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二泉映月》,陸辰與陸小瑜所呈現出的效果卻截然不同。
陸辰的演奏,情緒更加細膩深沉,僅僅是一個開頭,那如泣如訴的音符,便如驚堂木響,瞬間抓住了眾人的心,讓大家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隨著旋律的推進,曾康元的眼神開始顫抖,激動的情緒如潮水般不斷湧來,很快就達到了高點。
來之前,他本以為陸辰隻是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自己此次前來,一是為了結識這位新秀,二是想著能給予他一些指導。
可萬萬沒想到,僅僅這一首曲子,就讓他清楚地認識到,陸辰在二胡上的造詣已然超過了自己。
沒錯,就憑借這一首曲子,曾康元基本上已經確定了陸辰才華非凡,是當之無愧的二胡大家。
一曲終了,餘音嫋嫋,全場一片寂靜,眾人依舊沉浸在剛剛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過了好一會兒,曾康元才回過神來,他轉頭看向孫寅,“孫導演。”
冷不丁的一聲呼喚,讓孫寅一愣。
“曾老,有什麼事?”&nbp;孫寅疑惑地問道。
“我想陸辰如果做一個嘉賓表演者是不是屈才了&nbp;?讓他跟我們一起做評委吧!”&nbp;曾康元語氣堅定地提議。
孫寅聞言,卻是麵露難色。
讓陸辰當評委,在他看來,未免有些兒戲了。
倒不是說陸辰的實力不足,相反,剛剛的演奏,孫寅也被深深打動,認可陸辰的才華。
隻是在他的認知裡,但凡能當評委的,無一不是在行業內舉足輕重、有著深厚資曆和廣泛影響力的大人物。
而陸辰,儘管才華橫溢,但社會影響力還遠遠不夠,讓他來做評委,如何能讓眾人信服?
孫寅好歹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導演,自然不會因為曾康元的一句話就輕易做出決定。
眼看孫寅為難,陸辰立刻站出來打圓場,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
“各位前輩還是彆為難我了,咱們國際周可是文化部領導,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著,我去肯定會怯場的。”
“再說了,我還有好幾場表演呢,這又要當演員,又要當評委怎麼行?”
曾康元也不好再堅持,隻好作罷。
畢竟,這也隻是他的一個提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孫寅手中。
正當眾人以為這次的飯局就要這樣結束的時候,陳青玉忽然開口,打破了略顯尷尬的氣氛。
“聽說要跟陳歌謠合作一首歌,這首歌是陸辰寫的,聽說需要戲腔,不知道這首歌如何啊?”
陸辰心中暗自嘀咕,這個陳青玉,消息倒是靈通得很。
不過轉念一想,這首歌本來就要在國際周上演唱,提前讓陳青玉聽聽,也沒有什麼問題。
陳歌謠掏出手機,將《赤伶》的錄音遞給了陳青玉。
陳青玉早就聽鐘良對陸辰讚不絕口,來之前,他就對陸辰充滿了期待。
如今,親眼見證了陸辰在二胡上的驚豔表現,心中對陸辰的期待更是愈發強烈。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
隨著錄音中陳歌謠的歌聲響起,僅僅隻是開頭的部分,陳青玉就被深深吸引。
作為一名專業人士,他能聽出陳歌謠對細節的把控已經十分到位,每一個咬字,每一個轉音,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挑不出絲毫差錯。
再加上陳歌謠對這首歌本身有著很強的共情,演唱起來更是得心應手,十分熟練。
然而,正如陸辰和陳歌謠之前所擔憂的那樣,在這首歌關鍵的戲腔部分,陳歌謠的把控雖已儘力,但仍不能算得上完美。
不過,平心而論,陳歌謠的實力已經非常出色,換作其他天後,哪怕是備受矚目的馮菲天後,恐怕也難以達到她現在的程度。
可陳歌謠是個完美主義者,對於一首歌曲,她追求的是極致的完美,這樣的不完美,讓她心有不甘。
陳青玉聽完整首歌後,長吸了一口氣,眼中滿是讚歎。
他看向陸辰,語氣中透著濃濃的認同。
“陸先生,這首歌是誰給你的啟發?”
在他看來,如此深刻、富有內涵的作品,若沒有豐富的閱曆和深刻的感悟,很難創作出來,他本能地覺得,是有人給陸辰啟發。
陸辰坦然一笑,“並沒有人給我啟發。”
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一天多接受到的信息是十年前的人的幾十倍。
尋常人接收到這些信息,或許隻是匆匆而過,沒有過多的情感共鳴。
但陸辰卻能夠感同身受般,從文字中,從聲音中,哪怕從影像中,感受到那些人所感受的東西。
正是這些東西,讓陸辰寫出來了這一首首歌曲。
陳青玉凝視著陸辰,從他堅定的眼神和從容的話語中,他確信陸辰沒有說謊。
也正是因此,他在心中暗自做出了一個人生中第一次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