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七千人說實話,其中半數以上是能戰的精銳,另外一半也不算多差,至少也是合格的兵員。
隻是這幫子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軍紀極差,且都是兵油子。
正是因為這個缺陷,再加上楊奉和韓暹頗有些唯利是圖的性格,使得劉封很是猶豫。
對於劉封來說,楊奉和韓暹此刻與雞肋很是相似,他們中的精華部分——徐晃所部,已經被劉封給吃掉了,剩下的這些讓劉封很難取舍。
因此,他想要聽聽身邊人的建議。
“主公,亮曾聽聞孫子有雲:故知軍之紀,勝負在正。故令之以文,文之以武,是謂必取。”
諸葛亮開口勸諫道:“此眾勇於私鬥,怯於國戰,得之必有所失,失之卻無可惜。”
劉封緩緩點頭,諸葛亮所言,正是他最為擔心的地方。
這些兵油子打仗不行,窩裡鬥卻是一把好手。
一旦讓這些人進入自家軍中體係,恐怕還會帶壞其他士卒。
之前劉封想要遴選全軍精銳,編為獨立一、兩個營頭,其實本質和眼下的顧慮是一樣的。
當一個勇士和十個兵油子呆在一起時,勇士要麼就會被無異議的消耗掉,要麼就會被兵油子給腐蝕,變成了新的兵油子。
可當一個勇士和其他十個勇士呆在一起時,在進攻時哪怕你竭儘全力的衝鋒,隻要你不是跑的最快的那一個,結果都會被其他勇士嘲諷。
如此一來,勇者愈勇,強者愈強,這才是精銳王牌的風範。
董昭隨後也開口道:“主公,楊奉、韓暹久在雒中,這半年來他們和大將軍之間關係也頗為微妙,尤其是韓暹,更是火熱非常。此時若要帶他們南下,恐怕未必能得他們支持。”
董昭說的有些隱晦,但大致意思劉封還是聽明白了。
無非就是曹操這一年來,一直有下力氣拉攏楊奉和韓暹。
之前雙方關係惡劣,沒起什麼效果,可是這半年來,楊奉和韓暹的態度就軟化了,尤其是韓暹,很可能已經和曹操勾搭上了。
如果劉封想要將他們拉回來,恐怕需要付出許多的代價,而這些代價,在董昭的眼裡看來是極其不值得的。
隨著諸葛亮和董昭的諫言之後,龐統也開口勸說劉封兵貴精不貴多。
劉封本來就已經很是猶豫了,聽了他們的建言,當即決定放棄楊奉、韓暹。
次日下午,劉封來到了鞏縣。
楊奉、韓暹二人出城五裡相迎,雙方氣氛十分和諧。
雖然劉封已經放棄了這二人,但表麵功夫還是得做,而楊奉、韓暹恐怕也是如此考慮的。
“年許不見,征南風采更勝啊。”
楊奉的笑容不如韓暹的熱烈,但卻真摯的多。
劉封至今仍然每年給楊奉輸送糧食三萬石,雪鹽二十石,霜糖一百斤,以及其他財帛物資若乾。
一來算是徐晃以及徐晃所部的賣身錢,二來也是拉攏楊奉,給自己在雒中保持一定的影響力,至於三來,也是為了讓楊奉繼續幫他收攏三河騎士,招募勇士,采購戰馬。
楊奉這人雖然貪圖利益,但比韓暹要更有一些底線。
拿了劉封的好處,到目前為止可還沒有背叛劉封。
隻是在曹操的有心逢迎下,他和曹操之間的關係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像之前那樣勢如水火了。
“楊將軍也是風采依舊。”
劉封客氣了一句,隨後被楊奉、韓暹迎入城中。
如今鞏縣的情況可和之前截然不同了,城外大片大片的田地都被耕作了起來,而鞏縣的城牆也已經得到了修繕。
城中的縣府大院也得到了擴充,可見這一年多,楊奉和韓暹在鞏縣也沒閒著。隻是他們的精力全都集中在了豪宅美邸,貪圖享樂上。
當晚,楊奉、韓暹在鞏縣城中設宴款待劉封。
看到楊奉、韓暹奢靡的生活,劉封不禁暗暗咋舌,這才不過一年時間,楊奉、韓暹居然連舞女團都養起來了。
驚訝歸驚訝,劉封也知道楊奉和韓暹是在討好自己,肯定是把心頭好都拿出來招待他了。
“征南,可有入得眼的?”
楊奉醉態可掬的問道:“今晚就下榻在此處,看中何人,就讓何人侍寢。”
劉封哈哈大笑起來:“將軍美意,我已儘知,不過我年歲尚小,此事暫罷。”
說實話,看見過馮方女的美色之後,眼前這些舞女簡直不堪入目。
婉言謝絕之後,劉封轉而問起了正事。
楊奉頓時精神一振:“這一年來,蒙征南厚遇,我已籌措了戰馬七百餘匹,三河騎士兩百餘人。”
如今河東旱情有所好轉,不過依舊缺糧,總體而言,馬匹的價格已經回升了不少。
劉封略一算計之後,當下給了楊奉一個公道:“既如此,那我每匹二等馬補你五百石糧食,一等馬一千石糧食,將軍可能接受?”
楊奉、韓暹當即大喜。
這可是額外的加價,不包括原來的價格在內的。
況且這些馬匹中,有大約半數是趁著河東大旱時收的,而劉封給的加價卻是一視同仁,這如何不讓楊奉、韓暹眉開眼笑。
這樣一來,他們等於什麼都沒乾,就最少又得了二、三十萬石糧食的補貼,除去馬匹價格上漲的成本外,其中淨利潤高達三成以上。
劉封這也是故意而為,算是和楊奉、韓暹兩人好聚好散,且留下一份情誼。
這情誼不一定會有什麼用,可一旦能用上時,還真就缺不了它。
當晚,眾人儘興而歸。
次日,劉封接收了戰馬和騎士,算是完成了任務。
隻是劉封並不著急回洛陽,而是在鞏縣這裡待了下來。
楊奉和韓暹也感覺到了情況的異樣,兩人在劉封這裡旁敲側擊起來,想要打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劉封半真半假的透露了一些消息,結果楊奉、韓暹居然毫不猶豫的站在了曹操這一邊。
從他們的訴苦和吐槽中可以聽出來,天子對武人還是太過輕忽了。
劉封能理解,天子在河東的日子過的可一點都不舒坦,相反都快成劉協記憶中的黑曆史了。
可偏偏楊奉、韓暹還在他跟前,天子對他們倆的不喜是發自內心的,縱然為了牽製曹操而忍耐一下,可始終不是長久之計。
時間一長,交往之中不經意就會流露出輕視和鄙夷,而這恰恰也是楊奉和韓暹的痛點。
與天子相比,曹操反而顯得心胸雄拓,唯才是舉,並不看重對方的品德,反而關注對方的能力和價值。
再加上總體形勢上來說,曹操在雒中的地位、勢力、影響力都在不斷的增長,楊奉和韓暹又不是傻子,也自然都能看得見。
如此一來,久而久之,楊奉、韓暹倒向曹操也就是相當合理的結果了。
就在劉封呆在鞏縣隔岸觀火的時候,一騎也自洛陽偷出,朝著鞏縣飛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