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通俗的一個例子就是做乾部,往上爬,有了政治地位後,就能夠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益。
放在其它方麵也是一樣的道理。
隨著社會的開放,人口的流動性增大,到紅旗生產隊來參觀的人會越來越多,完全可以將紅旗生產隊發展為一個旅遊景點。
陳浩對這些都有計劃。
一步步的來,將紅旗生產隊發展為自己的基地,不單單是農業基地,還得是其它方麵的!
第一個搞分田到戶,不僅僅是讓紅旗生產隊的村民吃飽肚子,還能為紅旗生產隊帶來豐厚的後續經濟收益!
紅旗生產隊村民的都得感謝他。
“你要是對做飯方麵感興趣,想要到城裡去待著,看看城裡的景象,我也可以安排,華山飯店和興盛酒樓都還可以安人進去。”陳浩又道。
“當然,去飯館不一定是要做飯,包括管理,也同樣也需要人,到縣裡的飯館去工作,一個月的工資比生產隊的招待所這邊要高些,能有三四十塊錢。”
“另外,逢年過節也會發些福利,有油,有米,有肉,有時候也會發紅包。”
聽到陳浩的描述,陳傳福已經驚呆了。
他知道陳浩這幾年日子好過了不少,在長豐縣那邊負責2家飯館的生意,,可再具體一些的內容,就不太清楚了。
可沒想到陳浩本事這麼強,隨便就能夠安排他到長豐縣的飯館工作,一個月的工資還不低,能有三四十塊錢,逢年過節的還會發福利。
福利還這麼豐厚!
“不是說壯勞力得要留在生產隊,不能去城裡嗎?安排我去城裡工作,會不會讓浩哥你難做?”陳傳福問道。
他生怕給陳浩添麻煩。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陳浩道。
他朝外頭瞧了一眼,自家的雞鴨在屋前尋覓著吃食,沒有人過來,聲音放低了些,“規矩是給老實人定的,聰明人都遵守潛規則。”
“知道啥是潛規則嗎?就是不被法律認可,不被傳統的道德所認可,但卻在行業,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陳東升和陳偉既然能去縣裡,你自然也能去。”
記工分,搞集體製,其實也束縛了勞動力,分田到戶後,效率提升了,勞動力也得到了解放。
實際的情況也的確如此。
分田到戶後,加上經濟的改善,城裡迎來了用工潮,很多農村的富裕勞動力都往城裡跑。
過幾年後,也就是1984年,為了應對到城裡找工作的農民,出台了暫住證政策。
“浩哥,你本事真大。”陳傳福感歎道。
陳浩比他也沒大多少,可本事讓他仰望。
“我這本事算啥?”陳浩搖搖頭,“隻不過是在時代的縫隙中尋找機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