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
幾個跟著張秦川一起來的小年輕,圍著大木箱子開始拆上麵的鐵釘。
足足等了五六分鐘,才把木箱子上主要負責固定的鐵釘都拆掉。
“大哥你離遠點,有灰。”
小文伸手在臉前揮了揮,又朝旁邊的張秦川提醒一句,這才帶著人小心翼翼的打開木箱子的外殼。
嘎吱吱
僅剩的幾個內部去不掉的鐵定,隨著木箱子外殼被掰開,鐵釘從木頭裡被抽出的酸牙聲聽著人直起雞皮疙瘩。
老謀子眼巴巴的看著拆開外麵的木箱子,裡麵居然還有幾層紙箱子。
這包裝太嚴密了。
紙箱子拆完,裡麵還有泡沫海綿保護著,好像是防止磕碰。
直到所有東西都拆完,呈現在老謀子眼前的玩意兒,怎麼說呢,有點像個正方形的大缸。
整體呈現褐色,一眼就能看出這玩意是陶製的。
上麵還用簡單的顏色勾勒出花紋,看上去有點古意,就是這些花紋看上去不是很大氣,總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看上去不太上檔次。
小心翼翼的敲了敲缸體,大缸頓時傳出一陣輕微的金石聲。
老謀子眼睛一亮,他總算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了!
“這是缶?”
“嗯啊我也不知道。”
“你不知道?”
“我又沒見過,你不是說韓國有嘛,我就給你整來了,你看看是不是?”
張秦川也有些好奇,這東西是昨晚才到的,他都沒來得及看,今天才拉著老謀子來一起開箱的
“你讓我看我也看不明白,我就知道這東西能發出金石的聲音,但這個東西,我敲了敲”
老謀子說著,又輕輕敲了一下。
“咚”
一聲和鐘聲有些類似,但又略顯沉悶的聲音回蕩在倉庫內。
“這聲音不太對,太悶了,這個蓋子能不能打開?”
老謀子說著親自上手摸了摸這個缶上麵的蓋子。
挪了挪,有些沉,他也沒敢用太大的勁兒,剛剛敲擊過缶的右手,下意識放在鼻子前聞了聞。
咦?
怎麼感覺還有股泥味兒和火氣?
老謀子蹲在缶旁邊,又仔細摸了摸,聞了聞,越看越疑惑。
這玩意他總感覺像是個新的,而且是最近才做好的。
有些疑惑的看著張秦川道:“伱從哪搞來的?韓國?”
“你這不廢話嗎?你不是告訴我韓國有嘛?”
“怎麼搞來的?”
老謀子太好奇了。
“”
張秦川同樣蹲下身,摸了摸缶,表麵有些粗糙。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文物不問來路,你還是長安人呢,啥該問、啥不該問,你不知道?反正這個就是你說的那玩意兒。”
有東西得了唄,問這麼多乾什麼?
老謀子眼中有些狐疑。
他記得韓國那邊早就放出他們複原出古代缶的信息了,而眼前這東西看上去像新做的,這個時間跟那邊放出消息的時間對不上啊。
他怕張秦川投機取巧搞個假的來蒙他。
主要是這東西沒有還好,但如果搞個假的才蒙混過關,他們參考這個,要是搞不好,思路被帶偏了,是會影響計劃的
“你看我乾啥?”看著老謀子的眼神,張秦川本來是不想多說的,但想了想,勉強解釋道。
“這玩意兒,跟你說的那個是一個東西,現在、以後,全韓國就這兩個了,那個以前複原出來的缶,在他們的一個博物館裡放著,目標有些大,不好搞出來,這個是才做的,不過你放心,和博物館裡那個,是原班人馬打造,尺寸、用料、工藝,都一樣。”
“???”
全韓國現在,以後,就這兩件了?
這話是什麼意思?
老謀子愣了一下,不過聽張秦川這麼解釋,他倒是放心了。
這才過去多久啊,上次他跟張秦川提這事,還是五月份,眼下才過去三個月,離半年之期才過去一半,這就搞過來了!
“我得叫幾個專家過來研究研究,做個參考。”
老謀子研究了半天,也沒啥突破性的進展,想了想有些征求似的問了一句。
“行啊,我就是先讓你看看這東西有沒有用。”
“肯定有用啊,有這個做參考,算是能給我們打開思路了,不過他們這個東西做的太粗糙了,不大氣。”
看著這個缶,老謀子一臉嫌棄。
“那行,你說運到哪,我安排人送過去,不過我提前跟你說好啊,這東西你可彆說是從韓國搞來的,就說我找人做的就行了,也不能讓人拍照。”
“為啥?”
“你不說要悄悄的嗎?參考一下得了,不能留下證據,以後用完了就砸了,明麵上韓國隻有一個這東西,明白?”
“行!”
這種事,隻要弄好了,張秦川又這麼說了,老謀子就不計較了,說啥是啥,這已經算是幫了大忙了
當天晚上,張秦川房間內,小金拿著個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載的全是他的“學習筆記”。
“大哥,目前我們遇到的問題是,組成腳印的單個煙花亮度是夠了,但滯空時間不夠,而且為了保密,隻能單個實驗,不能實驗整體腳印的燃放。”
“不能實驗整體?”
張秦川愣了一下,然後不等小金解釋,他就想明白了。
這玩意是煙花,單個實驗,目標不大,找個稍微偏點的地方就行了,但如果想實驗整體的腳印造型的,目標就大了。
目標一大,如果被人看見了,萬一被拍下來,那就有點不好辦了。
畢竟是燕京,這邊人口太稠密了,想找個偏遠的地方都不太好找。
總不能在山裡或者其他更偏的地方吧?
真要是去這種地方,還得防止火災,做各種安全措施,人員吃住行都是麻煩,所以現在這個問題,就放在張秦川這裡了
“嗯實驗這玩意,需要偏僻、保密、還最好有建築做參考是吧?”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