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木料哪怕自家生產隊裡沒有,還可以問彆的生產隊和公社購買。
這樣人工種植出來的木耳,跟野生的木耳實際上沒有多大的區彆,種植時節其實是按照野生木耳的生長節奏來,隻不過是說在管理上,人工會摻和,提升木耳的生長環境。
需要保濕的時候,進行保濕處理,需要通風的時候進行通風,再做一些病蟲害的防治。
以此提升產量。
用椴木種植木耳,單根椴木的濕木耳產量能有2.5公斤。
1000根椴木,就能有2500公斤濕木耳的產出!
種田地,隻能采用套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但搞人工種植的木耳,能將椴木碼放到一起,1000根椴木也要不了多大的地。
“木耳種植,包括香菇種植,都是沒問題的,農業專家也說了,咱們這氣候可以,就是這會兒時節稍微過了點,最好是3月份就開始種植,得要提前準備木料,準備菌絲,現在搞有點來不及,不過真要搞也能弄,先少量的試試,主要學習,畢竟以前沒弄過。”陳洪興說道。
說這話的時候,他還從口袋裡麵拿出一個小本子,上麵記著農業專家講的不少知識,包括木耳和香菇的種植。
開會的目的,主要是說招待說招收職工的事,這會兒卻聊起了紅旗生產隊農業種植的情況。
這也是關乎紅旗生產隊發展的重大事件,一個個參與度很高。
你一言,我一語。
“抽空了,得組織人把後山清一清,雜草藤蔓太多,都是小路,不清出來沒法搞。”
“農業專家說了,可以用椴木和柞木種木耳,菌絲他想辦法,木頭得我們想辦法。”
“人手感覺有些不太夠啊。”
紅旗生產隊如今忙的很,分田到戶,大棚種植,再有草莓,還有計劃中的木耳和香菇種植。
哪哪都需要人。
聊了將近一個小時紅旗生產隊農業新作物的種植問題,話題終於放到了招待所上。
“公社那邊說了,招待所建成了,就拉一條電話線過來,方便過來參觀的領導同誌跟外頭聯係。”陳自強道。
做了大隊的大隊長,他跟公社那邊的領導乾部聯係起來更緊密了。
公社有啥事需要傳達下去,要村民配合執行的,都是召集大隊的主要乾部,開會時布置任務,宣傳政策。
大隊的主要乾部就是公社和生產隊的劇中紐帶。
“興盛酒樓安裝了電話,等招待所這邊也安裝電話,溝通起來就方便了。”陳浩道。
“招待所這邊還得配幾輛自行車,弄台電視機,電風扇也得配上。”
這些錢,隊委就能出,大棚的瓜果蔬菜,經過隊委,再由孫苗苗送到縣裡和市裡,紅旗生產隊會抽取3%的費用。
這個錢有一部分在紅旗生產隊整體的資金賬戶裡頭,再有一部分則是在投錢,算是入股的村乾部個人腰包裡頭。
這是紅旗生產隊整體資金的一個來源。
再有一個來源,則是三提五統之中的三提,也就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三提的整體征收比例,是按照村民人均年收入來的,占村民人均年收入的3%左右。
這個錢實際沒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