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不是楚世昭故意養蠱。
而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楚世昭不能輕易怠慢。
多少個英明神武的君主辛辛苦苦搞下來的基業,那都是敗在了自己的兒子手上。
秦始皇、隋文帝這兩個更是典型案例之中的案例。
當然,秦始皇的位子,彆說胡亥了,就連扶蘇接過來都難,剛剛統一六國的祖龍,大刀闊斧的改革,觸及的利益麵實在是太廣,推翻秦朝的統治,不僅是六國的貴族、就連秦國都大有人不滿。
隻是秦始皇的威嚴足夠高,軍事力量足夠強,他活著,無人敢動一下,秦始皇死後,人人都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大帝。
秦二世這活兒,沒水平的皇帝是真接不住。
此外,最逆天的還得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
堂堂好聖孫,從內政再到帶兵打仗的能力,從治國再到個人才華,朱瞻基堪稱大明裡的六邊形戰士。
但是有用嗎?
朱瞻基再英明神武,還不是敗在他的‘天才’兒子,瓦剌留學生朱祁鎮的手上。
可以說,朱瞻基的好大兒憑借著一己之力,拉低了對明宣宗的整體評價。
彆人李淵是父憑子貴,朱祁鎮是硬生生靠著自己的能力把他親爹的風評往下猛拉。
生兒子不行,那也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上下幾千年的皇帝裡,朱祁鎮真的是少數不多又菜又愛玩的典型特例。
仁宣之治那麼好的正向BUFF,能給朱祁鎮一口氣玩崩的。
講道理,一般皇帝真做不到。
擱昏君裡麵也得排進T0級彆的‘神人’。
楚世昭怎麼可能接受得了,他的後繼者裡麵出現這樣的‘叩門天子’,所以在培養兒子方麵,楚世昭第一是講骨氣,第二是講實力,第三才是講道義。
而晉陽李氏的家學,被楚濟民吸納。
涼州桓氏的厚黑學,被楚濟鉞消化。
模擬推演裡麵,它給你的信息不一定是準確的,它給的,隻是你看到的,而不是把所有你看不到的內容都告訴你。
你要自己判斷這些內容的真實性。
要從行為和邏輯去看。
楚濟鉞能夠得到文臣集團的鼎力支持。
這就已經不一般了。
無論是寒門派係的郭憂、文俞,還是身為外戚,又算是新晉門閥的桓盛。
他們都表露出了依附的心思。
桓盛不用多說,光是血脈相連的關係,他就必須要幫助楚濟鉞,但是其他文臣也不是傻子。
若說楚濟鉞是個隻講仁義的書呆子,那就完全說不通了。
就郭憂的性格,他是不可能選擇一個書呆子當自己的主公,你講仁義道德可以,但是你拿聖人書裡的仁義道德來治國,你看郭憂會不會破口大罵。
事實上,楚世昭的最優解就是讓楚濟鉞繼位。
楚濟鉞不僅是第一順位的繼承人,是嫡子,而且桓氏最早就交了原始股,加之楚世昭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外的戰爭,如果不是一條鞭法的變法大成,提供了一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大周王朝,其實是快要撐不住的。
反觀支持楚濟民的,大多都是軍功體製出來的將領,跟文臣的升遷法子不同,不打仗,將領是沒辦法升職的,而且就楚世昭帶出來的這些將領,各個驍勇善戰,那是非常渴望打仗的。
給老二繼位,不說第二個漢武,在軍事方麵,最起碼也是個朱棣,甚至還未必是楚濟民自己想打,是他手下的將領要‘裹挾’楚濟民北伐,以此獲得戰功。
楚世昭想來想去,那還是得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
否則不是涼了臣下之心嗎?
【開皇十九年,楚世昭一手打造的絲綢之路日益繁榮,大周王朝許許多多的商戶都開始通過這一條道路對外進行貿易,這也使得路經絲綢之路的許多國家開始對著大周王朝的商戶收稅,以此來獲得利益。】
【起初楚世昭認為這些國家的收稅應當是合理合情的,於是也對那些來往大周王朝的西域商戶收繳商稅。】
【然而有一個國家名為花剌子模,它位於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占據了一片風水寶地,自認為是一方霸主,又覺得絲綢之路蘊藏著黃金財富,想要獨占絲綢之路所帶來的貿易優勢。】
【楚世昭派遣了使節,不斷地周旋在這些西域國家之中,在絲綢之路中,不乏以大周王朝官方性質的商人,而楚世昭也通過售賣其他國家不曾擁有的絲綢、茶葉等等商品,充盈國庫。】
【在絲綢之路上,大周王朝的絲綢、瓷器、茶葉是最受歡迎的商品,幾乎每一次交易都能帶來豐厚的利潤。】
【開皇十九年三月,花剌子模派遣了自己的軍隊控製住了絲綢之路上的主要貿易路線,並手起刀落,將那些來自於大周王朝的商戶殺的殺,捉的捉。】
【在花剌子模中,一些統治者認為大周王朝距離花剌子模實在是太遠了,而他們又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
【結果身為必經之地的花剌子模,本應該獨享絲綢之路帶來的收益,卻大多都被大周王朝所瓜分。】
【而如今,花剌子模的國力強盛,坐擁四十多萬的大軍,具備強勁的實力駕馭絲綢之路,相反,通過一些落後的消息,花剌子模得知大周王朝經曆了盧馬之亂,其國力應該不足以長途跋涉和他們進行交鋒。】
【從利益,從實力上分析,花剌子模都覺得自己有著充足的優勢,這就是他們悍然下手的緣故。】
【開皇十九年四月,楚世昭沒有派遣使節和花剌子模聯係,而是在朝會上詢問諸位大臣,麵對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行事,才對得起國體。】
【在朝會上,很多大臣指出了大周王朝的優勢,也指出了大周王朝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