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奇葩的要求,朱翊鈞從來不會慣著它。
一封急報八百裡加急被送到天山都司。
很快,滅掉葉爾羌汗國沒多久的天山南路行都司,先是派出小股偵查隊伍,在商隊馬幫的帶領下先進,隨後索倫突擊步兵團從於闐出發。
經過卡拉胡魯木山口(喀喇昆侖山口),穿過都木繞地區,猶如天兵神降,出現列城城下。
守軍驚慌失措,根本抵擋不住滑膛槍和手榴彈交替使用、凶猛如東北虎串門的索倫突擊步兵,不到兩個小時,列城攻陷。
俄力思軍民元帥府被滅,然後大明在那裡設立勃律千戶所。
連遠在藏西,躲在帕米爾高原深山雪域裡的俄力思軍民元帥府都被滅了,整個烏斯藏更加和諧。
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領,陸續到拉薩烏斯藏宣政使司報到,獻上自己名下的百姓、奴隸、牛羊和牧場名冊地圖。
太祖皇帝定有祖製,大明不允許有奴隸。
大明那些大家都知道是賣身給大戶世家為奴仆的人,簽的都是雇傭契約,是雇工。
有的從小就委身“為奴為仆”的,走的是拜認程序,叫主人爹爹、叫主母娘親,都是家人們啊!
烏斯藏成立宣政使司,納入大明版圖,就不允許有奴隸,都是大明百姓。過往那些血腥的奴隸製度也必須廢除,接受大明文明的洗滌,一起邁向新時代。
張居正說青海、烏斯藏兩宣政使司統計出的人口是一百三十萬人口,其中青海六十萬,烏斯藏也就七十萬左右。
七十萬人口,卻有大大小小數百個頭人,平均下來手裡也就數百上千部眾,大一點的也就是上萬百姓。
這麼點部眾,好意思讓大明封王、授行都指揮使、元帥、萬戶嗎?
你們這是在埋汰誰啊!
大明的爵位和官階這麼不值錢嗎?
張居正繼續說道:“其餘四千兩百三十二萬人口,得利於這些年官府在大明各城鎮修建醫院和衛生所,在鄉村培養赤腳郎中,大力宣傳水要煮開喝、垃圾要深埋、不準隨地大小便、吃飯前要洗手等衛生知識,使得國民們健康得到了提高,壽命得以延長。
其中最重要的是城鎮有產科,一村一穩婆的城鄉產科計劃,大力推行科學生產、健康養育,使得死嬰率迅速下降。
十歲以內兒童成活率,從萬曆元年開始各地推行防病疫苗接種計劃,也極大地提高了。”
死嬰率是生下不滿月就死了的。
但是此前的衛生醫療條件,嬰兒生下來能活到十歲的也是非常艱難。
“根據禮部醫政司和太醫院不完全統計,南北兩京、灤滬兩直隸州、以及沈陽、平壤、漢陽、天津、揚州、太原、西安、洛陽、開封、寶慶、武昌、長沙、成都、南昌、杭州、寧波、福州、廣州、交州、新州*二十城死嬰率從萬曆元年的百分之四十一降到了萬曆四年的百分之十六。
十歲以內兒童死亡率從百分之三十九降到了百分之十九。
正是有了以上這些舉措,大明百姓在三年間,增加了四千兩百三十二萬人口!”
張居正放下文卷,感慨地說道:“皇上當初力行這些舉措,需要耗費巨大財力、物力和人力,許多官員非常不理解,各種陰陽怪調層不出窮。
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這些舉措是曠古絕無的仁德善政,可謂遠超堯舜。
這才是真正的愛民如子。”
眾人很有默契地說道:“皇上仁勝堯舜、德配天地。”
朱翊鈞不動聲色地擺了擺手。
三年增加四千兩百三十二萬人口,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仔細想一想,這樣的結果屬於應激反應,也就是猛地打了一把方向盤,轉的彎有點猛,反應出現的效果也比較明顯。
後麵的效果會明顯減弱。
現在大明的醫療衛生發展就陷入瓶頸。
死嬰率、十歲兒童死亡率很難再往下降,除非把抗生素和百白破、脊髓灰質炎疫苗等大殺器發明出來。
張居正又拿起文卷,繼續念道:“萬曆四年,大明統計得田地八億七千二百七十九萬畝,相比萬曆元年增加九千六百萬畝。
三千萬畝是靜海省田地,二千四百萬畝是日南省田地,兩千六百萬畝是遼寧和海東省田地。
它們在萬曆二年陸續被統計整理出來。
天南、烏斯藏和青海宣政使司隻增加不到五百萬畝田地。”
這個能理解,那幾處地方或苦寒或苦旱,提供的可耕種田地不多,估計也就費爾乾納穀底、以及土魯番和哈密地區貢獻的比較多。
那裡多的是乾旱半乾旱性草原牧場。
“其餘一千一百萬畝田地,是湖南開發洞庭湖以及湘、沅、資、澧四水地區,以及海東、靜海兩省大興水利後增加的田地。
當然了,播州並入貴州,改稱遵義郡之後,改土歸流大獲成功的貴州也貢獻了一百七十五萬畝田地。
萬曆四年收得田賦六千一百一十八萬石,相比萬曆元年增加了一千六百二十萬石。
由於萬曆元年後,朝廷對百姓合理開荒實行三免五減政策,所以大量新增加的耕地田賦還沒開始征繳。
就算如此,我朝田賦第一次突破到六千萬石!以我朝平均田賦為一成來算,萬曆四年大明全國產糧六億一千一百一十八萬石。”
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興奮又欣喜地議論著。
張居正目光從褐黑色鏡框上方投射出來,掃了一眼,輕輕咳嗽了兩聲,議論聲慢慢變低,很快恢複安靜。
“諸位,這沒有什麼好高興的!
六億石糧食,聽上去很多,但我們有多少人口了?兩億三千一百萬人口,平均每人每年隻分到二百六十斤糧食,一人一天一斤都沒有,怎麼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