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沒上靈山,老衲怎麼離你而去?即便你上了靈山,老衲改投彆派,也和你一個佛陀坐下小比丘尼無關。”老和尚沒好氣道。
“可你改換了門庭,怎麼對得起燃燈佛祖?”小羽道。
老和尚道:“為何對不起他?老衲又不是他門人弟子。
靈山部派眾多,他是部派之主,老衲也是部派之主。
老衲投奔誰,都和他無關。”
小羽驚道:“你身為部派之主,竟率先投敵,太沒擔當了吧?”
“老衲的部派隻有老衲一人,而且老衲的部派,雖屬於古佛派,卻和釋迦摩尼不是敵人。
因為老衲過去沒當過‘靈山之主’,現在、將來都不會去爭奪‘靈山之主’的位置。”老和尚道。
小羽嘴角輕輕抽出,“你孤家寡人一個,還當什麼部派之主?”
老和尚淡淡道:“老衲當初和燃燈一起聆聽阿彌陀佛講道,一起成佛。
在接引和準提兩位教主圓寂後,按照輩分排序,老衲連靈山之主都當得,做個部派之主咋了?”
小羽驚道:“怎麼‘教主’也會圓寂?”
老和尚道:“凡人和尚的圓寂,是死亡的雅稱。
佛的圓寂,卻代表了一種大圓滿,大超脫。
等你來到靈山,說不得能經常見到接引佛。
他圓滿寂滅,已超脫而去,但他還在靈山,又不在靈山。”
小羽茫然道:“我不懂。”
“你若懂,你也是佛祖了。”
確定她已熟練掌握巴利文和梵文,老和尚在和她說話的時候,就主動引她往城外走。
這會兒他們已來到城外一棵茂盛的菩提樹下。
綠色的樹葉仿佛鑲了金邊,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佛光濃鬱得都讓人以為有幾百個佛陀藏在樹枝間。
“這該不會是如來佛祖當初悟道的那棵菩提樹吧?”小羽驚歎道。
老和尚拉她盤坐在樹下,“是老衲在五十萬年前,初到靈山聽阿彌陀佛講法後,用準提佛贈送的一粒菩提子,栽種出來的菩提樹。
它種在靈山,也種在老衲心裡,是老衲的‘菩提根’,現在借給你感悟無量佛法。”
不曉得是不是錯覺,小羽感覺自己智慧神通在發生某種蛻變。
變得更圓潤,更有靈性,更加適合領悟佛法。
剛才聆聽的佛經,此時又有了全新的感悟。
這是很明顯的變化,她本不該懷疑是錯覺。
可她現在在夢境中,夢中的感覺不等於真實。
“要煉心,你得先知道心是什麼,心在何方。”老和尚道。
小羽摸了摸胸口,“心是我居住在心臟裡的‘神’。”
老和尚點頭道:“你的回答裡包含了兩個部分,既說明心乃‘識與知’,又認為‘識知之心’在身內,對吧?”
“嗯,識知之心在身內。”小羽道。
老和尚道:“既然識知之心在身內,你為何看不到自己的臟器、血管和肌肉?
要知道‘看’和‘感受’,是識知的基礎。”
小羽知道老和尚在打“禪機”,而不是在跟自己研究生物學、解刨學。
她稍微想了想,道:“難道識知之心在身外?我們最先看到外物,認識到外麵的環境,很難認識自己.也不對,心若在身外,心和身就分開了。
心的識知,和身的感受沒關係。
可身體的感受,是心之感受的一部分,不可能身體有感而心無覺。”
她凝眉陷入沉思,老和尚就靜靜看著她。
片刻後,小羽道:“我心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它不在任何地方。”
老和尚道:“烏龜背上長了毛,兔子頭上有角,你可曾見到?”
“沒有,兔子頭上沒有角,烏龜背上沒有毛。”小羽道。
老和尚道:“是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沒那麼虛頭巴腦。
你非草木石頭,你有心,你的心肯定存在。
可你的心若不在任何地方,那它就不存在,這不矛盾嗎?”
小羽糾結道:“心不具體存在於某處,它是眾多感知的集合,它分散在我身體各個部位,也分散在天地間。”
老和尚道:“你的眼睛瞎了,你的心變了嗎?”
“沒變。”小羽道。
“可你說,你的心分散於全身各處,自然也在眼睛裡。現在眼睛都瞎了,識知之心還不變?”老和尚道。
小羽道:“變了。”
老和尚道:“能隨外物而改變的,不是你真正的心,你認錯了自己的‘心’。
連‘心’都認錯了,你還煉什麼心?
就比如,你明明想練拳,卻把腳當成拳,能練出什麼效果?”
“真正的心.是什麼?”小羽有些茫然了。
“真心不生不滅、永恒唯一。找到了真心,你才能成為不生不滅之佛陀。”老和尚道。
“讓我再想想”
小羽使勁摳腦袋,不一會兒便將一頭秀發弄成雞窩樣兒。
“大師,我的心在哪,我的心是啥?”
“繼續想。”老和尚淡淡道。
小羽又掙紮片刻,道:“我現在正在尋找自己的心,是我的心在主導這一過程,這就是我的心。”
“唉,你雖有點慧根,卻終究見識淺薄、閱曆太少,道行更淺。”老和尚歎道。
“我壓根沒道行,您稍微給點提示唄。”小羽道。
老和尚沉吟道:“如果是正常的佛法教學,你必須要自己找到答案。
至少接近答案,老衲才能出言提點。
隻有自己找到的答案,才真正屬於自己。
找到了,境界便達到了。
從彆人那獲知答案,反而會成為阻擾你前進的‘知障’。
唉,可惜現在沒有幾百、甚至幾千年時間,讓你慢慢感悟。
老衲無奈,大概隻能揠苗助長了。”
小羽從他表情和語氣中看到、聽到很多遺憾和糾結。
“彆的佛陀都經曆過這一步?”她問道。
老和尚點頭道:“這是成佛路上‘叩心之關’,在靈山又叫‘七處征心’。
如來佛祖麾下有兩位驚才絕豔的弟子,一個是阿難,另一個是金蟬子。
阿難修行萬年後,在一日之內完成七處證心,最後得佛祖指點,找到‘真心’。
金蟬子不用任何人指點,自己找到了‘真心’。
其驚才絕豔,甚至超越了釋迦牟尼本人。”
小羽問道:“大師花了多少時間完成‘七處證心’,可是自我開悟?
我距離‘七處證心’還有多遠?”
老和尚道:“老衲佛性較差,折騰了三十萬年,才勉強完成七處證心。
還得接引佛用‘心’引導,才算找到‘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