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的確如此。
宣戰是以收複特蘭西瓦尼亞為理由,號召國內軍民也是。
簡單的說,他對內對外都把海口誇出去了:“羅馬尼亞公民團結起來,讓特蘭西瓦尼亞回歸我們的懷抱吧,這是我們所有人的使命和榮耀,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的!”
羅馬尼亞軍民士氣大振磨刀霍霍。
結果你卻告訴我是來防守喀爾巴遷山脈的?
如果是這樣,宣戰的意義在哪?
不宣戰還不用防守,還沒人會來打我們!
加利埃尼暗自點頭,他隻是單純從軍事上考慮問題,卻沒考慮政治需求。
而政治需求,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瑪麗王後“騰”的一聲起身:“不,無論如何我都要試試,說不定國王會同意我們的方案。”
接著她保持貴族的風度朝兩人輕輕一鞠:“容我告辭片刻。”
說著匆匆走向電訊室,顯然是給國王發電。
但沒過一會兒瑪麗王後就回來了,麵色蒼白。
“被你猜中了。”瑪麗王後慘然一笑:“國王拒絕接受我的意見,他已召回了阿維雷斯庫中將,可能這兩天就會對特蘭西瓦尼亞發起進攻。”
瑪麗王後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夏爾:“還有什麼辦法嗎?”
夏爾兩手一攤:“就像我之前說的,以羅馬尼亞軍隊的裝備和戰鬥力,如果沒有山脈的掩護而選擇在平原與德軍作戰,就跟找死沒區彆,沒人能救得了你們。”
加利埃尼點頭:“你們的主力會在喀爾巴阡山脈以西被擊潰,這會導致你們沒有足夠的兵力防禦。然後……”
然後什麼就不用多說了,羅馬尼亞會滅國。
瑪麗王後臉色一變再變,她焦急的在空地上來回走了幾步:
“不,我不能讓這一切發生。我,我應該回去勸勸國王。”
“抱歉,部長閣下,夏爾將軍。”
“我想,我應該馬上回去!”
加利埃尼點頭:“當然。”
等瑪麗王後離開後,加利埃尼長歎了一口氣,問夏爾:“你認為王後能勸阻國王嗎?”
“不。”夏爾搖頭:“最根本的原因,是國王認為他有贏的希望。”
加利埃尼表示讚同:“是的,一直都是國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因為他不知道敵我間實力的差距,所以一廂情願的想像著勝利後的巨大利益,以及萬人景仰甚至名垂青史,卻從未想過失敗的悲慘。”
“所以。”加利埃尼眼裡閃過一絲無奈:“羅馬尼亞的石油和糧食是德國人的了,戰爭還得繼續,是嗎?”
夏爾沒說話,這其實是他樂見的。
所謂“兔死狗烹”,一旦德國這個外敵被徹底擊敗了,夏爾這個將軍也就要被削權了。
此時的夏爾還沒來得及鞏固自己的地位,還沒來得及將軍權往政治和商業方向發展變現,這時就算德國人投降夏爾也不答應。
不過,讓德國陸軍不受控製的強大,同樣不符合夏爾的利益。
夏爾從加利埃尼手裡拿過地圖,考慮一會兒後回答:“未必,其中依舊有操作空間。”
(應讀者要求貼出東線圖,上圖紅線是1915年的防線圖,可以看到此時因為羅馬尼亞沒有參戰是中立國,因此防線在羅馬尼亞部分形成缺口。史上羅馬尼亞1916年8月宣戰,三個月後亦即12月1日,羅馬尼亞首都被攻陷了,於是1917年褐色線時,東線羅馬尼亞這個缺口就被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