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的專業培訓下,村民們的幫工技能越發的熟練,幫工隊伍也越發壯大怎麼說呢,親戚還是親近的用著好。
每新增幾個叫得出名字的上門拜年的親戚,廚房裡就會新增幾個叫得出名字的優秀幫工。幫工的人多了,也就飽和了,不光接受各種請假調休,還得排班上崗。
一時間親戚之間的競爭都激烈了起來,秦淮那些往日交情不太深的表哥表姐們,紛紛如孔雀開屏一般展示自己的各項技能,自帶碗筷上門幫工。
住的近的,當天來回住的遠的找地借住,
秦淮的大舅和三舅從初二拜年開始,就一直留在了秦家沒回去過。
彆問,問就是和小妹感情深厚,好長時間沒見有說不完的話。
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人要問了:在廚房裡幫忙很累的呀,在鄉下幫忙做過大席或者大年三十幫長輩們做過年夜飯的人都知道,這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哪怕劈柴燒火也不輕鬆。四喜湯團固然好吃,但它本質是大湯圓,吃個幾天新鮮勁兒過了也就沒那麼愛吃了,村民們怎麼會這麼熱愛幫工?
答案是幫工的飯不一樣。
從當年算命先生來秦家村算出秦淮命裡有一弟一妹,秦老爺子大喜給了5塊錢還管了一頓飯,就能看出來,秦家有非常樸實的給人管飯的傳統。
成功競爭上崗的幫工們是和秦家人一起吃的。
秦淮是要刷四喜湯團的熟練度沒有錯,他之前在黃記也刷了不少四喜湯團的熟練度,但四喜湯團是做給彆人吃的,他自己怎麼可能為了刷熟練度天天吃四喜湯團。
一天三頓四喜湯團誰扛得住?
隔壁鄰居那都是每天晚上吃,其餘時間正常吃飯。
作為一個精通多種白案點心的白案師傅,秦淮平日裡還是愛吃點不一樣的。
什麼三丁包、五丁包、四喜餃、酒釀饅頭、蟹殼黃、江米年糕、芙蓉糕、綠豆糕,村長家的梅菜扣肉、老支書家的紅燒豬蹄、大舅家的糯米蒸丸子、鎮上的白切雞和燒鵝、鄰居家地裡拔的現炒的小青菜。
秦淮的一日三餐還是很豐富的,在秦家混了好幾天飯吃,大舅快樂得都快忘了自己家不在這兒了。
豐富的何成和秦落這兩天都不抱著大海碗吃四喜湯團了,純劈柴。
是的,秦落把劈柴的手藝教給了何成,姐弟倆一起劈柴。
在講八卦這件事情上,秦落根本競爭不過老支書,老支書每天自帶茶杯和板凳往廚房裡一坐就是講。而且老支書還精通泡茶,茶泡得相當不錯,是整個廚房裡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不可或缺的老支書初六當天要缺席。
已經提前報備過了,有人拜年,老支書要帶張木匠一家過來吃四喜湯團。
吃到初六,秦家依舊賓客盈門。
不會有人永遠愛吃四喜湯團,但永遠有人願意上門拜年吃四喜湯團。
秦淮在初一當天就放出了話來,整個過年期間隻要是上門拜年的就一定不會讓對方空手而歸,站在院子外麵端著碗吃也至少能吃上一碗新鮮熱乎的四喜湯團。
秦老爺子、秦奶奶那邊,秦淮也解釋過,說自己3月份有一個大活,事關名聲,錢多、場麵大可以見世麵,很重要。為了3月份的這個大活,一定要刻苦訓練四喜湯團,讓爺爺奶奶不要心疼做湯團的那點材料費,大家拜年又不是空手而來的,那你們孫子出息了,過年紅包都是論支票收的,過年期間做的這件四喜湯團就當是回報鄉裡了。
秦淮都解釋到這個份上了,秦老爺子和秦奶奶當然不會反對,生怕累著他們大孫子到處尋覓好用的幫工。
為了幫工,秦奶奶差點與弟弟妹妹們冰釋前嫌,在自家的外甥、外甥女裡挑了起來。
然後一個沒選中。
怎麼看怎麼覺得不如趙家的。
期間秦淮的二舅公試圖在初四那天渾水摸魚上門拜年,被秦奶奶當場發現。
用老二你真是年紀大了連拜年的日子都能記錯,家裡這情況你也看到了,人實在是多招待不過來。東西?東西也帶回去,咱們得按流程來,不按說好的時間來拜年,家裡這麼多親戚不就亂套了為話術,把人攀了回去。
見證全程的秦落在劈柴之餘跑回廚房和秦淮小聲,說這麼多年了,奶奶還是這麼記仇,話術一點沒變。
結果這個話就被何成打小報告傳到了秦奶奶耳朵裡,秦落喜提四喜湯團管飽但是其它的都沒的吃。
初六早上,已經吃了一天半四喜湯飯的秦落,端著一個大海碗蹲在廚房門口,苦哈哈地吃四喜湯團。
四喜湯團固然好吃。
但。
三丁包、五丁包、四喜餃、鮮肉餡蟹殼黃也很好吃。
奶,我錯了!我再也不說你小心眼記仇了,你孫女我真的很想吃肉餡的點心!!
四喜湯團有三個甜餡真的太甜了!!!
老支書領著張木匠一家早早來了秦家,見秦落端著大海碗坐廚房門口,樂了:「落落,一大早就吃湯團了呀!」
「上一批湯團出鍋多久了?下一批湯團什麼時候出鍋?怎麼苦著臉呀誰惹你不高興了?我知道了,是不是你哥讓你去寫作業,這作業可得抓緊時間寫。我家那幾個小子每年到了假期最後幾天都趕作業,寫的東西一塌糊塗,又浪費時間又沒用。」
說完,老支書先悄悄探進去一個頭,見廚房裡秩序井然就知道沒有出錯,放心大聲道:「淮淮,小張張木匠他們來了。」
秦落聽老支書這麼說,就想到自己還有好多張卷子沒寫完,更傷心了,吸了吸鼻子,眼淚差點掉進湯碗裡。
老支書發現秦落在吸鼻子,還很關心地問:「是不是感冒了?你這孩子也是的,乾嘛坐在風口上,就算這個天不冷也不能往這兒坐。」
就在秦落要感動得張口之際,老支書又接著說:「去屋子裡坐著暖和,還能寫作業。」
秦落:—
秦落低頭吃了一口湯團。
事已至此,吃點湯團吧。
老支書站在廚房門口等秦淮出來,春節期間廚房乃重地,無關人員禁止進入,這個道理老支書懂。
張木匠一家也不明所以地站在廚房外麵等。
張木匠一家的情況老支書早就在講八卦的時候介紹清楚了,張木匠叫張褚,
北平人,知青下鄉的時候來的虱縣,在秦家村附近的幾個村裡當知青。後麵因為老支書的情報在縣的木材廠裡當了幾年木匠,之後全家搬到市裡。
張木匠的老婆叫曹桂香,做菜一絕,當年也是十裡八村都很有名的小曹,據說早些年在縣千過廚師。老支書存了好久的錢就等著哪天奢侈一把去曹桂香工作的飯店吃一頓,結果錢還沒存夠曹桂香先不乾了,氣得老支書三天沒吃下飯。
今天張木匠領著一大家子來唯獨缺了曹桂香,估計曹桂香正在她們村的村長家裡露一手。
張木匠有一兒一女,兒子叫張赤遠,女兒叫張思雨,孫子叫張之蘊,外孫女叫常清青。
張木匠每年都會帶著全家老小回村拜年,意在讓家裡的小輩看看當年爺爺奶奶艱苦奮鬥過的地方,珍惜現在的生活,憶苦思甜。
老支書在外麵說話的時候,秦淮正在調餡一時半會走不開,隻能讓何成出去給張褚一家搬椅子,彆讓客人站著。
秦落見何成有任務,覺得自己也不能輸。再不好好表現這個春節假期就隻能吃四喜湯團了,連忙放下碗也去搬椅子。
「坐!」秦落把椅子往張褚的孫子張之蘊麵前一放,超大聲地說。
張之蘊被秦落嚇了一跳。
論年紀,張之蘊跟秦落差不多大,老支書提過一嘴張褚的孫子今年讀初二。
秦落根本不知道自己把新來的客人嚇到了,馬不停蹄地到處找椅子,一手一個跑得飛快。讓張褚看了都不禁感歎:
「這小丫頭真是一身的牛勁。」
張家人全部落座後,秦落又非常有眼力見地泡茶遞茶,給何成看得目瞪口呆,不明白自家表姐怎麼突然一下就卷起來了。
好像卷的還是自己。
等張家人都喝上茶,秦淮那邊也空出手來,出門迎客。
「張爺爺,久仰大名。我早就聽說您的木匠手藝特彆好,一直想托關係找到您定做一套模具,可惜您搬離縣多年,我這邊沒有您的聯係方式,本來以為沒有這個緣分。」
「沒曾想這麼巧,前兩天老支書跟我說他認識您,而且您每年都會來我們村拜年。我特意拜托老支書,讓他在您今天來的時候一定要幫忙引薦。」
「吃早飯了嗎?吃了也沒關係,這馬上就到午飯的飯點了留下來隨便吃一點吧。我這邊也沒什麼彆的,現在鍋裡有四喜湯團,已經盛出來了正在放涼馬上就能吃。落落,你去看看蒸鍋裡的包子、饅頭、餃子好了沒有?好了就盛出來。」
「等會兒我再做幾份手擀麵,拿雞湯煮了,放點青菜香菇照樣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