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祖國那是我的心中摯愛!得加錢!_重生2004:獨行文壇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綜合其他 > 重生2004:獨行文壇 > 第138章 祖國那是我的心中摯愛!得加錢!

第138章 祖國那是我的心中摯愛!得加錢!(1 / 2)

《紐約書評》是半月刊(暑假1月1期),因此張潮的演講稿和哈羅德對他的訪問9月中旬就見刊了。

哈羅德還在專訪之外,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專門對張潮以及張潮的創作進行了介紹和評價,並且給予了很高的讚譽。

哈羅德言辭激烈地認為,美國文學界應該對近些年本土年輕作家的沉寂感到羞恥。惡劣的創作環境,把有天分的文學青年都趕去為好萊塢寫劇本了。

而那些所謂的嶄露頭角的文學新星,大多數寫的也是《哈利·波特》那樣討好青少年的流行作品。像張潮這樣能用寫作在短短兩年時間裡,走進精英殿堂的年輕人已經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再這樣下去,美國文學就要完蛋了!

張潮看完文章以後,突然明白這個哈羅德為啥對自己這麼熱情了,原來是借著自己對同行罵大街。

《紐約書評》從誕生之初就是個反權威色彩強烈的文學期刊,僅創刊號的作者當中,就有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索爾·貝婁等響徹文化和政治界的名字。

所以很快在美國高級知識分子當中,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還對中國特彆關心,1979年總設計師訪美以後,它很快就刊載了一篇費正清所撰的超長書評,一口氣推薦了9本有關中國的新書。

但是飛機撞大樓事件以後,美國的思潮整體轉“右”,很大程度上壓製了文學新人的出現,《紐約書評》本身就對此頗有意見。

這次哈羅德借著IWP活動和張潮的出色演講,對美國文化、文學界進行了一場嚴厲的拷問。

由於這本期刊在美國高級知識分子群體中的影響力極大,“ZhangChao”這個名字,一時間成為這群精英們社交時談論的焦點。

尤其張潮竟然能在不到兩年時間內,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青年作家以及意見領袖的傳奇經曆,更是讓他們夢回嬉皮士時代。

但是尷尬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沒有看過張潮的作品。這時候華裔或者精通中文的,就會得意洋洋地拿出一本從中國寄來的《少年如你》,或者《青春派》雜誌……

很快,張潮就接到了大衛·米勒的電話,他表示關於《大醫》的出版,完全可以再談一談,他可以來愛荷華大學一趟。

這回張潮可不慣著他了,冷冷地道:“書的事情,我已經完全委托給傑弗裡了。他現在回中國去了,所以你應該飛一趟中國,而不是愛荷華。”

關於《大醫》的翻譯,張潮準備再壓一壓,準備等蘇珊的文章被有影響力的報紙刊載以後,再談條件。而且現在可以選擇的出版社也不是隻有Simon&Schuster一家了……

在張潮完成了第二場分享會以後,蘇珊把完整的文章寄過來了,標題也改了,如果直接翻譯成中文,大概是“向西旅行的漫遊筆記”,張潮一拍額頭,又發了封郵件:“原來的標題甚好,改回來吧!”

這篇文章以旁觀者的視角,一方麵用新聞報道式的客觀筆調,生動記錄了張潮這個來自異國的青年作家,對美國社會和文化的體驗、觀察和評價;

另一方麵,也用相當文學化的手法,塑造了張潮頗有魅力的形象。

蘇珊最終還是把稿件投給了《紐約客》,這是她的夙願,不再試一試,死都不甘心!

而就在她投出稿件的第三天,卡爾森就登門造訪了,他誠摯地邀請張潮參加本地名流的高級沙龍,主要是一些頗為成功的作家、詩人、藝術家和富商,並表示不少人都希望見到這個傳說中的中國作家。

張潮考慮了一下道:“但是我沒有帶合適禮服或者正裝……”

卡爾森一咬牙道:“你去買,記得把票據帶回來。”

看得同屋台島的王崇楷又是一陣眼紅……

第二天晚上,沙龍結束以後,卡爾森找到張潮,表示有些事情希望和他談談。張潮表示同意,兩人就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坐下。張潮現在的英文口語已經很不錯了,可以應付日常交流。

卡爾森以閒聊的語氣問道:“來美國也快2個月了,你對我們的國家印象怎麼樣?”

張潮想了想,誠懇地道:“科技先進、環境優美,這裡的普通市民也很熱心,我覺得這兩個月,我過得還是比較愉快的。”



最新小说: 死去的白月光複活了 修仙:我有一枚桃花道果 成功上岸:小姑娘隻想進步 離婚直播美食後,前夫追妻請排隊! 綁架流產你不管,離婚簽字你哭啥! 超市空間:穿越年代嫁糙漢 穿成女主後,腹黑反派對我一見鐘情 風水神相:開局娶個白仙老婆 孤女謀嫁 荒誕權柄:我用華麗演出戲謔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