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通電的村民比前兩年要多了不少,由村委代收電費,再統一交給公社的電管站。
這方麵倒沒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電線,包括其他的用電設備,好多都比較老舊,雨稍微下的大一點,雷聲打的多點,就得拉總閘,擔心引起漏電事故。
就是天晴的日子,時不時的停電也是常有的事情。
有時是因為擔心漏電,或者是已經發生漏電等事故,導致停電,有時則是用電負荷過大導致停電。
“村裡現在用電的人多了,前幾年沒幾家用得起電燈的,都舍不得,用的是煤油燈,這一兩年好多都拉起了電線,用上了燈泡。”童倩說道,“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招待所和食堂那邊用電都挺厲害的,我看用的電線都挺粗的,跟咱們家裡用的電線不一樣。”
“招待所和食堂需要用電的地方多,所以我就特意叮囑了,買的電線都是好的,粗的。”陳浩說道。
“不過光咱們生產隊的電線更換也不行,輸電線路也得要更換。”
農村用電線路改造,得要到九十年代中後期,線路及相關設備做了升級改造,真正的解決了經常停電的問題。
在線路和設備升級改造之前,三天兩頭經常停電,升級改造過後,一個月停個一兩次就算多的了。
不過在這會兒,彆說線路升級改造,就是用電普及度,實際也很低。
不少農村家庭用的都還是煤油燈,就是一些村民家裡拉了電線,裝了燈泡的,也隻在緊要的時候用一下,過後馬上就會關掉。
水火並舉,大中小並舉。
推動小水電建設,以滿足農村的用電需求,這是當前的政策。
有數據表明,農村供電線路已經達到了15萬公裡,覆蓋了80%到90%的公社、大隊和生產隊。
先不說80%到90%這個數據對不對,實際哪怕是對的,這裡頭也有著春秋筆法。
農村用電有分類。
都是優先滿足排灌需求,這個能占到農村整體用電的60%往上,餘下的是鄉鎮企業用電,包括大隊,以及生產隊企業用電,最後才是居民生活用電。
也就是說,哪怕用電覆蓋了80%到90%的農村的確,實際大部分也隻是覆蓋了排灌需求,鄉鎮企業用電需求。
農民的生活用電需求並沒有滿足那麼多。
“都要換的話,得不少錢吧?”陳小婷道。
“肯定要花錢,不過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陳浩笑著道,“我們紅旗生產隊已經走在了前頭。”
“不會缺錢,錢花出去,並不意味著資金會減少,很多時候,花出去的錢能帶來更多的回報,這就叫投資。”
紅旗生產隊想要發展的更好,在很多地方都得要投入,用電是首要的。
幾個人說著話,時間過去的很快。
天黑了下來。
大夏天的,洗澡也簡單,陳浩直接從井裡打了一桶水,拿了條毛巾,抓起肥皂,光著腳,就穿了個四角褲,站在屋前稍微遠點的磚頭上。
先是抓起桶,小半桶水從頭淋到腳,把身上打濕,再拿起肥皂往身上搓,也是從頭搓到腳。
褲襠多搓幾下。
正洗著,王紅梅走了過來,“陳隊長,洗澡呢?要不要我幫忙,一個人洗澡後背搓不到,我給你搓搓?”
“彆,不用麻煩你了,你還是給自己男人搓去,我不用你搓。”陳浩吐了口流進嘴裡的肥皂泡,擺手。
又在身前的桶裡舀了一捧水,把臉上的肥皂衝下去,抹了一下眼皮子上的水漬,陳浩這才睜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