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心就藩的楚世昭,大周也想改稻為桑_請娘子稱我為陛下!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綜合其他 >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 第128章 一心就藩的楚世昭,大周也想改稻為桑

第128章 一心就藩的楚世昭,大周也想改稻為桑(2 / 2)

雖然楚世昭有心想要靠治安疏改變風氣,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論,治安疏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晉王在長安四處巡邏,懲處了不少為惡之人。”郭謙立刻說道:“以往那些囂張的大族之人,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冒頭了。”

在維護治安方麵,郭謙有很多話想要說。

永晉帝給他的職務之中,其中可以說是實際權力的,就是郭謙可以在長安抓捕那些‘破壞治安’的人。

武德司的主要職能,除了拱衛皇城,保護皇帝,就是維係長安之地的治安。

但是,這個位置並不好做,郭謙這些年早就想要隱退了。

就長安那些官宦子弟,他敢抓嗎?

更多的時候,郭謙是敢怒不敢言,每次拿下人以後,都要低聲下氣地勸說對方,而其實很多人都不賣郭謙一個麵子。

秦王和那些官宦子弟走得近,自然看不起郭謙這樣的泥腿子。

這樣一想,晉王對待他郭謙謙卑有加,而且嫉惡如仇,對付那些官宦子弟不留麵子,有罪則罰,比起郭謙有時候不得不低聲下氣的態度,晉王確實剛正不阿,不是那種媚上欺下之徒。

雖然對秦王有一些反感的地方,但是郭謙誇獎晉王的原因,也並不是因為討厭秦王,便去抬高晉王,而是晉王在某些地方做出來的事情,是他很是欣賞的地方。

永晉帝倒是不意外郭謙對楚世昭的親和,畢竟大周王朝門第之見日益見長,大族之間的通婚就可見一斑,很多京兆名門的千金是隻嫁同為名門的大族之後。

像郭謙這樣出身的大臣,往往都是被排斥的一方,而永晉帝此番追問,也是在觀察、考量其他人對晉王楚世昭的看法。

因為永晉帝越去關注楚世昭,就越能發現在楚世昭身上不同於尋常之人的特點。

楚世昭無欲無求,既不求財,也不好女色,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對權力的渴望,幾次三番都提出自己想要就藩的態度。

而就藩跟主動放棄皇位是沒有區彆的。

提一次也就算了,每一次都提出想要就藩的念頭,這說明了楚世昭並不怕他這個父皇心一橫,立刻讓他就藩的事情。

他是真的很想出逃長安。

這也讓永晉帝越來越難以捉摸楚世昭的真實意圖,縱觀這些日子楚世昭所做的事情,你最多也隻能說他喜好名聲。

可是楚世昭又不是單純的喜好名聲,他該做的事情做了,不該是他親王做的事情其實也做了。

難道楚世昭果真是一心為國,隻為社稷之事嗎?

想到這裡,永晉帝皺了皺眉頭,將話題岔開,皇位交替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敏感了,他找郭謙談心,也隻是想從其他人的眼界裡,看看他這些兒子到底誰可堪一用。

得到的結果,和永晉帝心裡想的一樣。

永晉帝歎了一口氣道:“不過是一個好名的小子罷了。”

說著,永晉帝又拿了一個折子出來道:“這些日子國庫虧空的厲害,那王睿貞的家產全部充公,也不過是緩了一口,如今東南又有起義,有人替朕出了一個主意,想要改稻為桑,為國家創收,你怎麼看。”

郭謙微微一怔。

改稻為桑的字麵意思還是很簡單的,就是讓農民將稻田改成桑田,種植桑樹以增加收益。

因為土地上種糧食的收益,並沒有種桑樹的收益大。

而且種植桑樹,就可以培養蠶絲,由此就能做成絲綢,在大周王朝,絲綢又是奢侈品,價值極高。

初聽下來,這倒是一個創收的好政策。

“臣以為,可行。”郭謙本就不是文臣,這改稻為桑的政策,一聽就是朝中的賢臣所說的,他沒有什麼本事和眼見,但聽起來,好像是那麼一回事,能夠給國家補充虧空。

“出這道政策的人是京兆杜氏。”永晉帝繼續道,“他們祖上是大周王朝的賢臣啊,連著三代都出了名相,治理朝政,使得我大周有了一代盛世。”

京兆杜氏在長安的名聲極好。

如果說韋氏在長安是氣焰最為囂張的門閥大族,王氏是最得勢的高雅名門,杜氏就是整個長安底蘊最深,卻也是最低調的名門,他們兢兢業業,直到現在,杜氏在朝中都有一批出仕為官的大臣。

自開國至今,都有不錯的朝堂地位。

以至於郭謙一聽是杜氏出的政策,就更加支持了,“杜氏向來沉穩,而且頗有遠慮,他們敢提出這樣的策略,應當是有利於社稷的。”

“但是.”永晉帝沉吟道:“老四聽說了改稻為桑的政策,立刻上疏反駁。”

“其一是老四認為地方上的管理,朝堂無法涉足,即便我們下達了命令,百姓也不可能放棄種農田而去種桑樹。”

“種桑樹的確可以養蠶絲,做絲綢,可是對百姓來說,絲綢的生產跟他們是沒有關係的,他們既拿不到銀子,也沒有糧食吃飯,所以他們不可能答應朝堂去種桑樹。”

“其二是這樣的政策一旦推行,朝堂未必能及時管得上地方,容易讓那些地主搶奪底下農民的土地,這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而現在南方有起義軍起來,想要推行這樣的政策就更加困難了。”

聽到這裡,郭謙又道:“可是國庫的虧空,總要補救,麵對這些問題,陛下不可因為有難以處置的地方就放棄,不然凡事遇到困難就要放一放,那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呢?”

郭謙早就聽出了永晉帝心中的意動,但是因為楚世昭的進諫,又開始猶豫,而判斷出永晉帝真實想法的郭謙,自然是繼續推動永晉帝的心意。

這麼多年來,他都是這樣走來的,也清楚,隻有支持永晉帝真正的心意,他的地位才能長久。

“地方上有意見,不能治理,那就讓能壓得住地方上的人去治理,在南方有叛亂,那就讓能壓得住叛亂的人去鎮壓。”郭謙又道:“臣以為兵部侍郎桓盛頗有才能。”

“他是涼州人,自幼了解軍務之事,亦有治政之才,由他推行改稻為桑,再遣他平定那鹽商的叛亂,不是一舉兩得嗎?”

永晉帝本就頭疼叛亂之事,想要調遣手下的大臣前去平叛,但至今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如今改稻為桑的政策放在台麵,正逢南方叛亂之事,這就很需要一個既懂得內政又能平定叛亂的大臣前往南方。

桓盛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人才,很多事情都辦得妥當,這讓永晉帝頓時意動了起來。

他注視著眼前的郭謙。

在沉吟片刻後,永晉帝仿佛是下了什麼決心一般開口道:“那就讓桓盛入宮一趟,朕要同他好好談談這些緊要的政務。”



最新小说: 人在北美,罪惡克星 吟世 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機! 從無名散修到千麵帝君 僵獄 忍界:從木葉開始的蟲姬 讓你去發財,你卻在異界當 老太重生整治家風,全家瑟瑟發抖 慈父無限愛 京夜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