相比,簡直就是寒鴉之比鸞鳳,哪怕是禮賢下士,郭貢都完全不如劉備親切真誠。
畢竟郭貢自己就是大名士,名門出身,身份顯赫,又如何能做得到,做的好禮賢下士中的這個“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