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豫讓刺衣_公若不棄,願拜為義父_在線言情 

第501章 豫讓刺衣(1 / 2)

李靖宇神色複雜地感慨道:“我明白,無論出於什麼目的,羽鳳仙的確寬仁大量,放過了問道兄一回,問道兄肯定不能無動於衷、毫無回報。

都說羽鳳仙義薄雲天,有上邦古之聖賢的遺風,果不其然。

我甚至覺得上邦‘簡襄之烈’的賢君趙襄子,也不如她。

至少在同樣的事件中,上邦聖賢不如羽鳳仙。”

此言一出,躺在床上的“木乃伊”曾問道,立即變了臉色。

當然,他腦袋上纏著繃帶,無法直接看到棉布下的臉龐。

“簡襄之烈”是上邦的一個典故,有點“秦奮六世之餘烈”的意思。

秦奮六世之餘烈,是指大秦能統一天下,靠前麵六世先祖奠定基業。

簡襄之烈則指兩位趙氏賢君,也即是趙無恤兩父子。

有了“簡襄之烈”,才有後來的戰國七雄之趙國。

似乎在這種場合,談論“上邦聖賢”很莫名其妙。

可趙無恤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豫讓刺衣。

趙氏原本是晉國的國卿,是臣子。

在春秋之末,韓、趙、魏三家列卿瓜分了晉國,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開啟。

而三家分晉的標誌是“智”氏之亡。

智伯為智氏家主,趙無恤殺了智伯,還將他的頭顱骨塗上油漆,製作成器皿。

智伯有一忠心耿耿的家臣,名叫“豫讓”。

就是留下“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之名言的刺客。

豫讓前半生鬱鬱不得誌,先後投靠了幾位“主公”,都不受重用。

曾問道前半生是個腦子不開竅的“曾阿牛”,活了幾十年,渾渾噩噩,一直被同鄉、被朋友嘲笑玩弄,沒人看得起他,都將他當成傻子。

豫讓遇到了智伯,兩人特彆投契,互為知己。智伯信任他,對他委以重任。

曾問道遇到了關城隍,關城隍一點不介意他呆頭呆腦,反而將他的耿直當成了天性淳樸。

曾問道挪動了城隍神位,關城隍不怪罪,多次跟他喝酒談天,之後更是成了傾心相交的朋友。再後來,幫他換心,助力他獲得仙緣,十年不到,飛升成仙。

智伯被殺後,豫讓多次找趙無恤報仇。

趙無恤欣賞他的忠勇,每次都放過了他。最後豫讓絕望痛嚎時,他還將自己的衣服脫下來,借給豫讓,讓豫讓把衣服當成他自己,刺衣等於刺他,算是為舊主報了仇。

豫讓刺衣後,自殺而亡,成就了他和趙無恤的千古美名。

關城隍被殺後,曾問道千裡迢迢趕到迎祥府,找羽鳳仙報仇。

羽鳳仙對他心有憐憫,也放過了他,曾問道打算放棄複仇了。

清河郡王既沒嗬斥曾問道,也沒說羽鳳仙壞話。

相反,李靖宇給予羽鳳仙極高的評價。

他認為她釋放曾問道的行為,比趙無恤放豫讓更難得。

不考慮這句話背後的彆有用心,單論這番評價,李靖宇其實有幾分真心。

趙無恤的身份是“君主”,豫讓的身份是“臣子”。

有朋友勸說豫讓假裝投靠趙無恤,取得趙無恤信任後,再將之刺殺。

豫讓嚴詞拒絕:如委身為臣,即為臣子。臣子欲殺主,是懷有二心的不義之舉。

遇到了這種人,李靖宇都覺得自己有放走他的氣量。

因為他的身份也是“君”。

哪個“君”不喜歡、不鼓勵這種“忠臣之義氣”?

羽鳳仙卻不是“君”。

而且趙無恤已經乾掉智伯,三家分晉成功,位高權重,身邊無數扈從,沒有生命之危。放豫讓時,他從容不迫。

羽鳳仙放曾問道時,卻是處於極為危險的境遇。自己狼狽不堪,隨時可能丟掉小命,卻大大方方放走了一位真仙大敵。

說句不好聽的,趙無恤放豫讓無數次,豫讓也威脅不到他;羽鳳仙今天放了曾問道,明天曾問道和她的敵人聯手,威脅她的小命,輕輕鬆鬆。

趙無恤放豫讓前,豫讓已有“義士”之名,趙無恤知道他不會丟掉節操,毫無下限地使用下作手段;羽鳳仙放曾問道時,曾問道雖有“真仙”之名,性格什麼的,隻憑傳說故事,很難看出來。

比如現在,他不就是來找曾問道聯手擒拿羽鳳仙?

他還有信心說服曾問道。

甚至說,曾問道已經被他用“豫讓刺衣”的典故說服。

李靖宇能理解趙無恤的想法和行徑,卻覺得羽鳳仙夾腦風,無法理解。

故而說趙襄子不如羽鳳仙。

當然,他並不是真的在誇讚羽鳳仙。

他誇讚羽鳳仙,將羽鳳仙和趙襄子比較,其實在激曾問道:羽鳳仙是趙襄子,甚至超越了趙襄子,你呢,你能堪比豫讓不?

羽鳳仙還是個沙蠻子呢,都有古之聖賢的遺風。

你一個真仙,整天東奔西走、行善積德賺善功,卻在德行上遠不如她?

她放你,說不定也把你當成了豫讓那樣的“義士”。

你說說看,你現在這樣,當得起“義士”之名不?

麵對曾問道拒絕再向羽鳳仙複仇的態度,李靖宇隻用了一句話,一個典故。

都沒直接勸說,隻誇了羽鳳仙兩句。

寶安堂後院。

玄隱真人還真沒敷衍李靖宇。



最新小说: 靈霄逆途 宇智波,從毀滅忍界開始 全員反派讀我心後,我嘎了男女主 長生修仙:我的天賦有點多 我有九千萬億渣男金 廢土世界的女子指揮官 無儘複活後,我能傷害轉移 韓城:我與未來有扇門 諸天儘頭 我在神秘複蘇無限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