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第一縷夏風襲來,網約車與O2O賽道的資本暗湧已然掀動驚濤。
短短十餘日,滴滴、美團等頭部平台密集的消息與動作,猶如向平靜湖麵接連投擲的巨石,激起的不僅是圍觀者的水花,更牽動著全球資本巨鱷的敏感神經。
當蔡崇信領銜的阿裡係、沈南鵬掌舵的紅杉資本、李曙軍操盤的摯信資本接連亮出底牌,這場涉及數千億級市場的卡位戰陡然升溫。
在外賣與出行這兩個賽道麵前,沒有旁觀者席——每延遲一秒決策,都可能意味著與饕餮盛宴失之交臂。
縱觀行業版圖:美團背後阿裡係重兵把守,滴滴與快的的合作早已劃清阿裡和騰訊各自的疆界,百度糯米或許在暗中遊曳伺機捕獵。在這個資本圍獵場,BAT構築的護城河正愈發森嚴。
有趣的是,當多數初創企業捧著商業計劃書在投資人門前輾轉,不得其門而入時,像餓了麼與“打的出行“卻展現出罕見的矜持。
它們如同手握稀世珍寶的收藏家,既向資本展示著新經濟皇冠明珠的璀璨光芒,又刻意保持著若即若離的姿態。
這種“反客為主“的博弈藝術,讓手握重金的機構投資者們既心癢難耐又無可奈何——曾幾何時,他們也體會到了不得其門而入的窘境。
畢竟,在談判桌的另一端,那個被稱為“彼岸係”的神秘資本矩陣,早已將這些獨角獸企業視為禁臠。想要分一杯羹?得先得到那個姓陳的點頭才行。
誰讓這家夥眼光獨到,早在這些獨角獸初創時期,就早早下手,將它們收入囊中。如今,業內對陳默的評價或許在其他方麵褒貶不一,但對他獨到的眼光和大局觀,卻無人敢質疑。
此刻,從國外到國內,淡馬錫、DST、IDG、今日資本、高瓴資本等一眾頂級投資機構,紛紛將視線聚焦於京城北部那座耀眼的科技園——彼岸科技園。
園內,陳默一手一個電話,聊得不亦樂乎。
左手一個慢動作,他對著電話那頭的高瓴資本張磊笑道:“張總……不不不,這次餓了麼的融資額度都是周受資那邊定好的,你就是給我打電話也沒用啊。我得考慮其他幾家的感受不是?哎哎,好,晚上見麵聊……”
剛撂下張磊的電話,右手又接起了IDG尤裡·米爾納的來電。
他語氣輕鬆,帶著幾分調侃:“哦,我親愛的老朋友尤裡.沒問題,我從周受資那裡聽說了,投資當然雙手歡迎!無論是打的出行還是餓了麼,我保證後期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你的眼光是真的好”
“小鴿啊,你看這回弟弟我沒放你鴿子吧,感謝一直以來的青睞啊,這不一有機會就想起哥哥你了不行不行,彼岸科技不缺錢,我還正愁錢怎麼往外花呢.有啥好項目到時候咱們互通有無.好嘞好嘞改天吃飯”
“喂,新姐,你跟東子的情義在這擺著呢,都是自家人.放心,你這份早就留好了.好說好說,到了你地頭肯定叨擾”
陳默跟IDG的熊曉鴿和今日資本的徐新聊完,至於剩下的淡馬錫、摩根大通等機構,雖然也拋來了橄欖枝,對彼岸旗下的企業表現出濃厚興趣,但陳默手起刀落,通通婉拒,同時推薦了一些彼岸海外的業務讓他們去談。
沒辦法,蛋糕就這麼大,光是他的朋友們都不夠分。剩下還有順為資本、晨興資本、啟明創投、順豐等老朋友要照顧到,陳默這次主打一個“雨露均沾”,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過,接受融資也是一門學問,講究方式方法和親疏遠近。比如,燒錢的項目——餓了麼、打的出行,就交給DST、IDG、今日資本、高瓴資本這些機構;而像字節跳動這樣的優質項目,則優先綁定那些老朋友上戰車。
從接受融資意向到具體談判,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融資金額的多寡,取決於企業的整體估值、發展階段、行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即便投資機構的意願再強烈,也得按照行業內的流程來走。
像DST、IDG、高瓴和今日資本這些機構,也樂於慢慢談。畢竟,目前的局勢波譎雲詭,或許過了一周或半個月,局勢會更加明朗一些,這也為他們的估值和談判策略提供了更多參考。
資本想要慢慢談,陳默當然樂見其成。
他人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說小米是順勢而為,那麼他這次融資則是借勢而為。
對於外賣、團購、網約車甚至未來的共享出行,陳默並不看重短期的盈利。畢竟,在局勢尚未明朗的前幾年,這些賽道可能連賺錢都難,更不用說賺大錢了。
陳默真正看重的是,這些賽道都是微信向外延伸的觸手。
如今,微信的服務頁麵已經集成了本地生活的入口,比如外賣、打車、、地圖、新聞、視頻、購物、快遞等功能。
這些功能背後,對接的是餓了麼、打的出行、起點、高德地圖、今日頭條、抖音、B站、京東、順豐等應用。
如果用戶安裝了對應的APP,微信會直接無縫切換;如果沒有,則會跳轉到微信小程序。
這是什麼?這就是屬於彼岸係的“生態化反”效應。通過各個賽道的多元化布局,彼岸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移動生態係統。
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相互賦能,資源共享,形成協同效應,將用戶價值最大化,最終實現“1+12”的效果。
其實,“生態化反”這個概念明年將會是老賈(賈躍亭)提出的,本身並沒有問題。隻不過,老賈步子邁得太大,戰線扯太長導致資金鏈斷裂,更重要的是——“乾爹”出了問題。
而彼岸跟樂視不同,前者擁有規模不大但源源不斷的資金。
一步一個腳印往前邁進,從微信從去年開始就沒有再推出業務層麵的創新,而是專注於技術層麵的優化,做減法就能看出一二。
目的是讓微信更加穩定、簡潔、好用,把護城河挖寬挖深。
剩下的所有精力,都在為這個移動生態係統默默籌備著。
舉個例子,比如外賣,用戶不僅可以在餓了麼上點單,也可以在微信上直接點餐,殊途同歸。
而在這背後的邏輯鏈條是落地的業務應用餓了麼內部還調用了高德地圖、微信支付,安全由昆侖鏡保障,性能則由彼岸雲提供支撐。
從微信到具體的業務應用,再從應用反哺回微信,成為其遠端觸手,進一步擴大版圖,層層擴張,從購物消費、文娛、到生活服務、金融服務,甚至未來的政務服務。
當然,目前每個板塊內的業務還不算完善。比如酒店、旅行、醫療、票務、保險等領域,仍然存在缺失,需要一步一步去彌補和完善。
有些業務相對簡單,比如旅行、票務,砸錢買買買就行了。但有些領域則比較敏感,或者生態尚未成熟,比如醫療、保險、社保等,那就隻能徐徐圖之。
未來數年,當用戶手機中隻需安裝一個微信,就能滿足日常生活和娛樂的一切需求時,一個龐大的移動應用矩陣將就此形成。
最終,微信將給用戶一種“微信在手,天下我有”的認知。
這就是陳默給張小龍規劃的微信未來需要努力發展的方向,也是後者最喜歡吃的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