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先隨在下移步側房,衍一師叔已經備好佳肴跟另外兩位道友在那等待各位了。”
“……”
辛萊萊望著這一幕,表情微微繃了繃,而跟在零餘子身旁的小白聖女則是眨了眨眼睛,像是在好奇眼前看上去一本正經的大哥哥是如何做到如此自然的換詞的一樣。
沒想到道極也有這樣一麵,該說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嗎……
“說起來,道極兄,按剛剛日天老哥說的,你師傅難不成……?”
“嗯,家師這次歸來時遇到了空間風暴,一路與眾人在其中開路後,意外有所領悟,於是在一周前步入了太乙之境。”
道極微微頷首,承認道,而辛萊萊聞言,抬頭看了看道極身後那緩緩消散的虛影,眼中浮現出一抹動容與向往之色。
太乙之境。
按照三千神教的說法,境界的完整稱呼應該是「太乙金仙」,而如果將其跟星界內的體係進行對應的話,其在星界內的稱呼其實應該是「極境至強」,亦或者說——
「半步巔峰」
是的,半步巔峰並不隻是一個簡單的形容,而是一個實實在在存在的境界,至少在這個時代裡麵是如此。
或者說,這個境界本就是在這個時代才誕生的東西。
按照辛萊萊從各種書籍與傳記上了解到的內容,星界內部對於至強這個層次的劃分,其實是發生過許多次變動的。
以他們這個大紀元為例,在第二紀以前的時候,星界內部對於至強者的定義與要求其實是高於第一次深淵大侵襲到來前的第三紀元的。
那時的至強,不光要在儀式上實現晉升,還在在身體屬性與各項能力上全都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資格稱自己為真正的至強者,否則的話就隻能以偽至強自稱。
而當第三紀元到來後,因為當時的星界整體實力整處於一個疲軟期,大量巔峰強者與至強者因前兩個紀元的動蕩隕落,虛空因深淵影響變得難以通行。
而曾經被稱作偽至強們的至強也因為信息交流的落差以及上麵一層強者的隕落,在一些偏遠的地帶重新享受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進而導致星界內部對至強者的標準與認知也漸漸滑坡到了一個比較低的水準,甚至到了弱小的至強可能連一些足夠強大的深淵生物都無法戰勝的地步。
當然,這個現象在第一次深淵大侵襲到來後就已經結束了,如今人們對於至強者的標準與要求相較於第三紀元初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說是三個紀元以來最高也不為過。
這也是為何在史書上對白夜時代中期會以至強人數突破了兩千人作為鼎盛的象征之一的緣故,因為那個時代裡的新晉至強,其含金量是真的比第三紀元初期的頂尖至強還要高的。
用更直觀的描述就是,在第三紀元初期的時候,星界中對新晉至強的理解是會被強大的絕強級深淵生物攆著跑的話,那麼白夜時代中期對新晉至強的要求最低也得是能在絕強級深淵生物的大軍裡殺個七進七出才行。
這也是為何04296以絕強之軀擊殺一名新晉至強級的代行者會引起如此多的人關注的緣故,哪怕這是占據了大量巧合且本人都無法二次複刻的戰績,但在這個時代能辦到這種事,那就是足以令無數至強者們為之側目的壯舉。
至於「半步巔峰」這個稱謂,則是在白夜時代末期才誕生的一個概念。
在白夜時代以前,因為星界本個大紀元才渡過了三個紀元的緣故,至強巔峰的席位其實是有不少空缺的。
因此那時的至強巔峰屬於隻要達到了最低標準就有機會登上的一個境界,其內的強弱差距也是大到離譜,弱小的巔峰在真正強大的巔峰麵前甚至不是一合之敵,屬於空有「巔峰」之名,而無「巔峰」之實。
可隨著白夜時代的到來,受深淵侵襲帶來的影響,當時的巔峰強者數量也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各種層出不窮的天驕與豁出性命的老牌至強們僅用了短短千年不到,便將過去花了數十萬年都沒占滿的巔峰席位給儘數坐滿。
然後……
——第一名被擠下巔峰之位的至強者誕生了。
不是被人擊殺後空出,也不是遭受重創後跌落,而是生生被人從巔峰的寶座上擠了下去。
直到那時星界的一眾強者才發現,巔峰的席位…並不是隻要坐上去就能一勞永逸的。
當所有的席位都被占據滿後,如果再誕生想要突破巔峰的超頂尖至強的話,那麼對方並不會直接因為席位已滿而無法突破,而是會從本源層麵上踏上一條名為「巔峰之路」的道路,在那裡見到一位位巔峰強者們在晉升巔峰時留在寶座上的「本源印記」。
那些「本源印記」,是巔峰強者們在突破巔峰的那一瞬留在上麵的,換句話說,裡麵記載的,並不是那些巔峰強者們晉升巔峰後的狀態,而是其在超·頂尖至強時期的鼎盛狀態。
而這,也意味著一件事——
如果能戰勝這些在座的巔峰強者們在超·頂尖至強時期最鼎盛的狀態,便能將其「本源印記」自巔峰的寶座上擠下,替換為自身的「本源印記」!
於是,迭代開始了。
一位位卡著巔峰席位最低標準才坐上那名為巔峰寶座的‘弱小’巔峰被擠下,一位位更加強大、更有潛力的超·頂尖至強們頂替而上,至強巔峰的標準開始改變,曾經的弱小巔峰不是強大巔峰一合之敵的映像開始消失,巔峰強者們之間的差距開始越來越小,直到……
——那名為‘無法跨越的山巔’的誕生!
起初是一次無人在意的嘗試。
起因是一個沒人當做一回事的意外。
當那位被稱為“最後的銀月”的新起之秀在虛空之樹公證的「本源之戰」中倒在當時最強大的巔峰強者留下的「本源烙印」下時,沒人在意對方這次的失敗,反而有人嗤笑其自不量力,放著更弱小的「本源烙印」不去挑戰,反而執意去挑戰當時最為強大的那枚「本源烙印」。
可當其一次又一次挑戰失敗後,人們漸漸察覺到了不對。
本該不具備巔峰資格的挑戰者身上逐漸出現了巔峰者才有的磅礴氣息。
本該輕易被頂尖的偵測裝備偵測清楚的身體屬性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號。
本該最多止步於勢均力敵的戰鬥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強弱傾斜。
然後,當那被稱作“最後的銀月”的身影第49次踏上「巔峰之路」時,星界第一尊真正意義上的「半步巔峰」誕生了。
沒有巔峰強者該有的巔峰能力,沒有巔峰強者該有的巔峰之位,卻硬生生靠著自己那雄渾到無與倫比的恐怖積累與發展到極致的潛力,強行在沒有巔峰之位幫助的情況下消化了自己體內的至強之力,將自身的身體屬性化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至強屬性。
——無巔峰之位,卻有巔峰之軀。
這就是星界所誕生出的第一尊「半步巔峰」,第一尊超越了「超·頂尖至強」,但卻又無法被稱之為「至強巔峰」,最後隻能以極境為稱的「極境至強」!
這是近乎無法複刻的壯舉。
因為實現這一步的那位“最後的銀月”是放眼整個星界也找不出多少的‘極致者’,是選擇以哪怕在如今都沒多少絕強敢嘗試的‘究極之術’突破至強的存在。
這是指引了前路的壯舉。
正因為“最後的銀月”的這一步,才讓白夜時代之後的無數天驕們看到了更進一步的方向,才讓星界那本已達到了極限的體係開辟到了極限之上的極限,為“黃金時代”的一位位天驕們指明了前路。
而在那位“最後的銀月”踏上屬於自己的巔峰寶座,憑一己之力生生擠下複數在座的巔峰強者們時,第一位‘無法跨越的山巔’就此誕生。
也就是自那一刻起,星界對於「巔峰」一詞的定義,徹底發生改變。
唯有踏足極境,真正立足於極致之上的絕對強者,才有資格登臨王座。
唯有超越常理,真正站在群山之上俯瞰一切,才有資格稱之為絕巔。
在三千神教內部,這種層次,被稱之為「大羅」。
在天道代行們所處的那個極儘遙遠的時代,這個境界,被稱為「主宰」。
而在這個飽受深淵侵襲之苦,在億億萬眾生隻能在絕望中祈禱,在這個深淵族裔於界外肆意橫行的時代,人們對這一層次,隻有一個公認的稱呼:
——「巔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