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的目光在眾人身上掃了一眼,看到了鎮定,看到了不明就裡,看到了興奮,看到了漠然.
張居正神情如常,隻是眼皮子略微耷拉下來,顯得有些失神。
坐在旁邊角落的楊金水也大吃一驚。
這次行程安排,他最清楚不過,這一列車是皇上和所有資政。
明天早上,還有一列車會把一百二十六位禦前朝議大夫拉到開平市,與皇上和資政會合,一路參觀,然後在盧龍市的大會堂舉行禦前朝議局全體會議。
皇上費儘心思,難道就是為了在眾人麵前炮轟張居正?
不可能!
不過皇上做事總是頗有深意,他突然說此言,肯定是有深刻的用意。
什麼用意?
楊金水悄悄地觀察著朱翊鈞臉上的神情,隻看到少許激動,沒有憤怒。
這段時間,眾重臣紛紛進京,召開資政局會議,然後是百官大調整,種種風聲從各個角落裡鑽出來,引得朝堂上暗潮湧動。
楊金水想起來。
前段時間,通政司下發通知,奉詔傳資政學士和朝議大夫們進京,準備開會,朝野就開始流傳出某些小道消息。
這些傳言,多半是針對張居正。剛才皇上所言的話,就是這些傳言的一部分
楊金水心裡篤定了,沉住了氣。
朱翊鈞繼續說道:“自萬曆元年,張師傅始任內閣總理,這五年間,張師傅把主要精力放在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攤役入畝,以及人丁稅與鹽稅合並的一條鞭法升級版的新政改革上。
這些事重不重要?”
麵對朱翊鈞的問題,眾臣沒人敢出聲回答。
怎麼好好地又轉到這個話題上來了?
太敏感了。
為了這個事情,死了多少人!
不過眾臣心裡也逐漸明白,皇上開始給大家吹風,定基調,為幾天後的朝議大會做準備。
“非常重要!
此前我大明,九成賦稅來自田地,全是糧食。煌煌大明,疆域萬裡,子民億萬,國庫居然也缺錢。
戶部前幾年整理嘉靖年間的老賬簿,簡要呈給朕過目,觸目驚心啊。
嘉靖二十六年,鹽稅收了二百六十萬兩銀子,礦稅收了三萬兩銀子,茶稅收了四萬二千兩銀子,福建廣東關稅收了三萬二千兩銀子.*”
朱翊鈞冷笑一聲,“居然能收到這麼多稅銀,真是各地的縉紳豪強們開恩,賞了皇爺爺和朝廷一口飯吃。”
眾人知道他在說反話,一個個都不敢出聲。
“張師傅在做什麼?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改變賦稅模式,他解決的是三個重要問題,對大明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那就是收誰的稅,收多少,怎麼收上來!”
朱翊鈞的聲音變得高亢起來。
“說白了,這五年時間裡,張師傅主要負責砸鍋!
砸誰的鍋?
砸那些仕宦鄉紳、世家豪強的鍋。
怎麼砸?
這些擁有最多田地,賺最多錢的群體,卻隻繳納最少的賦稅。他們享受朝廷給予的種種優免,卻不願承擔一點點責任。
大明窮嗎?
揚州十大鹽商一抄,國庫不缺錢了。
江南眾多世家一抄,十數萬流民能分到田地了。
先不說公不公平,如此下去,大明終將亡於缺錢,亡於有錢收不上稅。”
朱翊鈞的話就像一支支利箭,飛向眾人。
此時大家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根本沒有指責張居正,反而是在變著法極力誇讚。
此次行程大家都知道,明天跟禦前朝議局大夫會合後,一路參觀過去,然後召開合席會議,進行萬曆朝第一次廷議。
皇上開始吹風了,比如現在這席話,他在提示大家什麼?
火車還在繼續前行,有節奏的咣當聲就像戰鼓聲,敲打在許多人的心裡。
“張師傅這五年做的事就是調整賦稅方向,讓此前負擔最重的農民被逐漸解放出來,並製定了新的賦稅規矩:誰田地多、誰賺錢多,誰交的賦稅就多。
大興工商,推行新農業,發展新的生產力,這是在另起爐灶。
這些事主要由少府監以及滬州、灤州、江蘇、河北等幾位巡撫帶頭擔當。兵部、太府寺、太仆寺等部門跟進而已。
另起爐灶,政績效果是顯而易見。一棟棟廠房,一條條海船,一船船的棉布蔗糖,還有這兩條鐵路.隻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得到。
相比之下,砸鍋不僅遇到的阻力要大得多,前進得更加艱難,政績也不顯眼。賦稅突飛猛進,國庫充裕,大家都說是工商大興,是另起爐灶的功勞。
可是沒有張師傅這五年,嘔心瀝血,頂住了巨大壓力建立的新規矩,能收得上這麼多稅銀嗎?”
朱翊鈞的目光又一次在眾人的臉上掃過。
觸到他的目光,有人點頭,有人凝重,有人坦然,有人微笑卻嘴角微微抖動。
“發展經濟,強國富民,這是朝廷的重要職責,但是還有一項職責更加重要,那就是公平!
海公曾經說過,這世上大多數的矛盾,都是來自不公。
我們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可是不把舊有的糟粕砸爛,建立相對公平的財富分配製度,再富再有錢又如何?
隻會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諸位,窮人們要是沒有了活路,就會讓大家都沒得活路。
曆朝曆代,這樣的事還少嗎?”
朱翊鈞的話像鐵錘一樣打在眾人的心裡。
“朕很早時就跟張師傅說起過,合理的稅收製度,是一項非常有效的財富分配調解手段,能化解許多生死攸關的矛盾。
但關鍵是公平。
張師傅五年裡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攤役入畝、丁鹽兩稅合一,得罪無數的人,惹得海內沸騰,為的什麼?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包含感情地說道。
“萬曆新政,諸多改革中,張師傅挑了最苦最累,對自己最不利的一項。五年過去,張師傅,你老了許多啊。”
張居正站起身,拱手道:“臣有幸能參與開創萬曆盛世,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甘之如飴。”
朱翊鈞站起身,扶住他的手,“張師傅,你的政績終究名留青史,後人終會明白,萬曆盛世,是你甘為孺子牛,在前麵開創出來的!”
看著這對師生又在大家麵前惺惺相惜地飆戲,諸位資政算是看明白了,皇上這是在給大家傳遞一個消息。
你們都是大明各方勢力的代表,在開會之前給你們提個醒,百官大調整,絕不會涉及到張居正。
他還是內閣總理,此前那些風言風語,誰傳出來的,自個把它吞回去。
招呼打好了,等後麵參觀後開會時,你們把內部協調,把野心勃勃的人給朕按住了,要是敢在會上亂開炮,為了一己私欲敢攪亂大會議程,就不要怪朕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