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麼說,這大周還是他們姓楚的。
那些世家大族平日裡作威作福也就算了,如今晉陽爆發了這麼大的洪災,他們竟還想從中作梗,著實有些太不把他這個大周天子放在眼裡了。
要是再不敲打敲打,這些家夥說不得還當真以為自己怕了呢。
想到這裡,永晉帝這才沉聲開口道:“我兒說的有理。”
“這事情的確怪不得你!”
“朕其實也覺得,那些世家大族如今是越來越過分了,也是時候該敲打一番了。”
“不過,這些家夥手中畢竟掌握著咱們大周的經濟命脈,就算要動他們,也不能急於一時。”
“此事朕之後,自會再做考量。”
不得不說,這永晉帝還是有些手段的。
隻不過是簡單的幾句話,就將這事情給翻篇了。
隻不過,這一切早就在楚世昭的預料之中。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永晉帝雖然是大周天子,但他也有他的難處。
這事情能有如今這麼個結果已經很是難得了。
正當楚世昭以為自己的述職要到此結束的時候。
這時,端坐在龍椅上的永晉帝卻再度開口了。
“對了,朕聽說,你在這次救災中,事必躬親,凡事都是衝在最前線,不知你在此次救災中,可有發現其他問題啊?”
永晉帝此話一出,楚世昭不由得嘴角上揚。
來了!
以他的聰慧,又怎麼能聽不出來永晉帝的言外之意呢。
這分明就是在考察自己啊!
看來,這次親赴救災,著實讓自己在永晉帝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了不少。
要不然,對方也不會問自己這些隻有帝王才會考慮到的問題了。
下一秒,楚世昭直接將提前準備好的奏報拿了出來。
“父皇,兒臣在救災過程中,發現一些朝中大臣與地方勢力勾結,謀取私利,導致物資調配出現問題,嚴重影響了救災進度。”
“兒臣已掌握了一些證據,具體情況和人員名單,兒臣已經全都寫在奏報裡了,還望父皇能徹查此事,以正朝綱。”
楚世昭此話一出,永晉帝不由得臉色一沉。
“竟有此事!給朕將奏報呈上來。”
永晉帝看著奏報上的名單,雖然麵色嚴肅,可他心裡卻很是開心。
要知道以楚世昭如今手中的權勢,懲治這些貪官汙吏的小事,他一個封疆大吏,完全沒有必要稟報自己,隻要他想,就算是先斬後奏,自己估計也不能說什麼。
可楚世昭不僅沒有擅作主張,而是將這事情秘密稟報給了自己。
這說明,此子看待事情的眼光是何等的長遠。
就這份對事情輕重緩急的拿捏,就不是自己幾個兒子中,誰都能做得到的。
隻是,如果要做一個合格的繼承者,光有這一點,卻還遠遠不夠。
彆看他永晉帝平日裡一副不理朝政的昏君模樣,可放眼整個大周,卻沒有一個人敢說他是一個無道昏君。
當初,他能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繼承大周江山,要說他一點手段都沒有,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隻是,有的人喜歡在世人麵前展露自己的才華,有的人卻是天生低調喜歡藏拙罷了。
恰好,他永晉帝就是後者。
更何況,如今的大周歌舞升平,一派祥和。
朝中大臣大多都能各司其職,雖然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小紕漏,但這都無傷大雅。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大周天子的永晉帝,培養一些自己的小愛好,追求追求長生什麼的,貌似也沒啥問題。
要不是之前太子突然謀反,他永晉帝此刻恐怕還終日過著流連後宮,不理朝政的完美生活呢。
自從永晉帝下令將太子囚禁起來之後。
原本他還在為沒有人幫自己分擔兒苦惱呢。
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個四兒子的才能卻一點都不弱於他那個精心培養了多年的好大兒。
若是這家夥做事再謹慎一些,把這太子之位傳給對方,也不是不可以。
隻可惜,這小子,還是缺乏曆練,關注事情的點,終究還是差了一些火候,看來自己日後還得再提點一番才行。
正當他心裡盤算著該怎麼提點楚世昭的時候。
這時,眼見永晉帝遲遲沒有表態的楚世昭卻是再度開口了。
“父皇,此次救災兒臣除了發現奏報上的發現外,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議,不知該講不該講?”
聞言,永晉帝不由得眉頭一挑:“哦?你且說來聽聽。”
“啟稟父皇,通過這次救災,兒臣意識到我大周在水利建設和地方治理上還有諸多不足。”
“所以,兒臣鬥膽,想提出一些改革建議,望父皇恩準。”
“那你倒是說說到底有什麼不足之處啊?”
很明顯,此刻的永晉帝已經被自己這個兒子的話題徹底吸引住了。
見對方有了興趣,楚世昭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後才繼續開口道。
“父皇,兒臣認為,首先應加強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維護,設立專門的水利部門,派遣能臣負責,定期巡查和修繕堤壩、河道等。”
“其次,在地方治理上,要嚴格選拔官員,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和考核,杜絕貪汙腐敗現象。”
“再者,鼓勵農桑,減輕百姓賦稅,讓百姓能安居樂業。”
隻是一次簡單的救災,就能從看到這麼多問題。
不得不說,楚世昭這次的述職,著實讓永晉帝吃了一驚。
要不是先前經曆過自己親兒子謀反的事情,此刻的永晉帝心裡都想直接把太子之位傳給楚世昭了。
俗話說的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經曆了太子謀反之後,如今如同驚弓之鳥的永晉帝雖然對楚世昭這次的表現很滿意,但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人心隔肚皮,誰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心裡有沒有什麼彆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