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姨子童漫之間也不像剛開始時那麼客氣,而是指揮著童漫招待他,又讓童漫去幫她做菜。
說明兩人之間不僅僅是校長和老師的關係,更是將童漫當成了自己人。
很多信息和關係,能從一言一行中分析出來。
沒多久的功夫,3道菜就擺上了桌。
“我這還有半瓶五糧液,給你拿過來。”胡秀英將放著的大半瓶五糧液拿了過來,給陳浩倒了一杯。
五糧液也不便宜,一瓶要3塊5。
“客氣了。”陳浩雙手接過酒杯。
“不要那麼見外,,我對小漫是非常看好的,你是他姐夫,我覺得你這人也相當的不錯,今天讓小漫喊你過來吃頓飯,一個是上次到花山飯店,你請我吃飯,我怎麼著也得要將這頓飯請回去,在花山飯店去請你吃飯,怕你又不收錢,所以乾脆將這頓飯放到家裡。”胡秀英很健談。
她示意陳浩,“吃菜,我做飯的廚藝肯定是比不上飯店的廚子,但也不是很差,你嘗一嘗。”
陳浩夾了一筷子的菜,放進嘴裡嚼著,“味道的確不錯,胡校長你是校長,沒想到做飯也這麼厲害。”
“做飯也是一項技能,條件不允許的時候就簡單做,條件允許的時候,就稍微複雜點做。”胡秀英笑著說道,“就是家裡人不吃,自己也得要吃的。”
她自己也夾了幾筷子的菜,過了一會兒後,才接著方才的話題,“我聽小漫說,是你給她的建議,讓她在會上發表一些關於教育方向的看法?”
“你老早之前就看出來教育的方向會發生改變,不再是以數量為主,而是以質量為主?”
請陳浩過來吃飯,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最近教育界有了些比較大的動靜。
教育政策要發生大的轉向了,原本鼓勵多辦學校,鼓勵各個係統,各個單位辦學,升學方麵沒有限製,小學升初中不需要考試,初中升高中也不需要考試,包括高中上大學,同樣的也不需要考試。
看起來像是有教無類,能讓全體適齡的娃都有學可上,都能讀到初中,讀到高中,能上大學。
但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的情況卻是師資力量不夠,教學設施設備也不夠,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一些小學開辦初中班,一些初中開辦高中班。
不通過考試升學,以政治成分為考核對象,判斷升學與否,導致不少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也不過關。
她一直是反對這種沒有質量的教學政策,隻是支持的聲音很少。
可最近,風向變了!
有了撥亂反正的傾向!
她也是這幾天,通過自身的渠道,獲取了一些零星的消息,但陳浩卻在好幾個月前,就作出了判斷!
這還是農民嗎?
陳浩從哪裡獲取的消息?
“萬事萬物都有其運行的規律,人也同樣如此,有其社會屬性,也有其自然屬性。”陳浩道,“教育是要講政治的,但不能以政治為主,而應該以科學為主。”
“戴帽初中,戴帽高中,肯定都會取消,高考也會恢複。”
胡秀英找他過來,請他在家裡吃飯的目的,他已經猜出來了。
教育政策有會有大的轉變,胡秀英肯定是聽到了一些風聲,特意請他吃這頓飯,想要獲取更加明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