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和秦國有著香火情,那自然要支持昌平君了。
至於反秦,嗨呀,打得過可以反,打不過那肯定就不反了。
我們是王室旁係,關係盤根錯節,但是我們的公主是秦王的夫人,咱們都是親戚啊。
隻要秦王給機會,我們也可以愛秦!
就像忠誠於楚國一樣忠誠秦國,甚至比忠於楚王更忠於秦王!
麵對現在的局勢,楚幽王是徹底麻了,他是萬萬想不到為什麼局勢短短時間內會演變成這樣?
自己好像一瞬間就孤立無援了,明明命令四方封臣來郢都勤王,可是來的人屈指可數,明麵反抗的不多,可是來支援自己的也不多,一個個磨磨蹭蹭就是不動。
現在楚幽王心裡是真的發慌了。
楚國貴族不會反王室不假,但是現在代表王室的有三人啊!
尤其是景氏對負芻堅決的支持,而昭氏、屈氏沉默不言,卻有他們掌握的小貴族和部分兵馬在向昌平君那裡進發。
當然不可能是討伐昌平君!
昌平君還在上蔡呢,再借他們兩家十個膽子也不敢擅自主動進攻秦國!
既然不是討伐,那還能去乾嘛?總不能是去拜壽吧?
倒也給了楚幽王傳信,說是去防禦可能會趁火打劫的秦國。
楚幽王氣的話都說不出來,你們還挺忠君愛國的,還去防禦秦國?就你們?實際心裡想的什麼寡人都不好點破你們!
要求勤王的時候不來,朝著相反的方向進發,這本身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楚幽王也確實心裡更涼了。
屈氏、昭氏雖然不至於直接反楚幽王,但是對楚幽王極度不滿也是真的。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外部局勢如此惡劣,你還把國家治理成這樣,所有人境遇每況愈下,現在不直接反你就不錯了,還想幫你?彆做夢了。
反抗就是這樣,不得人心的統治,隻要有一個人帶頭,很快就會演變成烽火燎原之勢。
尤其是帶頭的原本就有著獲取政權的合法性,大家自然心安理得的向他靠攏。
同樣再一次驗證了無子的恐怖後果,一個將近不惑之年的君王還沒有兒子,這本身就是可怕的災難。
手下人也不能放心為之效力。
從繼承上來說,若是楚幽王無子而薨,那自然也是他弟弟接任楚王。這意味著,如果現在幫大王拚命,好處是沒有的,而壞處是肉眼可見的。
楚幽王咬著牙,拉著自己親弟弟熊猶。讓熊猶去召集四方貴族勤王,這是表明,即便是自己死了,也隻會把王位給親弟弟,不會給彆人。
無論如何,也算是個同出一脈的繼承人。
至於楚幽王自己,則是坐守壽春,接連清洗整治王卒親軍和禁軍。
無論如何,手下還有著楚國最精銳的五萬中央大軍。
大部分貴族觀望,出工不出力,其他人敲邊鼓,誰贏跟誰,隻靠景氏賣命,根本不可能是這中央大軍的對手,隻要初戰告捷,打出威風來,那些觀望猶豫的人,第一時間就會快馬加鞭真正跑來勤王了。
楚幽王想的並沒有錯,昌平君雖然已經有了大秦的支持,也有少部分貴族正在向他靠攏,但是說實話,真支持他的畢竟是少數,大家隻是為了有條大秦的路子,真支持他做楚王的想法是沒有的。
道理很簡單,你真做了楚王,還能容得了我們這些想和秦國親近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