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上麵的擔子加重,隻是隱晦的說法,直白的說就是會升職。
“真能這麼厲害,寫點東西,弄點標準規範出來,就能得到提拔?”朱茂林有點不太相信,“我在市酒廠乾了這麼些年,跟你老丈人童永昌爭業務科科長的位置,失敗了,也就最近才當上產品檢驗科的科長。”
“年底的時候,肩膀上的擔子就能加重,這速度會不會太快了?”
他的意思其實就是覺得陳浩是不是誇大其詞了,寫點東西就能有這麼好的效果?
是不是在給他畫大餅,在誆他?
“有句話叫作時勢造英雄,平常時候,想要獲得機遇是很難的,軍隊中的士兵想要得到提拔也很困難,機會不多,其他普通人也都是差不多的。”陳浩道。
“隻有是在風雲聚會的時候,社會才會有比較大的變革,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陳浩笑了笑,“而如今,這樣的變革正在醞釀,馬上就會爆發出來。”
“不要看不起寫寫畫畫的東西,看起來好像就隻是拿支筆在紙上寫點文字,實際上代表著思想,代表著方向。”
“尋常時候沒用,在這個時候會顯得很重要。”
領導人也需要捧哏的,需要前鋒。
他轉過身,看著朱茂林,“紅旗生產隊在搞分田到戶之前,就是寫了幾篇文章,引得省裡的領導去視察,分田到戶才在紅旗生產隊,在花山公社展開。”
“後續紅旗生產隊花山公社肯定會成為全國農業方麵的標杆,是典型。”
陳浩用紅旗生產隊的實際情況,說了文章,標準規範之類的重要性。
“農業的標杆是大寨吧?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朱茂林說道。
“那是以往,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化。”陳浩說道,“就是榜樣,同樣也是如此。”
朱茂林不說話了。
在思考著陳浩的話,也在思考著要不要按照陳浩說的去做。
有一些地方他可以做,但是有一些地方,他覺得還是很有風險。
心中有些搖擺不定。
前些年的一些政策,讓不少人仍舊心有餘悸,不敢向彆的方向做出改變。
特彆是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這一點如果被人抓住了小辮子,攻擊成功了,會讓自己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朱科長心裡是還有疑慮,擔心出現意外的情況?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就是吃飯喝水都有可能噎著嗆著。”陳浩說道。
“近幾年,留學生的問題慢慢的放開了,咱們國家向外派遣留學生,也接受外國的留學生到我們這來。”
“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允許出國留學,允許外國的留學生到我們這來,那不就是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嗎?”
“連人都派出去了,難道還怕咱們國內的人學習國外的管理經驗?真要如此,那不是互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