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收網了,方老師。”電話那頭,是一個陰沉的男聲。
方老師的聲帶依舊像被砂紙打磨過一樣粗糙,他問道:“會不會太早、太草率了?”
“能有更多人跳出來當然更好,但是現在這些已經足夠了。他們和張潮一起,組成了籠罩在中國文化界頭上的一朵黑雲。隻有讓他們的信譽破產,我們才能讓更多人看到真相。”
方老師沉默了一會兒,但還是忍不住問道:“張潮父子"代筆"這件事,我認為目前還隻是猜測,雖然在邏輯有可以說通的地方,但是並不能稱為證據。
將‘代筆’作為切入點,我認為並不一定能扳倒張潮和他的那些老師。但是他在燕大、燕師大的那些學習經曆……”
沒等方老師把話說完,陰沉的男聲明顯不高興了,用略帶訓斥的聲調道:“方老師,這次的方案是NED委托我們‘燕京春天’特彆製定的,希望你能充分配合……”
但很快,又換了溫柔一些的語氣道:“方老師,你放心,這次計劃成功以後,我們會向NED彙報,到時候我們會牽頭為你建立一個‘打假基金’。這個‘打假基金’,將會完全由你,或者你信任的人來掌控。
到時候,你打假事業的各項支出,都會由這個基金支持。我相信,你的生活也會得到巨大的改善……”
方老師這次沉默得更久了,最後還是道:“我最近的精力還是放在打假偽科學上。張潮代筆這件事,我覺得證據還不夠……我再觀察觀察。”
電話那頭的陰沉男聲歎了一口氣,道:“方老師,你,有的時候就是不夠堅定。你再考慮考慮吧。”說罷就掛了電話。
方老師將手機放到桌麵上。此時書房已經完全暗下來了,隻有電腦屏幕的光照亮了他那張和姓氏一樣方正的臉龐,神情冷漠,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這時,門忽然被打開了,他的妻子走了進來,按了下牆壁上的開關,整間書房才亮堂起來。妻子問道:“他是怎麼說的?”
方老師揉揉太陽穴,有些煩躁地道:“他們這些人,仍舊是想控製我。”旋即又冷笑道:“我又怎麼會受人控製。”
妻子幫他按了按頭,才道:“你早期的那些作品,我已經整理好了,發到郵箱了,你有空看看。”
方老師點點頭。雖然妻子不是什麼絕色美女,但卻是他事業上的絕佳幫手。當初就是她的一篇名為《網絡奇才方老師》的報道,才讓自己的名聲開始從狹小的留學生互聯網圈子,傳揚到主流媒體當中。
雖然不知道當時已經是最權威新聞機構記者的妻子為什麼會關注到自己,但他相信,妻子眼中散發出的對自己崇拜的眼神,是無法偽裝的。
妻子又和方老師聊了一會兒天,才起身離開。
方老師打開郵箱,下載了妻子給自己整理的文稿,其中第一篇就是他在科大荒原詩社時的作品:
【有一位驕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裡
慢慢地品嘗她的微笑
再也沒有人會來了
有一位驕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裡
她已消失
最後她的微笑也消失了
有一位驕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裡
她不再相信眼淚
他不再相信奇跡
她隻是一滴眼淚
他自己就是奇跡
有一位驕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裡
再也沒有人會來了。】
看到這首還略顯稚嫩的詩作,方老師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雖然最後選擇了科學道路,但是在內心深處,他一直對自己的文學才華十分自信。
當年考上中科大,他考了全省第一的那個單科,不是數理化,而是語文。所以他一直自詡“左手詩歌、右手科學”。最大的夢想也是老了以後,能回到故鄉的小島上隱居,與詩書為伴。
對於張潮,他的情感十分複雜。一方麵,他厭惡張潮的張揚作風,認定他在燕大、燕師大的學習是塗脂抹粉,必有虛假之處;另一方麵,他對張潮的文學才華略有妒忌但並不太懷疑。
此刻的方老師,還沒有和那麼多曾經的“誌同道合者”翻臉,也沒有被人雇凶錘傷、扔瓶砸傷,所以他的性格還沒有發展到後來極端偏激的地步,內心的驕傲與堅持仍在,不願意被一些NGO組織的控製。
但是他之前寫的兩篇關於張潮的文章,一篇雖然起了點效果,但是被張潮用畢業答辯直播這種浮誇的反擊方式瓦解了;第二篇乾脆沒有激起一點風浪。
這在他的打假生涯中是非常罕見的。一般來說,當他打到像張潮這樣的知名人士的時候,對方要麼氣急敗壞、發文反擊,要麼丟盔棄甲、舉手投降。像張潮一樣,完全沒反應,連自己的名字提都沒提的情況極其罕見。
出現這種情況,方老師認為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張潮壓根沒有看到自己的兩篇文章;另一種是張潮看到了,但是根本不在乎。
經過思考之後,方老師堅信是第一種。
想到這裡,方老師對虛空當中的“張潮”發出了嘲笑:“‘青年意見領袖’?也隻是被人控製的傀儡罷了。想讓你看到什麼就看到什麼,想不讓你看到什麼就看不到什麼。”
這麼一想,方老師心中對於張潮那種隱隱的妒忌,消散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方老師就來到了燕京郊外一處小院落。這裡的門口已經掛起了一個大大的橫幅:熱烈歡迎分子生物學家、科普作家方老師蒞臨高科技大米品嘗會
門口已經站滿了迎接他的粉絲,還有他的老朋友,個子矮矮但是精神頭很高的司馬北。
司馬北看到方老師也很激動,連忙組織合影拍照,自己則緊緊地靠在了方老師身邊,猶如護法。
合影結束以後,司馬北又和眾人擁著方老師進了小院。小院裡此刻已經擺上了爐灶和鍋碗瓢盆,各種食材以及調料。
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擺在小院正中間的大米。這些大米大部分裝在正常的米袋裡,一部分則裝在了竹條編製的籮裡,擺在最上麵,白花花的頗有農家氣息,倒也和彆的大米沒什麼兩樣。
院子裡還有一些人,方老師知這些都是一家叫“趨勢生物信息學公司”的高管,見到他進來,也紛紛上前與他握手,其中一個領頭的女士道:“方老師來了,我們這個活動就更有意義了!我是負責整個項目推廣的劉虹,很高興認識您。”
然後一指院子側麵走廊上的幾個廚子道:“這都是我從大酒樓裡請來的大師傅,等下會用我們的大米和其他材料,好好做幾個菜讓大家品嘗。
方老師,我們先進屋聊。”