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炮。”夏爾很乾脆的給出了答案。
這玩意在第一裝甲軍已有不小的裝備量,每個師都有一個炮兵團40幾門。
實際裝備量大得多。
因為實戰中無論是裝甲師還是機械化師,他們都發現卡車炮火力強、射速快、機動性好,出於實用性,每個營都會增設一兩門作為火力支援。
然而,提賈尼卻回答:“我記得,你好像說過這個摩托化師更多是像步兵一樣作戰,對嗎?”
“的確如此。”夏爾點頭:“組建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能快速趕到目的地。”
“所以,我們不能隻有75炮,將軍。”提賈尼將一份編製表遞到夏爾麵前,指著其中一行說:“我在摩托化部隊中增設了兩個炮兵營,裝備了從德軍手裡繳獲的105MM榴彈炮,而且我認為它們是必須的。”
夏爾瞬間明白提賈尼這話的意思。
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可以隻裝備75炮,原因是他們是機動單位大多時候在進攻。
它們在戰鬥中即便碰到德軍105MM炮兵也不會有很大的困難。
先用轟炸機對著德軍炮兵陣地炸一波,接著“聖莎蒙”和“卡車炮”在坦克的掩護下往前衝。
等抵近至75炮射程時,就能利用75炮的高射速將德軍105榴炮全麵壓製。
(注:這是針對一戰時期火炮精度不高的情況,現代榴炮尤其是裝備炮偵雷達及空中偵校等能準確火力覆蓋時,更遠的射程極為關鍵,這戰術就行不通了)
但摩托化部隊不一樣。
他們很少裝備坦克和裝甲車輛,汽車和摩托車甚至無法進入戰區,需要在距離目的地3到5公裡時改為步行。
在這情況下,他們的火炮如果都75炮,很容易陷入被動挨打而沒有還手之力的情況。
他們在麵對德軍遠射程的105MM火炮時甚至無法正常前進。
即便進入目的地,德軍105MM火炮隻要拉開距離,就能在75炮射程之外放心的打。
“很好。”夏爾點頭讚了一聲:“你發現了摩托化部隊的特點。”
提賈尼平靜的回答:“演習幾次後很容易能知道這些,這不是什麼難事。”
接著又補了一句:“關鍵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將軍。”
105MM榴彈炮的速度是最短的那塊板,它決定了摩托化部隊速度的下限。
夏爾略作思考,就給出了答案:“卡車炮,把105榴彈炮也裝到卡車上。”
提賈尼愕然:
“可,那是105MM榴炮,將軍。”
“我們沒法將它裝上卡車上,這不隻是卡車運力問題,還有後座力。”
“我們怎麼才能讓它在卡車上發射炮彈,又不會把車架震散?”
是時候給卡車炮升級了,夏爾想。
法軍在遠程火炮方麵始終是短板,用卡車將其升級達到更高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很有必要。
“卡車運力問題不難解決。”夏爾回答:“隻需要增加發動機功率。”
大不了裝上拖拉廠研發的最新型坦克發動機,再設計一個四驅。
反正不差錢,夏爾認為這是打造屬於自己的部隊,投入再多都是值得的。
“至於在卡車上開火……”
夏爾沒說話,他拿過紙和筆畫著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