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聞此事,彆說諸葛瑾了,就是旁聽的董昭、鐘繇、楊修等人也都被驚呆了,即便是諸葛亮和龐統,也麵露驚色,畢竟此時的他們還遠不如十幾年後那般沉穩。
可隨著劉封所說的內容一步步展開,在場眾人的眼神變了。
如果劉封所說的計劃粗陋不堪,那眾人恐怕會力勸劉封不可輕舉妄動。劉表再怎麼擴張無能,那也是擁兵十萬,占據荊州一州之地的大諸侯。
貿然同他交惡,實屬不智。
可劉封的計劃卻是環環相扣,且可行性很強,最重要的是,當他們帶入到劉表一方時,驚訝的發現自己極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入了劉封的彀中。
如此一來,眾人的眼神就都變了。
劉封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裡,龐統臉上的驚色尚未有全部退去,可眼底卻已經燃起了微弱的興奮之色。諸葛亮此時已經恢複了沉靜,雙目凝神,正思索著什麼。
董昭麵帶和善的笑意,小眼四處亂瞄,顯然在打量其他人的神情。
鐘繇卻是沉靜自然,悄悄的撇了一眼楊修後,飛快的收回了視線。
楊修此時臉上帶著濃濃的疑色,他不明白自己什麼時候居然能加入如此機密的戰略密謀了。
他隻是為了保存自家父親和家族,才答應了劉封的征辟,加入了左將軍幕府,成為劉封手下的左將軍府主簿的。
雖說主簿這個官職非親信不能擔任,可他當真不是劉封的親信啊。
楊修臉上的疑色漸退,可取而代之的卻是惶恐不安,饒是以楊修的急智,卻怎麼也猜不透劉封到底是怎麼想的。
“諸君,此意何如?”
劉封看見眾人都不說話,索性自己打破了場上的寂靜。
鐘繇作為場上最為年長,也官位最高之人,當他發現其他人都在等他先開口時,便隻能順從眾意,第一個開口道:“主公,此計劃雖然宏大,卻頗為成熟,其關鍵點在於張羨反正,以及劉鎮東主力南下。隻即便如此,尚有幾個小節之處,需要磋磨。”
“哦?不知是何處細節需要打磨?”
劉封點頭肯定了鐘繇,緊跟著問道:“還請元常不吝賜教。”
“其一為孫家,說服張羨起兵,孫家的關係很是重要,主公當需確保孫策全心全意,萬不可輕忽。”
鐘繇捋著胡須,看見劉封連連點頭,便繼續說道:“其二,張羨反正,殊為重要,為後事一切之基點,故此繇以為不可單單依靠孫家的關係,主公當可以朝廷之命,從張羨處下手,可收雙管齊下之力。”
鐘繇所言,正說到了劉封心坎裡。
劉封也早有想法,要以朝廷之命來增加張羨起兵反正的動機和信心。
原時空中,張羨就曾堅定的站到了曹操一邊,起兵反叛劉表,可見朝廷的大義名分對張羨是有不小的影響力的。
既然如此,那眼下如何不能照虎畫貓呢?
劉封本就有這打算,如今鐘繇提起,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如何不叫劉封高興。
隻見劉封大笑合掌道:“固知元常穩重善政,卻不想謀略也如此過人,實不相瞞,此議正合我心,隻是原先還未能定下出使張羨之人,如今倒是有了一個。”
黑胖子董昭此時也開口湊趣道:“主公,若昭沒有猜錯的話,你心儀之人,可是九江蔣子翼?”
劉封伸手遙遙點了點董昭,搖頭故作苦笑道:“公仁當真機敏過人,隻是緣何這般快語,為何不能讓我多自得片刻?”
堂上眾人湊趣的大笑了起來。
“主公,亮也思得一事,卻需您重視。”
聽見諸葛亮開口,劉封又驚又喜,溫言鼓勵道:“孔明有何所得,可儘數道來。堂上皆是天下大賢,正可指點汝一二。”
劉封對諸葛亮的態度顯然有些不同,在場諸人除了諸葛瑾外,無一不覺察出了一二。
隻是這些人個頂個的聰明,不但沒有一個人揭穿,反而都笑吟吟的看著諸葛亮,一個個像是認真等待他發言似的。
這場麵即便是十八歲的諸葛亮也有些心虛。
不過好在諸葛亮很快就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開口建言道:“主公,荊南除了劉鎮東,張太守之外,尚有第三股勢力。此勢力雖然駁雜分散,卻也不可忽視。”
龐統突然開口,插入道:“孔明所言,可是荊蠻?”
“正是!”
諸葛亮衝著龐統點了點頭:“士元兄所言之荊蠻,正是亮之所慮。據亮所知,荊南之地多山,其中恐有百萬荊蠻。其占山霸路,劫掠漢民,形同土匪。可其所部若能早做準備,將其力轉為己用,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龐統當即笑著轉向劉封道:“孔明之言,實乃嘉語。據統所知,荊南的荊蠻如今已有一統之勢。其中五溪蠻大首領沙摩柯驍勇善戰,若是能得其助力,必能大增勝算。”
龐統在驚訝之後,已經調整好了心態,況且從他的視角出發,他本人不但早已經為劉封所傾倒,他同時也認為家族也會選擇劉封。
原因很簡單,因為龐家在如今的劉表治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否則龐德公也不會明麵上退隱山林,暗地裡卻各種結交北方流寓士人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龐家其實是四大家中唯一希望荊州出現變數的一方。
因此,龐統很有信心說服家族支持劉封。
一想到能夠輔佐劉封鯨吞荊州,龐統內心就激動的有些無法自已。
這是何等榮耀的偉業。
但凡他龐統能夠成功助力劉封鯨吞荊州得手,這一份功績將可助他直追雲台之誌。
一想到將來的雲台之上,也能留下他龐士元的名諱,龐統就恨不能立刻背生翅膀,飛回南郡麵承家中長輩。
至於告密劉表?
龐統還真從頭到尾都沒有過這想法。
此時的龐士元還是個頗為忠厚的性格,遠沒有日後那般劍走偏鋒,好行險弄巧。況且即便是日後那樣的龐統,也一樣頗為忠信,並非朝秦暮楚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