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門庭若市_重生2004:獨行文壇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綜合其他 > 重生2004:獨行文壇 > 第140章 門庭若市

第140章 門庭若市(1 / 1)

蘇珊的《一路向西》,出現在9月最後一周的《紐約客》上,副標題是“一個中國作家的五大湖穿越之旅”。

如果說《紐約書評》是美國知識精英的讀書風向標,那麼《紐約客》則覆蓋了更加廣泛的讀者群體,其中包括許多國際讀者。

《一路向西》很快引起了這些人的關注。張潮的多重身份——中國人、作家、年輕的百萬富翁——讓他對美國的觀察與評價,成為一麵特殊的鏡子。

張潮在半個月內連登兩本美國的頂級期刊,也被視為某種信號,開始在大洋兩岸被有心人反複解讀。

而美國第三大出版商蘭登書屋宣布將在年內出版張潮的,這將是張潮作品在美國讀者麵前第一次正式的亮相。這個預熱宣傳,更是為他的熱度火上澆油。

許多記者和專欄作家開始往愛荷華大學跑,希望能采訪到張潮。即使沒有采訪的機會,張潮的講座、分享會日程也是公開的,去聽聽也能寫出一篇報道來。

&non&Schuster的編輯大衛·米勒,他幾乎是在看到《紐約客》後的第二天下午,就出現在張潮的宿舍門口。

敲了敲門,開門也是一個東亞麵孔的年輕人,看起來疲憊而恍惚,還不等自己開口,就指了指裡屋一個關著的房門道:“他在裡麵。”

大衛·米勒猶豫了一會兒,還是進屋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是張潮,不過看起來也是疲憊而恍惚。

張潮看到大衛,非常驚訝,不過還是道:“你怎麼來了?”

大衛用有些哀怨的語氣道:“你既不接我的電話,也不回我的郵件……”

張潮道:“我不是說了,你要找,就去找傑弗裡嗎?”

大衛道:“我就想問問你,為什麼把《大醫》給了‘蘭登書屋’了嗎?雖然我們有一點小小的分歧,但是我們Simon&Schuster還是很有誠意的……”

王崇楷在旁邊聽得更恍惚了——這都什麼瓊瑤癡男怨女三角戀的狗血對話!你Simon&Schuster好歹也是美國五大出版社,有點節操好不好!

張潮看人來都來了,也不能往外趕,還是招呼大衛在客廳坐下。王崇楷自然而然地拿出台島的凍頂烏龍,給二人沏上了茶。

張潮道:“你和大衛介紹一下你自己吧,大衛也懂中文。”

王崇楷小心翼翼地道:“我叫王崇楷,也是來自中國的一名作家,這是我寫的書。”

說罷,掏出一本自己的集遞給大衛,大衛禮貌性地翻了一下,又客氣了一句,就放到一邊去了。

張潮接著道:“我可沒把《大醫》給蘭登書屋。我給他們的是另一本書,一本全新的、以美國生活為題材的,主人公都是美國人,具有愛情、懸疑、背叛等元素。”

大衛聽完之後更急了,《大醫》有曆史背景和語言的隔閡,一直是他猶豫的原因,而張潮剛剛說的這本新書一聽就有暢銷的潛力。但是既然張潮和蘭登書屋已經簽了合同了,那自己隻能繼續爭取《大醫》了。

可能這就是中國話裡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吧。

大衛深知現在不能猶豫,美國出版社其實和中國出版社一樣,對優質作者的渴求是無止儘的。現在修複他們和張潮的關係非常關鍵,於是馬上開口道:

“我們願意出版《大醫》,條件就按照之前傑弗裡提的來,我們現在就可以簽約。”

張潮笑道:“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彼一時,此一時’,你應該理解它的意思。當時的條件,已經過時作廢了,現在我們要重新談……”

半個小時後,大衛·米勒疲憊而恍惚地離開了張潮的宿舍,他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坐上時間機器回到過去,然後狠狠抽2個月前的自己兩個大耳刮子。

張潮的訪客自然不隻大衛·米勒,很快就有十多名記者來到愛荷華大學,提出希望對張潮進行采訪。

卡爾森隱隱覺得有些不安,與“蘭登書屋”的簽約屬於計劃之列;《紐約客》登載《一路向西》這篇文章,雖然蘇珊沒有完全達成KPI,但總歸還在當初允諾的報酬範圍內。

但是《紐約書評》就完全超乎他的掌控之外了。作為美國國W院麾下常年戰鬥在文化戰線的工作者,他是深知《紐約書評》的影響力,張潮現在在美國開始擁有自己的媒體資源了,逐漸逸出了他的掌控。

而現在放在他麵前的采訪申請當中,甚至出現了綽號“灰色女士”的《紐約時報》。

“紐約、紐約,還是紐約!”卡爾森煩透了。

卡爾森知道隻要張潮本人願意,自己是阻止不了這些記者采訪他,所謂的申請隻是禮貌尊重IWP作為組織方的身份而已。

因為愛荷華大學是個典型的“融入城市型”的美國大學,教學樓、體育場等建築、設施,散落在愛荷華市區各處,沒有所謂的圍牆,有時學生上課都要搭乘公交。

張潮和記者們隨便找個咖啡廳就完成訪談。

躊躇許久,卡爾森決定還是去和張潮麵談一次,於是動身去了“五月花”公寓。

剛走到IWP作家們所住的樓層,就看到大家都站在樓道裡,看著其中一間大門敞開的宿舍——正是張潮那間。

卡爾森暗叫不妙,連忙過去一看,果然,宿舍小小的客廳裡,已經支起了補光燈,張潮正對著幾個記者侃侃而談,門外還有幾個正在等待。

輪番的采訪整整進行了快1個小時才結束。張潮和眾記者走出房間,他對記者們道:“有故事的不僅僅是我,還有他們。我的這些作家朋友,來自世界各地,每個人身上都有動人的故事。比如這位尤斯曼……”

隨著張潮的熱情介紹,對他印象頗佳的記者們也不好立刻就走,反正時間還早,就各自找了一兩位看起來還順眼的作家采訪,至不濟問一問他們對張潮的看法也好,算豐富素材。

這對參加IWP的其他地區作家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也讓張潮狠狠收割了一波好感。

卡爾森徹底麻爪了,他這時候才想起來部門對張潮的評估:“……極其善於利用媒體,可以把很小的輿論關注點放大到極致,並且從中獲益。”

盛大的采訪活動一直延續到天黑才基本結束。這時候張潮又提議:“晚餐時間到了,我知道有一家餐廳的烤肉相當不錯……”

眾人爆發出一陣歡呼。作家、記者、專欄撰稿人,都是文字工作者,本來就有點臭味相投,采訪結束了也很有話題可聊,於是便齊聲“同去、同去”。

三十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就從“五月花”公寓出發,隻給卡爾森留下漸漸消融在黑暗裡的背影。

卡爾森有種預感,“掌控張潮”這個目標,似乎變得遙不可及了。

張潮來愛荷華大學以後,第一次晚上過了12點才回到宿舍。睡前打開電腦查看一下新的郵件,發現其中一封不僅邀請他進行專訪,而且要拍攝定妝照,作為雜誌封麵。

張潮仔細看清了發件人——《TIME》(《時代雜誌》)。

“喲,看來這次不用以‘網民’身份,登上你的封麵了!”



最新小说: 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 七零:空房四年,軍少歸來夜夜跪搓衣板 你越信我越真 師尊修為儘失後,寵妻係統來了! 老太太重生七零發癲,不孝子靠邊 崩鐵:從翁法羅斯開始的救世之銘 諜戰:我覺醒每日情報係統 錦醫春色 春山願 大唐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