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義使用了虛張聲勢,他自稱統帥百萬大軍要侵襲直取荊州,你原先就顯得不太平穩的根基立刻是受到了嚴重的壓迫。】
【你所在的陣營內,全部官吏的士氣下滑。】
【王守義的謀士周徹使用了攻心之策,荊州各地官員對你的親密度下滑了,不少人已經開始思考該如何為自己尋找退路。】
【開陽二年十二月,一個寒門出身的士子文俞卻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他不僅沒有選擇投靠更為倚重寒門的起義軍,而是來到了鄱陽決定為你效力。】
【戰事在即的時候,忽然有人上門投靠,荊州大多數的官吏都勸說你應當小心防範。】
【而你卻不假思索地開口道:“若是因為無緣無故的懷疑而失去了真正的人才,那今後還有人願意出仕於我嗎?”】
【文俞大感意外,他幼年家貧如洗,為了養家糊口,年紀輕輕的文俞便以販賣畚箕為業,為鬆江縣人士。】
【可因為家道中落的緣故,文俞不得不一邊事農,一邊手不釋卷,刻苦地去學習,故此少年就立下誌向,要匡正天下不正之風,以全所想。】
【從大周王朝崩塌再到四處亂戰,文俞是一切的親曆者,所以他對當時在鬆江縣清查官吏腐敗,土地投獻一案的楚世昭存有好感,尤其是後來得知了《治安疏》的原文,更是對楚世昭因故而逝大感惋惜。】
【聽說了楚世昭在江陵出現,文俞本以為是有人弄虛作假,便打算過來看看。】
【數年來,文俞,常年靜觀風雲變幻,又是從底層爬起,精通人情世故又通曉兵法。】
【其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誌,氣度非凡。】
【所以,很早文俞就看出來王守義剛愎自用,隻願意聽信周徹一人之語,如今大局之勢,不儘早拿下應天府,取得前朝舊都南京以作後方,反而舍大取小進犯荊州,此為少智。】
【而楚世昭兵少將寡,身處於困頓難行之地,此時投順,勢必委以重任。】
【看到力排眾議的楚世昭,文俞頓感‘如逢明主’,願竭力相助,以匡心中本有誌向。】
【開陽三年一月,開陽帝被叛將馬溯安所弑後,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
【在北方地盤最大的王槐不久之後,割據稱王,以範陽為根據地四處征伐。】
【大周皇室被馬溯安屠戮殆儘後,國家早已名存實亡,以至於關中等地各族豪強紛紛割據。】
【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
【唯有李瑾和桓節在北方依舊以‘大周之臣’自稱,其中李瑾率部並向自認燕王的王槐發起了討伐之戰。】
【同月,文俞出使來到了南陽。】
【自開陽帝命令盧恩、楊方率領中府軍討伐起義軍以來,在長安被馬溯安打下以後,大多貴族都被馬溯安殺死,而盧恩的範陽盧氏更是被自己的門生故吏馬溯安夷族,隻有自己的兒子盧毅逃了出來。】
【至此以後,盧恩一蹶不振,在開封府借酒消愁,最終死於鬱鬱寡歡之中。】
【而盧毅繼承了盧恩遺留下來的部分軍權,在開封府駐紮,楊方則是在南陽把守,兩者為了爭搶中府軍的兵權久不和睦。】
【文俞,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楊方的大營求見。】
【楊方麵對這位自稱是晉王楚世昭派遣而來的使者,有些好奇,又想要看看他的本事,於是請文俞談談對時局的看法,文俞麵露笑容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麵輕搖浮扇,一麵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
【楊方見此情景,心下反而悲切萬分,如今他宛如喪家之犬,明明是被調遣出去平定起義軍,卻因為權力紛爭,為圖自保而屯田於南陽。】
【既要怕起義軍打過來,又要怕盧恩的兒子盧毅借機除掉他,以進一步掌控整個河南和中府軍。】
【現在左右為難的境地,談何功業!又談何光複祖宗門楣!】
【“我本奉天子之命,統率三萬精兵舉大義討伐那些造反的逆賊,為朝廷和百姓除害,現如今於我有恩的先主駕崩賓天,後主又被叛臣所弑,而先祖是開國之將帥,祖墳被那馬賊刨開所掘,有家不能回,有國不能報,有仇不能血,有功不能立,這是什麼緣故呢?”楊方哀切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