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被這一連串的問題嚇了一跳,手一抖,煙絲灑出些許:“這……大家都喊他老王,年紀嘛,看著四十歲上下,聽口音是外地人。具體叫啥、哪兒來的,我還真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什麼,彎腰從櫃台底下翻出個皺巴巴的記賬本,“上個月他賒過一箱泡麵,簽名好像寫了個名字!”
泛黃的紙頁上,“王德輝”三個字寫得歪歪扭扭,聯係電話欄隻潦草地寫著“138”開頭的四位數字。小王立即讓隊員拍照傳給技術科,同時開始在村裡挨家挨戶走訪。雨越下越大,他們頂著雨在泥濘的小路上穿梭,向村民們打聽王德輝的消息。
“王德輝啊,人可實在了!”村頭納鞋底的李嬸坐在屋簷下,指著不遠處的曬穀場,“每次來,都幫我把漏了的鋁鍋補好,說什麼也不收錢。聽他聊天,好像是在城西租了個倉庫放貨。”
循著線索,小王帶著隊員在城郊一處破舊倉庫找到了王德輝的臨時住所。生鏽的鐵鎖輕輕一擰就開,一股混合著黴味和塑料包裝味的空氣撲麵而來。昏暗的房間裡,褪色的行軍床上鋪著單薄的被褥,枕頭下壓著一本皺巴巴的賬本,詳細記錄著近三年的進貨出貨;牆角堆著十幾個印有“德輝百貨”字樣的紙箱,最底層還藏著一個破舊的U盤。
“王隊,U盤裡有加密文件!”技術員小張舉著物證袋,眼睛裡滿是興奮,“不過得花點時間破解。”
回到警局已是深夜,刑偵支隊依然燈火通明。經過技術人員的努力,U盤裡的文件終於被打開,卻隻是些貨物清單和客戶聯係方式,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小王看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
通過進一步調查,他們確認王德輝確實是外來跑生意的,獨自經營著小本買賣,為人低調,很少與人發生爭執。周邊商戶對他的印象,也隻是“老實本分”“不愛說話”。走訪了一圈下來,除了確認死者身份,案件依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再次召開案情分析會時,白板上“王德輝”的名字旁,能列出的線索少得可憐。李明盯著滿屋子疲憊的隊員,語氣沉重:“雖然確認了死者身份是個重大突破,但接下來的路還很長。王德輝為什麼被殺?凶手是誰?作案動機是什麼?這些謎團都等著我們去解開。大家打起精神,從王德輝的社會關係、生意往來重新查起,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散會後,小王站在警局的窗前,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確認王德輝的身份,隻是漫長破案過程中的一小步,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他知道,在迷霧重重的案件背後,一定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抽絲剝繭,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確認王德輝身份後的第三天,小王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新線索。他帶著隊員們再次踏入青楊村,這次的目標是深入挖掘死者的人際關係。
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小王找到了常和王德輝聊天的村民趙大爺。"王德輝這人挺和氣,但最近一段時間,我看他總是心事重重的。"趙大爺抽了口旱煙,緩緩說道,"大概一個月前吧,我看見他和鄰村的劉富貴吵了一架,動靜還不小。"
"劉富貴是什麼人?"小王立刻追問。
"村裡的混混,平時就愛欺負老實人。聽說王德輝在村裡賣的東西便宜,搶了他親戚的生意,所以一直懷恨在心。"
記錄下這條線索後,小王又走訪了王德輝的幾個老客戶。在鎮上開飯館的張老板透露了另一個可疑人物:"半個月前,有個自稱是批發商的人來找王德輝,兩人在倉庫裡談了很久。後來王德輝出來的時候,臉色特彆難看,我問他怎麼回事,他隻說遇到了麻煩。"
通過多方打聽,小王得知這個神秘的批發商叫李強,在城西批發市場經營著一家日用品批發部。更巧的是,王德輝倉庫裡發現的部分貨物,正是從李強那裡進的貨。
就在調查陷入僵局時,技術科傳來了新消息。在對王德輝的手機進行數據恢複後,發現他最後一通電話是打給一個叫周強的人。周強是王德輝的老鄉,兩人曾經合夥做生意,後來因為利益分配不均鬨掰了。
至此,三個有嫌疑的人浮出水麵:與王德輝有生意衝突的劉富貴,可能存在利益糾紛的批發商李強,以及曾經的合作夥伴周強。小王立即召開會議,對三人展開全麵調查。
"劉富貴有多次打架鬥毆的前科,案發當天行蹤不明。"隊員小陳彙報說,"而且據村民反映,他最近經常在村裡打聽王德輝的行蹤。"
"李強的批發部賬目混亂,"另一隊員補充道,"我們發現他和王德輝的交易存在價格欺詐的嫌疑,很可能因為王德輝要揭發他而殺人滅口。"
至於周強,調查顯示他近期經濟狀況不佳,多次向王德輝借錢未果。更可疑的是,他在王德輝失蹤後,突然還清了所有債務。
小王在白板上寫下三人的名字,用紅筆在他們之間畫上連線:"從現在開始,重點監控這三個人的一舉一動。查清楚他們案發前後的行蹤,調取周邊監控,走訪所有可能的證人。記住,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破案的關鍵!"
調查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小王帶著隊員們日夜奔波,在各個線索之間尋找突破口。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劉富貴雖然有作案動機,但有村民證明案發當晚他在鄰村打牌;李強的賬目雖然可疑,但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與案件有關;周強的經濟狀況雖然突然好轉,但他聲稱錢是買彩票中的。
線索一條條出現,又一條條中斷。小王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夜幕下的城市,眉頭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