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還沒加入的,現在大軍開過去,就要簞食壺漿,喜迎王師了。
對於他國的百姓來說,與其聽那些酒囊飯袋隻知道欺壓自己人貨色的命令,自然不如去投靠一個真正擁有天命,心懷百姓的聖君。
而對於他國那些貴族官員來說,他們的立場永遠是非常靈活的,尤其是投靠天命在身的聖君,這從法理上也是說得過去的,直接給了他們最好的台階和借口,也讓他們心裡可以毫無壓力的做出選擇。
即便他國那些真正擁有高尚品德的正人,現在也已經絕望,他們做不出逆天行事的事情。
對於那些敵對分子,敵國分子來說,他們已經失去號召力了,隻這一手,基本就將他們內部分化瓦解的差不多了,更不會有普通百姓響應他們的號召了,沒人會聽他們的鬼話去對抗天命。
並且在文化與信仰的凝聚和傳播方麵,也是大大有利,可以更有利於思想統一,也更有利於統一之後的文化發展,更有利於進行學術思想導向,讓社會思想更符合嬴政的利益。
綜合來說,在統治成本,統治效果,征服成本,征服效果,統一成本,統一效果,乃至於在帝國傳承延續上,現在的難度都已經低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了。
沒有人會和擁有天命的人對著乾。
就像現在的代地百姓,他們的心態已經徹底轉變了,原本有多不解,多憤恨,現在就有多麼感恩,多麼崇拜。
怨懟?什麼怨懟?
我們從來都沒有!
我們心裡隻有一個太陽!那就是大王!
對大王也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忠誠!
感恩!
乃至於許多舊趙的官員貴族也是,畢竟地震這玩意兒可不看你身份,嬴政這是真的救了他們一命。
甚至就連後宮美人,那也都是看到嬴政就眼裡冒小星星。
畢竟其他人即便和大王再怎麼親近,那也不可能親近到一張床上去!
而她們,是可以承接大王恩澤雨露的!
那可是天子的恩澤雨露!
至於孩子們,那是真的充滿了崇拜和驕傲。
身為天子的血裔,自然是值得驕傲的。
整個大秦,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歡欣鼓舞,與有榮焉。
至於他國,那就不一樣了。
齊王建確定震感就是代地傳來的以後,確定了代地可怕無比的地震災難,哪怕早就心有準備,可還是震撼無比,口舌發乾,接連乾了好幾杯美酒,才穩住了心神。
釋然一笑,再也不想其他,徹底下定了決心。
接著奏樂接著舞!
至於楚國那邊,楚幽王,負芻,乃至昌平君,都是心裡又慌又怕。
不是,你秦王來真的啊?還真有天命啊?
但是楚國三兄弟不愧是楚國三兄弟,很快就決定先把事情拋在腦後不談。
自己家的事兒都沒擺平呢,哪有餘力去管外麵的事兒?
而且即便擺平了自家之事,照樣也夠嗆能管。
既然如此,還是先把自己家裡的事兒給擺平吧。
反正不得罪秦國就好了,不得罪就不算逆天而行。
再說了,昔年周室也有天命,可不很快就沒了嘛,隻要拖下去,拖到秦王薨逝,到時候還有的戰!
這種有天命在身的,一般都活不長!
三十不死四十死,四十不死五十死,反正肯定活不過五十!
楚國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也隻能這般自我欺騙了。
但是,麵對已經在集結大軍,並且戰意高漲至極的秦軍,魏景湣王可就騙不了自己了。
此番秦國起兵十五萬,其中五萬是征召的趙地之民,這五萬裡邊兒,兩萬是代地之民。
現在一個個都是紅著眼,嗷嗷叫的要戴罪立功,將功贖罪,換取上天原諒。
再看看自己這邊,哪怕準備了幾個月,可是在這一場地震之下,彆說戰意了,都恨不得直接投了。
說句實話,現在打起來沒有直接投降,而是轉身就逃的,就已經算得上對大魏忠誠了。
以任何一個人最樸素的價值觀來說,都不會想要和擁有天命之人對抗的。
這次秦王攻魏,是受了上天的指示,這如果還負隅頑抗,這叫什麼?這就叫逆天啊!
為了昏君的王位,去乾逆天的事兒,百姓和士卒都表示,誰想去誰去,反正他們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